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用缬沙坦80-160 mg/d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8.63%,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LVEF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CHF安全有效,并对心衰患者的二级预防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方法经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CHF患者85例口服缬沙坦,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8%,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37.4±3.5)mm]、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53.6±4.7)mm]、每搏输出量[SV,(60.4±13.5)ml/次]、左室射血分数[LVEF,(56.2±10.7)%]、心排出量[CO,(5.9±1.8)L/min]、心脏排血指数[CI(2.8±0.4)L/(min·m^2)]等心功能指标获改善,醛固酮水平[179.80±91、20)pmol/L]降低(P〈0.05),患者耐受性好。结论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236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缬沙坦80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缬沙坦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CHF的疗效。方法入选CHF患者100例,年龄42岁~7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加用缬沙坦片40~80mg/d,从40mg/d开始,如血压稳定,2周内加至80mg/d,观察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心功能、HR、SBP、DBP、SV、CO、LVEF、左室内径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CHF有明显疗效,可以作为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缬沙坦80mg/d+贝那普利10mg/d)和对照组(贝那普利10mg/d)各31例,治疗时程1年。治疗12周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行血生化、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1年的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1年的住院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CHF是安全的,且疗效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6.
7.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探讨其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测定和比较了18例心功能Ⅱ级患者和35例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及19例健康人的血浆ET,并分析了CHF患者ET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的关系。结果心功能Ⅲ~Ⅳ级患者ET(6.86±1.35)n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12±1.03)ng/L(P<0.01);心功能Ⅱ级组ET(4.71±1.10)ng/L较健康对照组(4.12±1.03)ng/L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HF患者ET与BUN呈正相关(n=53r=0.4974P<0.01),与Ccr呈低度负相关(n=53r=0.3766P<0.01)。结论CHF患者ET明显升高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ET可能与CHF患者肾功能的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单独用药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高血压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2007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的标准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用依那普利10mg/d;治疗组为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d,随访半年。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以判断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率、血压、LVESD、LVEDD及LVEF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依那普利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依那普利。 相似文献
9.
方来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5):630-63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8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6min步行距离、超声电图指标、心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39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有3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5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的所有指标均无太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治疗措施后,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用户超声电图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指标无明显改变,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治疗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心内科住院168例CHF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查体15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住院情况。入院3天内均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随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城市/农村等)。结果:评分结果显示,CHF组患者观察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学历为初中以下的患者、来自农村地区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升高。且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患者、心功能较差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该研究入选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为对照组(n=21).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者为治疗组(n=29),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剂量,于第4周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功能和HRV各项时域指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间HRV的SDNN、SDANN、PNN50、rMSS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心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随访半年.治疗组的再住院率、死亡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提高HRV,增强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能够显著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毒副作用。方法:各种原因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在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强心甙、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初始剂量2.5mg,2次/d,每2周剂量倍增1次,直至最大剂量20mg,2次/d。治疗持续3个月以上。结果:卡维地洛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47.1%和总有效率91.2%,均高于对照组(26.5%和67.6%),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卡维地洛组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值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张红霞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4(6):732-733
目的观察米力农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影响。方法将160例CHF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80例,单纯给予利尿剂洋地黄药物治疗;观察组80例,在原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米力农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与65%(P<0.05)。观察组的心胸比率回缩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的心胸比率回缩值P<0.05)。结论在利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基础上,米力农治疗CHF效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6.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探讨β-阻滞剂在CHF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CHF患者在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倍他乐克,从12.5mg每天两次开始,直至目标剂量75mg/每天,治疗6个月。观察内容为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运动耐量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倍他乐克可使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左室舒张末内径减少,明显改善运动耐量。结果:倍他乐克可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84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等抗心衰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美托洛尔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治疗前、后对比心功能临床疗效、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随访期间,治疗组在改善心功能及参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20.
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5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抗心衰治疗(包括利尿剂、洋地黄等)基础上,给予口服卡托普利、螺内酯,疗程为12周,观察心衰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螺内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有一定的疗效,且价格便宜,无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