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眶筛前神经结扎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 32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行筛前神经结扎术 ,观察近期和远期效果 ,并与同期行鼻内筛前神经灼断术患者 2 5例 2a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 (P <0 .0 1)。观察组术后各种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 ,1a有效率 90 % ,2a有效率 87.5 % ,合并哮喘者术后哮喘症状改善。结论 经眶筛前神经结扎术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报告用微波热凝鼻内筛前神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52例,有效率达86.5%,讨论其治疗机理。本法具有手术简便、费用低、不需住院,疗效高,术后反应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3.
彭娟 《广西医学》1998,20(5):810-811
总结报告用微波热凝鼻内筛前神经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52例,有效率达86.5%,讨论其治疗机理。本法具有手术简便,费用低,不需住际,疗效高,术后反应低等优点,易被患者接受,临床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4~ 2 0 0 1年采用高频电灼双筛前神经分布区治疗常年性鼻炎 15 2例 ,经随访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 2例 ,男 89例 ,女 6 3例。年龄 16~ 6 3岁 ,平均年龄 36 .5岁。病程多在 2年以上 ,最长 18年 ,平均7.6 5年。其中 16例曾行过敏原试验 ,6例过敏原阳性并行脱敏治疗无效。按诊断记分标准 :30例 8分 ,4 4例 7分 ,78例 6分。1.2 治疗方法 患者半坐于手术床上 ,将 1%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 (10ml地卡因含 0 .1%肾上腺素 1ml)置于双侧鼻腔行表面麻醉 2次 ,2 %利多卡因在双鼻丘部及中隔前上部鼻丘对…  相似文献   

5.
鼻腔副交感神经活性增高是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重要发病因素,当其它方法不能奏效时,切断鼻腔副交感神经是一种治疗方法。我科1995年~1996年手术治疗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35~60岁。病程1年~20年。均经药物、封闭...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改进翼管神经切断术,探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对1999年11月--2001年7月接受鼻后上神经、筛前神经及下鼻甲联合电灼术,并完成1--1.5a随访的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38例的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喷嚏86.8%,流涕81.6%,鼻塞100%。无术中严重出血及术后眼干、视力下降及面部麻木等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鼻后上神经和筛前神经电灼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简便、微创、疗效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苑润野  崔长香 《吉林医学》1993,14(4):233-234
<正> 我院对11例症状重、体征明显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病人,实施了电灼切断筛前神经治疗术,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11例病人中,男7例,女4例;年龄19岁~53岁;青壮年8例,占72.7%。病程由1/2年~8年,病程5年以上7例,占63.6%;5年以下4例,占36.4%。11例中能提供病因8入,占72.7%。其中属屋尘性2人,占18.1%;煤烟、油烟性6人,占54.5%。多数患者遇冷空气时症状加重,故气温变化也常是其诱发因素。患者常见的症状:喷嚏86.8%,清水样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探讨血管运动性鼻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研究背景翼管神经切断求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发现,筛前神经也含有副交感神经,下鼻甲粘膜内有副交感神经丛。研究方法设计了灼断筛前神经及切除部分下鼻甲粘膜的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效果与文献报告比较,对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作出结论。结果共手术36例。显效22例,占61%;有效13例,占36%;无效1例,占3%。经6~12个月随访,症状打分同术后。结论该手术方法是目前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李书伟  李九玲 《中原医刊》2003,30(19):31-32
变应性鼻炎分为常年性与季节性 ,其发病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有人报道应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 ,但近期疗效不满意[1] 鼻腔副交感神经至少有两个来源 ,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2 ] 。筛前神经分布于鼻腔粘膜浆液腺高密度区和鼻腔敏感部位、鼻丘等部位 ,据此 ,1998~ 2 0 0 2年 ,我院门诊通过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 2 0 0例 ,伴有下鼻甲肥大者 (80例 )同时行下鼻甲微波凝固 ,经随防 1~ 2年 ,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对喷嚏、水样涕、鼻塞等症状 ,有明显疗效 ,总有效率 90 % ,本法简单易行 ,无出血 ,无并发症 ,显效迅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  相似文献   

10.
11.
我院自1995年以来开展射频(微波)烧灼筛前神经、翼管神经及部分下鼻甲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血管运动性鼻炎病人,男13例,女17例,年龄19~56岁,病程1~20年。诊断标准:病史中有阵发性喷嚏、流清涕伴鼻塞、发作多与温度变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劳有关,变应原皮肤试验明性,鼻分泌物涂片无典型改变,按病情分级标准①,重度患者16例,中度患者11例,轻度患者3例。2治疗方法病人取半卧位,1%丁卡因鼻腔表面麻醉,采用WF<-EⅢ型微波治疗机,输出功率30~45W,用微波探头分别置于鼻中…  相似文献   

12.
筛前神经切断加下鼻甲电烙术治疗变应性鼻炎32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少华  叶耀平 《广东医学》1996,17(7):449-450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药温补肺脾,散寒除湿通窍的湿肺止流丹合电切含有付交感神经纤维的筛前神经治疗过敏性鼻炎63例,其中治愈35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4.13%。  相似文献   

14.
黄立真 《安徽医学》2004,25(1):72-72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本科在2000年1月~2002年12月间,在鼻内窥镜下行筛前神经破坏术治疗变应性鼻炎6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鼻内筛前神经电灼治疗常年性变位性鼻炎 35例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 ,男 8例 ,女 2 7例 ,年龄 2 9~ 5 6岁。本组患者均有典型的鼻痒 ,连续打喷嚏及流清水样鼻涕的病史 ,病程为 8个月~ 10年。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阳性者 2 1例 ,其中 ,8例在电灼前曾接受变应原特异性减敏治疗 ,但疗效欠佳。患者采取坐位 ,以加有少量麻黄素的 1%地卡因纱条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将电灼器头置于鼻中隔前端粘膜表面 ,高度为中鼻甲水平 ,稍施压力 ,通电 3min即移出电灼器头。先电灼一侧 …  相似文献   

16.
经鼻内选择性电灼双侧鼻腔外侧壁蝶腭神经节后纤维、筛前神经内外支及下鼻甲胆碱能微神经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9例、可疑变应性鼻炎23例、常年性非变应性鼻炎18例,总有效率为8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 80例 ,血管运动性鼻炎 70例 ,在鼻内窥镜明视下用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果 :变应性鼻炎显效 32例 (40 % ) ,有效 12例 (15 % ) ,无效 36例 (45 % ) ,总有效率为 5 5 %。血管运动性鼻炎显效 4 9例 (70 % ) ,有效 15例 (2 1 4 % ) ,无效 6例 (8.6 % ) ,总有效率为 91.4 %。结论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筛前神经在筛窦顶壁横行进入颅前窝 ,位置较恒定 ,我们利用鼻内窥镜下前筛开放暴露筛前动脉管 ,近心端予银夹夹扎后予电离子切断 ,经临床观察认为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1 .1 .1 记分条件 ①常年性发病 ,具有打喷嚏 (每次连续 3个以上 ) ,流清涕和鼻粘膜肿胀 3个主要表现。 1年内发病日数累计超过6个月 ,1日内发病时间累计超过 0 .5小时。②病程至少 1年。1 .1 .2 记分标准 有明确吸入物致敏原线索 ;有个人和 /或家族过敏性疾病史 ;发作期间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各记 1分 ,共 3分。变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射频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采用射频治疗55例,药物治疗53例,下鼻甲部分切除23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射频治疗效果显著,55例近期疗效达到全部临床治愈,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疗法(P<0.01)。结论:确定射频治疗范围是保证疗效的先决条件,局部粘膜射频治疗程度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反应轻、副作用少等优点;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方法。方法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97例。结果随访2年显效78例(80.4%),有效10例(10.3%),无效9例(9.3%),总有效率达90.7%。结论鼻内窥镜下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易行,疗效稳定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