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逆汤具有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功效,本实验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再加入干姜之后含量又升高,为探讨中医学上所说“附子无干姜不热,得甘草则缓”这一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7,(9):1197-1200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附子汤不同配伍对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3种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配伍样品煎液中的3种苯甲酰乌头碱进行含量测定,并分析比较不同煎煮时间不同配伍对其含量变化的影响。色谱条件:BDS Hydedsil C_(18)(250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0.1 mol·L~(-1)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芍药甘草附子汤中各配伍与单味附子相比,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量均升高。结论附子与甘草、白芍配伍后能有效地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体现了中医药配伍用药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孙小玲  何凡 《中国药师》2013,16(7):1006-1007
目的:建立甘草附子药对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乌头碱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15 nm,测定药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测定出药对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总生物碱的浓度在1.2~6.0 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100.2%(RSD=2.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的含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甘草附子汤中甘草苷和香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C18色谱柱 (2 0 0mm× 4 6mm ,5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冰醋酸 (体积比 5∶1 5∶80∶1 ) ,流速0 8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结果甘草苷在 2 0~ 3 0 0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3 1 %。香豆素在 1 7~ 1 6 7mg·L-1内成良好线性关系 ,平均回收率 95 9% ,RSD为 2 0 %。结论本法可作为甘草附子汤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药学中的"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与《中国药典》也均列举了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药物。现代教科书[1]一般把"相反"定义为"两药合用能产生不良反应"。在"十八反"中王为民[2]研究表明甘草配海藻、附子配半夏、乌头  相似文献   

6.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甘草为中医常用药对,也是中药七情"相畏相杀"配伍规律之典范,近年来药学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多。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近年来该药对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乌头碱煎出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察附子与干姜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份乌头碱煎出量的变化,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作用的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附子与干姜配伍合煎,乌头碱的煎出量增加。结论:附子、干姜配伍前后有效成份煎出量的变化为两药配伍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海藻配伍后甘草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海藻药对中甘草酸的含量,探讨在不同配伍比例下甘草酸的总体变化,以揭示甘草海藻配伍禁忌的机制.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Kromasil C18 柱(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 乙腈 0.2 mol•L-1 醋酸铵溶液 冰醋酸(45:15:40:1),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50 nm . 结果 甘草酸线性范围为39.18~195.90 μg•mL-1,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100.2%,相对标准偏差(RSD)=1.5%(n=9). 甘草海藻配伍比例为1:1时甘草酸含量最低. 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研究甘草海藻配伍禁忌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四逆汤配方颗粒在煎煮过程中6种成分的动态变化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柱温:25℃,检测波长:235 n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5 mmol·L-1乙酸铵),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5μL。结果:随着煎煮时间延长,甘草苷、甘草酸铵的含量增加,新乌头碱、6-姜烯酚的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苯甲酰次乌头碱、6-姜酚的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初步揭示四逆汤中三味中药配方颗粒经合并煎煮,6种化学成分含量有了变化,为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乌头碱配伍人参皂苷Rb1、甘草苷后对HepG2药物代谢酶(Cytochrome P450,CYP450)中3A4亚型的报告基因荧光活性、mRNA转录及蛋白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pGLuc-CYP3A4报告基因质粒与pcDNA3.1-hPXR表达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检测乌头类生物碱、人参皂苷和甘草的单体成分对CYP3A4的激活效应;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对CYP3A4 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 报告基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乙酰乌头碱能下调CYP3A4报告基因荧光强度(P<0.05),其中乌头碱下调能力最强,人参皂苷Rb1、Rc、Re、Rg1以及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均能上调报告基因的荧光强度(P<0.05、0.01),其中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上调能力最明显;同时乌头碱能下调CYP3A4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人参皂苷Rb1和甘草苷能逆转乌头碱下调CYP3A4的能力(P<0.05、0.01)。结论 人参皂苷Rb1、甘草苷与乌头碱配伍后可上调CYP3A4的表达,减少乌头碱在体内蓄积时间,起到减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药采用水煎法制备,煎煮的过程会使其中的很多成分发生变化,多种成分的共同存在也可能产生新的化合物。麻黄-附子在临床上是常用的药对,附子又可称为回阳救逆的首选药物,但是其中的双脂型乌头碱有着强烈的毒性,能够引发心律失常。为了降低附子的毒性常常将附子与干姜、人参、甘草等配伍,能够有效的降低毒性,本文主要探讨不同配伍方式对其功效和毒性都有不同的影响,首先介绍了几种进行配伍的方式,然后阐述里对其毒素的分析方法,测定总生物碱、脂型和非脂型生物碱的含量,最后根据不同配伍后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产地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以及甘草总皂苷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色谱柱为Thermo sentifi c ODS-2 Hypersil,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以甘草酸单铵盐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为显色剂,比色法测定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测得不同产地不同种植方式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符合2010年版药典标准。结论不同产地以及不同种植方式的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及甘草总皂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可为甘草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7,(36):5147-514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onda 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7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甘草苷和甘草酸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9.68~96.8μg/mL(r=0.999 1)、14.08~140.8μg/mL(r=0.999 2);定量限分别为0.2、0.3μg/mL,检测限分别为0.1、0.0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9%~101.2%(RSD=0.62%,n=9)、98.6%~101.5%(RSD=1.0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附子理中丸(浓缩丸)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中3组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玉兰  刘世坤  裴奇  周于祿  杨丹丹 《中国药房》2006,17(16):1255-1256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附子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C8,流动相为甲醇-0·04mol/L三乙胺(50∶50,磷酸调节pH值至6),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柱温为40℃。结果: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进样量分别在0·0008μg~0·19μg(r=0·9996)、0·00159μg~0·40μg(r=0·9998)、0·00186μg~0·47μg(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RSD=2·0%)、95·2%(RSD=1·3%)、96·4%(RSD=1·8%)。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Xing PP  Wu WH  Du P  Han FM  Chen Y 《药学学报》2011,46(5):573-580
马钱子碱每日低、中、高(3,15和60 mg·kg-1)剂量以及高剂量马钱子碱和甘草次酸(每日25 mg·kg-1)、甘草苷(每日20 mg·kg-1)配伍,分别对Wistar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天后,检测不同给药组对CYP3A、CYP1A2、CYP2E1和CYP2C的酶活性和mRNA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马钱子碱使CYP3A活性下降24.5%,CYP2C的活性下降34.6%,而使CYP2E1的活性提高了146.1%。另一方面,与高剂量组相比,甘草次酸配伍组使CYP2E1的活性降低了51.4%,CYP1A2的活性降低了33.5%;甘草苷配伍组使CYP2E1的活性降低了41.1%,CYP2C的活性降低了37.7%。实验结果表明,马钱子碱和甘草次酸、甘草苷配伍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述CYP450酶的mRNA表达和酶活性。因此推测配伍后甘草苷对马钱子碱所致CYP450酶异常变化的拮抗作用,以及甘草次酸对CYP2E1和CYP1A2活性的抑制作用,可能是甘草降低马钱子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HPCE法测定甘草中甘草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75μm×50 cm,有效长度42.5 cm),以40mmol/L四氢硼钠-10%甲醇(pH)为运行缓冲液;运行电压:20kV;毛细管温度:25℃;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波长λs=320nm,λR=380nm。结果以葛根素为内标,甘草素在0.6125~0.98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8.72%,RSD为2.43%(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回收率及重现性好,可作为甘草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甘草饮片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为甘草饮片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指标,采用HPLC法对十家饮片企业的甘草饮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所测甘草饮片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全部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甘草药材标准要求,且野生甘草饮片明显高于栽培甘草饮片。结论甘草饮片中的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差异较大,建议加强甘草产地适宜性、规范化栽培和饮片质量标准及工艺制备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生草乌与贝母不同配比在煎煮过程及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乌头碱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生草乌与浙贝母不同配比水煎液及其经人工胃、肠液解离后的溶液中乌头碱及其水解产物焦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和苯甲酸的含量。结果除草乌贝母(2∶1)合煎液外,草乌贝母不同配比合煎或单煎后混合溶液中乌头碱的含量均较草乌单煎液明显提高。经人工胃肠液处理后各配伍液中乌头碱类成分的含量明显降低,但水解产物焦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与乌头碱的构成比较处理前明显提高。结论草乌与贝母一定比例下的配伍,毒性成分明显增大,证实了"草乌反贝母"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附子理中丸中总乌头生物碱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了附子理中丸中总乌头生物碱的含量。在浓度10 ̄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