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氧化酶-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COX-2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研究之其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正常膀胱黏膜中无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为66.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OX-2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病理分级相关(P〈0.05),COX-2在不同病理分期之间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显著高于无复发组(P〈0.01)。结论COX-2阳性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及复发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糖蛋白(P-GP)与Survivin、Fas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12例正常膀胱黏膜中P-GP、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GP、Survivin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与膀胱癌的分级有关(P〈0.01);而Fas在膀胱正常黏膜中表达高于移行细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膀胱癌P—G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膀胱癌(P〈0.01)。膀胱移行细胞癌P—GP、Survivin的表达与Fas呈负相关,而P—GP与Survivin表达无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药耐药P-GP与Fas的表达密切相关,与Survivin的表达无关。本研究为采用MDR逆转剂或Fas干扰剂以增加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化疗敏感性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和Livin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同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癌及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10.0%,Livin蛋白分别为58-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组织中Survivin和Livin蛋白表达与组织分级、肿瘤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大小、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无关(P〉0.05)。Survivin与Livin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及L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XYD-3(Mat-8)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5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XYD.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FXYD-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7%(21/57),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0%(2/20)(P〈0.05)。FXYD-3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FXYD-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上调,可能只是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阶段的一个早期事件,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可能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survivin蛋白检测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149例临床Ⅰ~Ⅱ期初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者的尿survivin蛋白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免疫标记阳性细胞比率。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survivin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t=14.07,P〈0.01);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同并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术后2年内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者的TURB术前尿survivin蛋白浓度高于未复发者,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复发者癌组织survivin阳性细胞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者(Wileoxon秩和检验,P〈0.05);复发者在确诊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尿survivin蛋白浓度显著升高,其他2年内未复发者有12.4%尿survivin蛋白阳性;尿survivin蛋白检测法对Grade1和Grade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5.0%和81.5%,特异度均为90.6%。结论尿survivin蛋白检测可以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群体筛查和TURB术后多次复查的方法,但该检测不能替代膀胱镜检查诊断初发和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ELISA法测得TURB术前尿survivin蛋白浓度不能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FHIT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甲基化及其表达,探讨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收集膀胱移行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共49例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FHIT蛋白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CR)方法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正常膀胱组织中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阳性;FHIT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为47%(23/49),肿瘤不同分级中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减少,Ⅰ级与Ⅲ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中随分期的增高,表达减少,Tis~T1期与T2~T4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有8例发生了甲基化,阳性率为16%(8/49)。FHIT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和蛋白表达无相关性。正常膀胱组织FHI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0(0/10)。结论FHIT基因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FHIT蛋白异常表达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标志物。FHIT基因甲基化及表达缺失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其临床病理有一定关系,可能是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罗旭  李春鸣 《贵州医药》2001,25(7):582-583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分布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66例人体膀胱移行细胞癌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Bcl-2均为阴性。Bcl-2在浸润性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但相互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随病理分级增高阳性表达逐渐提高,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肿瘤中的阳性表达高于未复发肿瘤,相互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与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术后预测肿瘤复发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进  葛根 《江西医药》2000,35(4):218-219
目的 观察P21WAF1/CIP1基因的蛋白产物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P21WAF1/C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P21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5.7%(20/56)。它在低分化,浸润性肿瘤的表达明显低于高分化,浅表性肿瘤(P〈0.05),在复发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原发性肿瘤(P〈0.05)。结论P2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膀胱  相似文献   

9.
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宝民  孙光  畅继武  韩瑞发  王文成  马腾骧 《天津医药》2006,34(12):844-845,I0004
目的:探讨PTEN及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亲和素-生物素-霉复合物(SP)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PTEN及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的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1)G1、G2、G3肿瘤PTE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80.4%、73.3%,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4%和93.8%,说明PTEN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2)G。、G2、G3肿瘤Bcl-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4.2%、57.14%、66.67%,浸润性肿瘤和表浅性肿瘤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9.3%和43.8%,说明Bcl-2表达阳性率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和临床分期进展,PTEN蛋白阳性率呈下降,Bcl-2表达呈增高趋势,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结论:PTEN的抑癌作用可能与Bcl-2有关.二者的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同时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100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间质中树突状细胞(DC)和癌细胞PCNA.结果 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DC表达和PCNA的表达均具明显差异(P<0.05).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CNA的表达随肿瘤病理分级升高而增强,DC的表达随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脑膜瘤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56.6%(30/53),并随分级增高表现为逐级增高的趋势,脑膜瘤Ⅱ级与脑膜瘤Ⅰ级相比,χ2=8.873,P<0.01,脑膜瘤Ⅲ级与脑膜瘤Ⅰ级相比,χ2=11.793,P<0.01,但脑膜瘤Ⅲ级与Ⅱ级相比,χ2=2.365,P>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性。MVD在脑膜瘤Ⅰ级中计数为(18.98±8.34),Ⅱ级中计数为(26.48±10.35),Ⅲ级中计数为(38.91±12.95),呈逐级增高趋势,MVD在不同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值具有显著差异。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组的MVD(16.34±6.72)值明显低于survivin表达阳性组(30.07±11.55),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survivin的高表达可能参与脑膜瘤的发生、发展及微血管的新生,故可作为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岸柳  刘朝霞  李光  张力伟 《河北医药》2010,32(22):3116-3117
目的探讨p53和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及20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53和Ki67的表达。结果p53和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无表达。p53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8%和74.1%,Ki67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和67.1%。p53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x^2=22.004,P=0.000;x^2=9.610,P=0.002)。p53在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x^2=10.336,P=0.001)。Ki67在Ⅲ-Ⅳ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和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x^2=16.765,P=0.000;x^2=51.596,P=0.000)。而Ki67在正常脑组织中及Ⅰ~Ⅱ级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43,P=0.143)。结论p53和Ki67在脑胶质瘤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二者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软骨肉瘤中Notch1蛋白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软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软骨肉瘤46例,骨软骨瘤18例及正常骨组织10例.以SP法检测组织中Notch1及P16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 Notch蛋白阳性表达为细胞膜和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在骨软骨瘤及软骨肉瘤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软骨组织(P<0.05),软骨肉瘤中Notch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P<0.05).Notch1蛋白在Ⅰ、Ⅱ、Ⅲ不同组织学分级的软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降低逐渐增高(P<0.05).P16蛋白阳性表达为细胞核或/和细胞浆内有棕黄色颗粒出现.P16蛋白在正常软骨组织及骨软骨瘤中的均为阳性表达,在软骨肉瘤中阳性表达率为39.1% (18/46).软骨肉瘤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组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软骨肉瘤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8% (11/16)、30%(6/20)和20%(1/10),阳性表达率随分化程度越低而降低(P<0.05).Notch1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体积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1蛋白高表达、P16蛋白低表达可能协同促进软骨肉瘤的恶性细胞的增殖能力,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病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肾脏细胞凋亡情况及Survivin是否参与了LN发生发展过程,从而加强LN发病机制的认识。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型LN患者80例肾组织细胞凋亡;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urvivin在各型LN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结果Ⅰ型轻微病变型和Ⅵ型硬化型LN肾小球细胞的凋亡发生率均小于1%;而Ⅱ型、Ⅲ型、Ⅳ型、Ⅴ型等增生型LN组织中凋亡的发生率平均在20%以上。凋亡指数AI与蛋白尿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312,P=0.005〈0,05),而与血尿的程度及活动度均无相关关系。Survivin在I型轻微病变型LN及Ⅵ型硬化型LN组织中的表达极为有限,分别为14.3%和33.3%,而在Ⅱ型、Ⅲ型、Ⅳ型、Ⅴ型LN可见不同程度的Survivin表达。如Ⅲ型、Ⅳ型的阳性率为100%,II型的阳性率为89.5%。I型与Ⅲ型、Ⅳ型、Ⅴ型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5)。I型与Ⅱ型、Ⅵ型LN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Survivin的表达与活动度呈正相关(r=0.352,P=O.001〈0.05),随组织活动度的增高,Survivin的表达也上升。Survivin的表达与蛋白尿、血尿无关。结论(1)各型LN中以增生型为主的LN中细胞凋亡更显著;(2)Survivin参与了LN的发生与发展过程;(3)在LN中,Survivin的表达与活动度呈正相关,因此Survivin阳性程度也可以作为LN病程发展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菊  张新宇 《中国医药》2008,3(5):299-30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15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子宫内膜癌前病变、40例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抑癌基因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最高,为93.3%(14/15);在癌前病变组织中表达率有所下降,为66.7%(10/15);而在癌组织中表达率最低,为45.0%(18/40),3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癌基因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腺癌表达率(37.1%)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率(100%),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抑癌基因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本研究对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情况进行了随访,抑癌基因PTEN阳性表达者的病死率(5.6%)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40.9%),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以上18例,比较抑癌基因PTEN阳性与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100%)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50.0%)(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抑癌基因PTEN失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抑癌基因PTEN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抑癌基因PTE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商素洁  邱建敏  商华 《河北医药》2012,34(11):1608-1610
目的探讨PTEN和p53在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宫颈炎组织、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0例浸润宫颈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p53的表达。结果 PTEN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2%、73.33%、40%、36.67%,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p53阳性的中PTEN缺失为70.83%,而p53阴性PTEN的缺失为61.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N和p53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测定宫颈CIN中PTEN可作为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筛选指标,PTEN与p53检测还可作为宫颈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R、PR、nm23及PTEN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石腊包埋42例乳腺癌组织和12例乳腺小叶增生中PTEN蛋白、nm23蛋白、ER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PTEN在乳腺癌高表达比乳腺小叶增生低(P〈0.05)。PTEN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和肿瘤复发无相关性,小于45岁患者PTEN表达比大于45岁偏低(P〈0.05);PTEN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ER受体呈正相关性。PTEN基因高表达与远处转移有负相关性(P〈0.05);与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性(P〈0.01)。乳腺恶性肿瘤组织中nm23高表达率与良性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m23基因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级、肿瘤复发及年龄无相关性,nm23高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正相关性(P〈0.001),nm23高表达与患者远处转移有显著负相关性(P〈0.001)。与患者5年生存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nm23与PTEN表达异常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0n.4ER、PR、nm23及PTEN基因的表达可作为一种预测乳腺肿瘤预后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及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增殖细胞核抗体(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CNA基因及survivin基因的表达,分析PCNA及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2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60.9(56/92),其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等无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及原发肿瘤T分期有关,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的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vs52.6%,x^2=4.269,P=0.039);在T3+T4期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在T1+T2期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8%vs52.5%,x^2=4.789,P=0.029)。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46.7%(43/92),其表达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无关,而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有关,在组织学分级为Ⅲ级的肿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级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1%vs37.5%,x^2=3.975,P=0.046)。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CNA阳性组及survivin阳性组的总生存时间均低于PCNA阴性组及survivin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及0.033)。结论PCNA和survivin表达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联合检测PCNA和survivin并结合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可以更准确地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