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是构成人体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其本质是客观存在的非实体场性物质。文章从气的本质出发,对人体之气的生成过程做了初步梳理,阐明了饮食物在人体内由形而下的实体物质转化为形而上的场性物质“气”的转化过程。不仅在气论证构的逻辑体系中得到了自洽,且于“气的本质”角度重新梳理了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人体之气的生成”的相关论述,为中医气学说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明辉  王风雷 《中医药学刊》2006,24(9):1620-1622
通过中医气哲理,气、精、神,《内经》的气名分析,气的运动形式,有关病证的论断,诊断气病的现代客观指标举隅,气病的治疗,气一人体生命观的特色(①一元多体与生命相参;②气化痰易,生命互动,有气则生,无气则死;③体用不二、气彰于物;④强调整体,生克制化)等项内容阐述了中医与西医对“气”本质认识的沟通与异同。  相似文献   

3.
王明辉  王凤雷 《中医药学刊》2004,22(7):1180-1182
通过中医气哲理;气、精、神;《内经》的气名分析;气的运动形式;有关病证的诊断:诊断气病的现代客观指标举隅;气病的治疗,气——人体生命的特色(一元体与生命相参、气化变易,生命恒动,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体用不二、气彰于物;强调整体、生克制化)等项内容阐述了中医与西医对“气”本质认识的沟通与异同。  相似文献   

4.
中华五千年,中医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现代医学更重视对人体的“物质性”即解剖和新陈代谢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精神性”即思想理论化和人生观同疾病及“基因”的内在联系,人文精神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新陈代谢基础的针对性论文及文化产品匮乏,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医学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气是第一生命力,物质和精神是气的两个状态,精气神三宝,是物质到精神的三步曲,也是气的最高表现形式。精神因素是“气”的重要内涵;是生命的支柱和健康标志,精神和基因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昭示着“气基因相应”和“气基因合一”的不二法则。生命基因是先天的,但生活方式取决于后天的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后半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及“精气神”人体三宝,以及饮食有节和快乐精神是“气基因合一”和气化代谢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第一生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选择美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长寿健康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基因合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上层建筑和主宰,正确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体生命长寿和健康的保证。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中医所讲的“神明之府”,是光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快乐人生。理性和智慧不但激励生命,同时也影响着生命中“气基因合一”及基因代谢和基因功能。补精益气壮神,中医讲补益精气,主要是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水火平衡、酸碱平衡;补是平衡,辨证施治也是平衡。气一阴阳一五行之气、精气神、八纲、五证、十二型均可为本,辨本施治,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5.
气的实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花 《中医药学刊》2005,23(8):1438-1440
“气”是中医学中常用的基本名词之一,其概念复杂多样,因而往往含混不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中医理论及思维方式的阐述和理解。从气的概念、气的生成、气的生理功能、气的分类几个方面.就中医学中气的实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气”是中医对人体机能的称谓,“气”是能量的代名词,气的实质应该是能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中医气哲理 ;气、精、神 ;《内经》的气名分析 ;气的运动形式 ;有关病证的诊断 ;诊断气病的现代客观指标举隅 ;气病的治疗 ,气———人体生命的特色 (一元体与生命相参、气化变易 ,生命恒动 ,有气则生 ,无气则死 ;体用不二、气彰于物 ;强调整体、生克制化 )等项内容阐述了中医与西医对“气”本质认识的沟通与异同。  相似文献   

7.
用现代科学观点看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继业  张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864-1864,1867
精、气、神是中医学说描述人体内外部表现及存在内涵的重要概念之一。在人们不断讨论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讨论精、气、神。中医学说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元素,是一种运动着的精细的物质实体。从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一切事物都是气的运动变化的结果。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活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对于“精”中医学说认为:“精依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类经附翼》说“气化为精,精之生成源于气,气聚则精盈。气弱则精走”,“精乃气之子”。对于“神”中医学说认为:“气乃神之祖……气者精神之根蒂也”《脾胃论》。总之神乃生命运动的抽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中医气哲理,气、精、神,《内经》的气名分析,气的运动形式,有关病证的论断,诊断气病的现代客观指标举隅,气病的治疗,气—人体生命观的特色(①一元多体与生命相参;②气化痰易,生命互动,有气则生,无气则死;③体用不二、气彰于物;④强调整体,生克制化)等项内容阐述了中医与西医对“气”本质认识的沟通与异同。  相似文献   

9.
加速康复是现代外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加速康复理念与中医药临床疗法结合应用到患者全程治疗康复中,能够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气”生命理论产生于古代哲学,是构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气”生命理论认为气是推动和调控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气”生命理论对于中医快速康复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基于“气”生命理论构建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新体系有利于发挥中医在外科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文章对“气”生命理论及其在在围术期管理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构建与完善中医快速康复外科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气交”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因阴阳是在“气交”中化生,万物是在“气交”中生存并依靠自身的“气交”延续生命。中医医理探索的宗旨就是如何掌握人体的“气交”变化并使之更适宜地运化,所以气交是中医不可忽略的概念。但目前在中医界讲阴阳五行者多,讲五运“气交”者少,重临床效果者多,重理论研究者少,如此与科学发展不相符的现象中,“气交”概念的淡化是其原因之一。为此本文从“气交”的原概念、中医学概念及该概念与系统科学的关系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气化”与“气机”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二者都联系到“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而气化与气机则是由气的运动变化及其运动形式,派生出来的两个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概念。气化,化者化生转化。气化财是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即人体之内阴阳之气,如:精、气、血、津液等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简言之,即气的运动变化。气化之实质乃人体之气的新陈代谢变化,包括物质转化与能量转换。  相似文献   

12.
略论胸腹部手术后中医"气"的病变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人的生命活力。不论何种胸腹部手术,对人体都会产生局部侵入性创伤,对内脏产生损伤,这些都可以认为是人为造成的人体局部“气”的运行障碍。在治疗上采取气虚则补气,气郁、气滞、气逆则分别给予调气、舒气、理气、降气、行气等。这对于胸腹部手术后诸多并发症,可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3.
"百病生于气"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生命观、发病观、治疗观、养生观四个层面分析了“百病生于气’’的原因,以及怎样调气以治病,养气以宝命。  相似文献   

14.
气的理论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古籍有关气的理论之论述,范围极为广泛。本讲只围绕气病的调治和用药规律谈谈气的理论在治疗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讲人体内的气,不包括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发病的关系。人体内在的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气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就会发生各种病变。气的有关理论,阐明了气病的发生发展并贯穿到气病调治、用药两个环节中去。因此,讲气病的调治和用药规律之前,探讨一下气病在治疗实践中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五千年,中医对人体科学的研究,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有其独特的理论。现代医学更重视对人体的“物质性”即解剖和新陈代谢的研究,忽视了人体“精神性”即思想理论化和人生观同疾病及“基因”的内在联系,人文精神的生理和病理以及新陈代谢基础的针对性论文及文化产品匮乏,精神文明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速度。医学领域表现的更为突出。气是第一生命力,物质和精神是气的两个状态,精气神三宝,是物质到精神的三步曲,也是气的最高表现形式。精神因素是“气”的重要内涵;是生命的支柱和健康标志,精神和基因的互动,因果关系的必然性,昭示着“气基因相应”和“气基因合一”的不二法则。生命基因是先天的,但生活方式取决于后天的选择。从而影响人的后半生。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及“精气神”人体三宝,以及饮食有节和陕乐精神是“气基因合一”和气化代谢的基础。神是生命的主宰,气是第一生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选择美好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类长寿健康的保证。本文着重探讨了,“气基因合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精神是生命的上层建筑和主宰,正确和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人体生命长寿和健康的保证。人生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中医所讲的“神明之府”,是光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积极向上以及健康的快乐人生。理性和智慧不但激励生命,同时也影响着生命中“气基因合一”及基因代谢和基因功能。补精益气壮神,中医讲补益精气,主要是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水火平衡、酸碱平衡;补是平衡,辨证施治也是平衡。气一阴阳一五行之气、精气神、八纲、五证、十二型均可为本,辨本施治,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6.
试图在现代医学对脂肪细胞因子一脂联素的研究成果中,从中医学角度出发,阐述脂联素是中医学“气”的微观物质之一。即从脂联素的生理功能和相关病理变化与中医“气”的相关功能:脾主升清(气)与肝主疏泄(气机)和人体的脂肪过多堆积一属于中医学的膏脂堆积、痰浊壅滞气机所引起的“气”的病理改变相比较,得出脂联素与中医的“气”在生理和病理上存在着一定共性。  相似文献   

17.
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气”的生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论述《内经》“百病生于气”的重要观点,用以指导中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中医“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不断运动、变化,衍生出人体的各种生命物质。中医学中气主要富含功能之义,作为物质属性的气,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此,笔者结合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从线粒体和气的起源、功能、病机和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析,研究结果显示线粒体和气来源相似,共为构成人体的微小物质;其次线粒体和气的功能相类似,同时线粒体和气机失调时生命体征表现出类似或者同样的反应。研究推测气的物质属性是线粒体。  相似文献   

19.
气的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贯穿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为我国历史上众多医家所重视。清代名医何梦瑶于其著作《医碥》中尤重人身之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医者所论之阴阳实为气的运动变化,进而从气的角度对人体生命规律、疾病发生及治疗规律进行阐发。他指出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气,疾病之所以会发生是由于人身之气出现了异常,治疗方面以调解人体气机为手段,其中对脾胃气机的调理是关键环节。本文从人体生命源于气、百病之生因于气、治则治法本于气等三个方面对何氏《医碥》气论予以探讨,对中医气论研究及临床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形气神”理论属于中医核心思想之一,强调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是由人的形体、全身气机和精神情志所共同构成,三者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构成不可拆分的整体。围绕医者、患者、针灸器具三方面对“形气神”诊疗观念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了“形气神”对于针灸诊疗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只有整体把握,并保持各环节和谐统一,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效。注重中医药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理解形气神一体生命观的内涵,对指导临床针灸工作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