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不但温阳散寒,而且温经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痛证,但究其病机总属肾阳虚衰,机体失于温煦,寒邪束于肌表,卫阳不得布达,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所致之疼痛诸证。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树田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痛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出《伤寒论》,由麻黄二两、附子一枚、细辛二两组成,原方用于“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少两感”证。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温经散寒,可内散少阴之寒,外解太阳之表。该方配伍严谨,组方巧妙,麻黄配附子,助阳解表,使邪去而不伤正;细辛伍附子,温经通络,增强气化,通达上下,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少阴太阳两感的处方,其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者根据本方所主乃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致病的特点,移治杂症,常常取得显著疗效。现举几则以就正于同道。1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女,42岁。2003年6月18日初诊。患者自诉1周前因受凉突发头部左侧疼痛伴面部肌肉抽搐,经市人民医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给予西药治疗后面肌抽搐稍止,但头痛仍存,且剧烈时有如烧灼感,晨起恶心,面浮口淡,胃纳欠佳,舌淡苔少,脉沉细。此乃肾阳亏耗,浊邪上逆,与风寒之邪相搏,蒙络蔽窍所致,治以温阳散寒,降逆通络。处方:生麻黄、吴茱萸、川芎、细辛…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应用近况,总结其在内、外、妇、儿、五官科等的应用,揭示麻黄细辛附子汤临床主治范围及运用规律,进一步指导该方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从门诊随机选择76例符合中医阳虚寒凝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水煎服,对照组38例口服甲氨蝶呤及柳氮磺胺嘧啶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阳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麻黄细辛附子汤功用助阳解表,仲景主要用于治疗太少两感证。认为主要作用是温经散寒、除痹止痛。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但究其病机总属阳气虚损,寒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受阻,不通则痛。从中医机理、现代药理、临床运用等多方面对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进行了探讨,为运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风湿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正海 《中外医疗》2010,29(11):131-131
麻黄附子细辛汤运用当以"阳虚寒滞"见畏寒形冷、舌淡或胖、苔白润、脉迟缓为辨证要点。针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心动过缓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肾阳素虚,复感寒邪之证。是方温散兼施,表里同治。笔取其方旨,宗其方义辨证用于治疗各科临床杂证,每获良效。兹撮取数案,以示同道。  相似文献   

12.
王国华老中医临证擅用麻黄细辛附子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强调使用时应把握"表里同病而里虚未甚、阳虚外寒"的病机关键。本文从其方证特点、辨证要点、用法用量、随症配伍及现代药理、功效等方面进行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3.
例 1:治手指溃疡久不收口。患者 ,女 ,50岁 ,因左中指中节被刺伤后感染化脓 ,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及中药汤剂 (清热解毒之品 )数十剂 ,2个月余效差。局部时有脓血流出 ,久不收口 ,西医外科建议截指 ,病人拒绝 ,求治于笔者 ,查血常规、血沉均无异常 ,左中指皮肤及指甲稍紫黯 ,其指尖有凉感扪之其指亦发凉 ,平时常畏寒 ,据其脉沉紧而迟 ,舌质淡、薄白苔。辨证为阳虚寒凝。拟阳和汤方加减 :黄芪 60 g,当归 12 g,川芎 10 g,白芷 10 g,白芥子 10 g,鹿角霜12 g,熟地 12 g,制南星 6g,细辛 3g,桂枝 12 g,清半夏10 g,降香 10 g,皂角刺 6g,细辛 6g,…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用以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的感寒证。笔者在临床上将其广泛应用于阳虚感冒、慢性鼻窦炎、痛痹、脱疽等取得较好疗效,介绍如下: 1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窦炎虚中挟实为多见,临床症状中风、湿、热三者交杂并存。治疗中宜补虚泻实,泻实即疏风、除湿、清热。姜春华老中医临床经验:“温阳益气药有兴奋中枢神经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保护和促进免疫机能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清热解毒药能抑菌、抗病毒,并有抑制变态反应作用。温阳益气药与清热解毒药配伍,对于慢性炎症等往往取得显著疗效。”临床上用本方麻黄、细辛疏风通窍,附片温阳补虚,配银花、菊花清热解毒之品,加白芷、皂刺除湿开窍,治之往往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5.
追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组方背景,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药物组成,论述麻黄附子细辛汤和窦性心动过缓之间的联系,介绍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用药特点,指出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机制与心气、心阳亏虚紧密相关,明确气阳两虚、阴寒内盛的发病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为主要治则,用药在益气温阳药的基础上,酌加活血药、滋阴药,收效可观,并附典型病例1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典型病案,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痿证、痹证等疾病的临床经验,拓展了经方的运用思路和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4例,常规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1.18%VS 73.5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2.94%VS 20.5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淅川县中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心宝丸治疗,观察组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阳和汤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仲景《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本方由麻黄、附子、细辛组成,主治少阴本虚,外感寒邪所引起的太少两感证.笔者跟随导师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效果,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外感寒湿疫邪引起的,其发病以肺脏为中心,遵从循经、表里、越经、直中的六经传变规律。本病重症、危重症的关键病机是肺闭肾脱,兼有痰饮内盛,主要表现:气机憋闷,呼吸困难;痰涎壅肺,胶结难绝;水液泛滥,肿胀不休;阳虚失煦,四肢不温;火不腐谷,大便溏薄;脉疾无根,漂浮不定;舌淡胖大,苔白而厚等。因使用呼吸机、插管等西医支持疗法,部分症状可能被掩盖。在治疗上当温散并举、肺肾同调,选用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化裁,宣肺化痰、温肾固脱、收纳浮气,顾护阳气、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