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鼻塞给氧法和鼻导管给氧法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以确定两种给氧方法谁优谁劣。方法:把98例中度以上缺氧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鼻塞给氧法,对照组46例,采用鼻导管给氧法。结果:鼻塞给氧法在鼻粘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和无效给氧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鼻导管给氧法。结论:鼻塞给氧法优于鼻导管给氧法。  相似文献   

2.
重危病人面罩给氧湿化雾化气道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危病人由于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创伤等因素而发生呼吸功能障碍产生乏氧 ,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传统的吸氧方法采用鼻导管吸氧法 ,此方法对一般病人尚可 ,对重危病人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差。我科于 1998- 0 3开始改进了给氧方法 ,采用面罩给氧法 ,同时湿化、雾化气道并与鼻导管给氧法对比观察 ,行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 ,效果明显优于鼻导管给氧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 6例 ,男性 32 2例 ,女性 184例。年龄 3~ 6 8岁。其病例分布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 70例 ,全肺切除术后 90例 ,肺叶切除术后 178例 ,食管…  相似文献   

3.
鼻导管给氧法是比较有效的给氧方法 ,输入的氧浓度较高 ,此法在儿科应用较多 ,我们就鼻导管给氧插入的长度做一探讨。1 调查对象15 2例就诊患儿 ,女 72例 ,男 80例 ,年龄最大的14岁 ,最小的 2 0d。2 测量方法用鼻导管测量患儿右侧鼻尖至耳垂的长度 ,用直尺量取鼻导管所测得的长度 ,取其三分之二 ,即为所插入的鼻导管的长度。3 结果本组 15 2例 ,所测取的鼻尖至耳垂的长度 ,以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取得各年龄组的平均值。 (见表 1)  通编基础护理教材中规定 :鼻导管给氧插入的长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三分之二。我们将所测到的结果分别取其…  相似文献   

4.
1994~1996年间,我们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方法抢救呼吸衰竭病人30例,与鼻导管给氧方法进行比较,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 经紧急气管插管抢救的30例患者为COPD者28例,ARDS1例,大面积烧伤1例。男18例,女12例。Ⅰ型呼衰6例,Ⅱ型呼衰24例。  相似文献   

5.
马丽  冯端兴 《重庆医学》2003,32(6):788-789
我科自 1998年以来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肺心病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共 4 0例 ,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符合 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将 4 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2 0例 ,用BI PAP呼吸机治疗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年龄 5 8~ 75岁 ,平均年龄 6 6 3岁 ;对照组 2 0例 ,常规鼻导管给氧 ,其中男 17例 ,女3例 ,年龄 5 6~ 76岁 ,平均年龄 6 5 8岁。1 2 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常规治疗 ,包括抗感染、持续低流量上氧、祛痰、平喘等。观…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的KR-Ⅲ型开放式高频喷射呼吸机(江西第五机床厂生产)行高频喷射鼻导管给氧佐治新生儿呼衰3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鼻罩双水平正压(BiPAP)呼吸机加单向活瓣对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衰进行通气治疗,并以同期12例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给鼻导管吸氧作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8.
陈兰芳  费艳艳 《吉林医学》2012,33(20):4424-4425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早期护理中合理给氧方法。方法:本组共115例,食管癌54例,贲门癌35例,肺切除26例,术前检查心肺功能未见异常,术后24 h内均等用鼻导管及面罩双重给氧,鼻导管3~5 L/min,面罩5 L/min左右,采取无创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血氧。结果:血氧饱和度提高3%~6%,心律失常8例,占6.95%,肺部感染3例,占2.6%。结论:开胸术后早期予以鼻导管、面罩双重给氧可以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胡运新 《右江医学》2004,32(2):142-143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 46例予高频喷射给氧抢救 ,另设对照组 3 7例 ,采用鼻导管给氧 ,比较两组供氧后紫绀消失、呼吸困难改善的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高频通气组缺氧缓解期及呼吸变规则时间均较鼻导管吸氧患儿时间短。抢救成活率明显提高 ,经统计学处理 χ2 =4.85 6,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高频通气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为前瞻性临床试验,在对中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初级复苏期间,可经鼻导管进行间断性加压给氧治疗,也可经面罩给氧治疗,本文对比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以617例出生时发生中度窒息的新生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经鼻管间断性加压给氧复苏组(n=303)和面罩给氧复苏组(n=314)。复苏过程依据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复苏程序指导》(第三版)进行。结果:鼻导管给氧复苏病例很少需要使用胸部挤压和气管插管治疗(面罩给氧组的314例中,26例需胸部挤压,20例需气管插管;鼻导管给氧组的303例中,5例需胸部挤压,2例需气管插管)。两组间比较,下列指标无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3例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及呼吸治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3例SARS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转入的13例重症SARS患者中,已有3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其余患者采用面罩或鼻导管吸氧。随着病情的进展,有1例患者需进行气管插管,1例气管插管后再行气管切开,并有2人次更换气管插管。结论对无创呼吸支持无效病例应采取气管插管,给予有创呼吸支持,以增加患者的救治机会。气管切开前先行气管插管有助于减少缺氧的发生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播散,规范化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双水平气道正压 (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衰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相同的常规治疗下 ,BiPAP治疗组 2 5例应用Bi PAP通气经鼻 (面 )罩给氧 ,对照组 2 1例经鼻导管给氧 ,用血气分析仪及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分别监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PaO2 、SaO2 、PaCO2 、呼吸率及心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BiPAP组PaO2 、SaO2 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而PaCO2 、呼吸率及心率显著下降 ,两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P <0 0 1 ,P <0 0 1 ,P <0 0 5 ,P <0 0 5 )。结论 :BiPAP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COPD呼衰患者的缺氧并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尤其对改善组织缺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李廷东  李文全  肖迎军 《四川医学》2013,(11):1673-1675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艾滋病肺孢子菌肺炎(PCP)所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8例HIV感染者中,对因肺孢子菌肺炎所致的呼吸衰竭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BiPAP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药物+鼻/面罩吸氧治疗)和BIPAP治疗组(药物+BiPAP治疗),对治疗48h后两组PaO2,呼吸频率(P),以及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变化、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48h后BiPAP治疗组PaO2明显升高,P明显降低,P<0.05;并且2~4周后BIPAP治疗组血清清蛋白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HIV感染者发生合并PCP及呼吸衰竭,BiPA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呼吸功能和降低身体能量消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ARF)中的疗效。方法:选取适当COPD并ARF的患者共32例,分成A、B两组,B组进行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结果:A组在pH、心率(HR)、呼吸(RR)、平均血压(MBP)、住院天数与B组差异明显(P〈0.05),PaO2、PaCO2与B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NIPPV治疗早期COPD并ARF患者,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了早期气管切开或插管,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家庭氧疗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气管插管吸痰对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儿80例随机分为nCPAP+气管插管吸痰组(A组)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组(B组)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A组采用nCPAP给氧治疗联合气管插管吸痰,B组采用婴儿型呼吸机机械通气。观察血气分析动态检测,治疗效果、平均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儿在改善通气有明显效果,能取得纠正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但弱于B组改善通气效果。两组治愈率相似,两组呼吸支持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相近;治疗费用A组低于B组,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CPAP+气管插管吸痰治疗小婴儿重症肺炎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技术要求较低,容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7.
BiPAP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COPDⅡ型呼衰的疗效。方法将COPDⅡ型呼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照组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组加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参数和呼吸频率变化。结果治疗组PaCO2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Ⅱ型呼衰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下呼吸道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特点和分离菌的药敏性,为今后防治该菌所致的院内感染提供一定的资料。方法 对我院2003—01-2006—10出现的37例膜脓毒金黄杆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62.16%,所有患者均有2种以上原发病,从住院到检出菌的平均天数为30.8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医院的一些侵袭性治疗如人工气道、机械通气以及治疗仪器鼻导管吸氧、雾化吸入治疗大大增加了被感染的几率;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仅对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较为敏感。结论 下呼吸道膜脓毒金黄杆菌常发生在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有创操作、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7):4-7+11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12月因急性呼吸衰竭在本院就诊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综合性治疗。对照组接受鼻导管供氧治疗,研究组接受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期间均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结果,发现病情恶化及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分别于氧疗开始后15 min、60 min、120 min统计并比较两组监护仪数据、血气分析数据、呼吸困难评分。比较两组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血氧饱和度(SpO_2)、动脉氧分压(PaO_2)值、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0 min、治疗后120 min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rog评分、舒适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20.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路 《当代医学》2009,15(13):50-52
目的比较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NCPAP)通气和头罩或鼻导管给氧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6例胎龄为32~37周、呼吸衰竭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16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NCDAP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对两组患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0.5~6h,血PaO2及SaO2升高,血PaCO2下降;对照组病例给氧6h后PaO2、PaCO2改善仍不明显。治疗组显效率(85.0%)高于对照组(56.3%),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NCPAP期间无明显并发症。结论NCPAP对新生儿呼吸衰竭有良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