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命门学说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命门理论自明代完善成说以来,作为中医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指导着临床实践.但历代医家对此争议较大,现代中医学术界又提出"命门系统"之说.本文仅就命门学说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代医家孙一奎学术贡献较大的是对于命门动气和三焦相火两方面的理论阐述,他引进"理学"太极的观点对命门、三焦等历来有争议的医学命题进行阐发、创立"命门——太极说",构成了孙一奎独特的学术观点。孙一奎首倡命门为肾间原气、动气的命门学说,提出火为生生不息之机,气有宗、营卫、元之分的医学理论,是祖国医学处在趋向系统和全面时期的明代的主要学术成就。孙一奎把自己的学术观点进行总结,先后撰写了《赤水玄珠》30卷、《医旨绪余》2卷、《孙文垣医案》5卷,后合称为《赤水玄珠全集》,其医学思想认识论及临床经验给后学者留下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3.
杜晓航  刘午阳  袁媛  周波  袁卫玲 《天津中医药》2023,40(12):1538-1542
自宋金元以来,君火、相火和命门等理论逐渐成为许多医家研究的热门话题。孙一奎和张介宾禀前人之学,且对具有争议的相火理论和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的阐发,进一步丰富了火论思想。从生理、病理和临证治疗等3个方面,对孙一奎、张介宾君火和相火、命门与相火之间学术思想进行剖析。文章发现,孙一奎和张介宾都受到了“理学太极”思想的影响,并将其融入命门学说中,两人均重视温补之气,但侧重点不同,孙一奎注重元气培补,张介宾则关注阴阳互补。此外,文章还揭示了君相二火的形成过程以及其与命门学说的关系,并对君火、相火、命门等概念进行了阐释。通过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两人的火论思想,把握他们学术观点之间的联系,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火论思想的演变,也为后世医家深入理解和应用火理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自《难经》赋予命门新的含义以来,命门成为历来争议的焦点。有的医家提出肾间动气为人之命门,有的学者提出命门为先天之本。历代对命门的争论,如走马灯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理清命门与肾间动气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命门在《难经》里所代表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命门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后世经过不断的理论创新将其逐渐发展成为命门学说。从命门到命门学说的发展过程中,历来各家一直将争论的焦点放在命门与肾的关系上,文章通过从3个历史时期考察得出命门与相火理论的出现对肝脏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脑为命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锋 《光明中医》2008,23(8):1063-1065
命门学说是中医藏象学中争议较大且又比较重要的学说之一,至今尚无定论,为了探明命门学说的准确内涵,发挥命门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古代命门学说的渊源、命门的位置、生理功能和命门为先天的相关探讨,对照脑(脑髓)的位置、生理功能和脑是人体最早形成的器官,可以看出二者极其相似,故提出了脑就是中医藏象学中的命门,是人体的主宰。  相似文献   

7.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其中以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成熟,代表了命门研究的最高成就。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首先着手于命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工作,创立"命门动气"学说,极富新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赵献可对命门的论述可以总结为"君主命门"说,他认为命门位处两肾中间,彻底与肾脏脱离,而成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其功能位于五脏六府之上,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张景岳提出"水火命门"学说,大量运用太极阴阳理论阐述命门,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统括阴阳、五行和精气。而命门兼具水火,化生先天无形真阴、真阳,在人身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32-1333
肾命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内科病的诊治有指导意义,而且对骨病的治疗也有指导作用。历代医家关于命门的位置及其与肾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争议,主要有四种观点,总结后得出肾与命门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关系。另外从肾命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方面探讨肾与骨的生理病理关系,得出两者关系密切,故临床上可以运用肾命理论来指导骨病的治疗。最后是肾命理论论治的应用。列举常见骨病: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及骨肿瘤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明代命门学说成为医学发展的热点,其中以孙一奎、赵献可、张景岳三家的理论最为完善、成熟,代表了命门研究的最高成就。孙一奎是命门三大家中最早的一位,首先着手于命门理论的总结与提炼工作,创立"命门动气"学说,极富新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赵献可对命门的论述可以总结为"君主命门"说,他认为命门位处两肾中间,彻底与肾脏脱离,而成为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其功能位于五脏六府之上,为"主宰先天之体",有"流行后天之用"。张景岳提出"水火命门"学说,大量运用太极阴阳理论阐述命门,认为命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统括阴阳、五行和精气。而命门兼具水火,化生先天无形真阴、真阳,在人身中处于核心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10.
命门概念自《内经》提出之后,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有双目、两肾、右肾、肾间动气、君主命门等观点.孙一奎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对命门的发挥有其独到之处.他运用理学太极加以解释,将命门从两肾分离出来,提出命门动气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纠正了当时妄用寒凉治疗虚损的时弊,临床治病注重培补元气以及灵活运用温补与滋阴,明确了温补肾阳的重要性,对“命门”的概念以及温补学派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世医家在其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观点及认识,继承、发扬、间出新意的同时,也推动了命门动气以及温补学派的壮大.  相似文献   

11.
释命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命门之名,在今本<黄帝内经>中三用.<灵枢·根结>:"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灵枢·卫气>:"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标在两络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  相似文献   

12.
肾主命门论     
命门位于肾中。命门的物质基础是肾精所化生的元气。命门的功能是对肾的某些功能的概括。命门的病变也从肾论治。所以说,命门是肾的组成部分。命门的命名无非是为了强调肾为五脏之根本,肾精是生命之元,及其对人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命门是生命关键、根本。狭义指睛明穴/命门穴/肾,广义指"命门学说"。传统学说有"右肾命门",始自《难经》,王叔和、李梃等力倡;"两肾命门"认为两肾相互作用阴阳相合,共同主宰生命活动;"肾间动气命门"认为非实体非器官是无形的,存在于两肾中间,非水非火,是元气生发原始动力,生生不息永无休止,即"肾间动气",有一定特殊与创新。现代研究各宗一是。受精卵是生命的肇始、是分化衍变生命结构与功能基础,符合命门内涵,命门可能是受精卵。深入研究命门与受精卵的关系,将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命门功用探究(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命门”一词,首见于《内经》;而命门学说,则始自《难经》。在系统整理以往有关命门与命门学说研究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命门及其功用作总结性论述及阐发。命门为人身之太极,是人体生命的本源,由太极一气而化生先天无形之阴阳,继而再化生后天有形之阴阳,即先有命门,后有五脏;命门水火作为生命的原始物质基础和基本动力源泉,使命门不再是肾脏的附庸,而是总领五脏,统辖全身的中枢器官;命门水火(元阴元阳)不可分割,其水火之间只是互根,而无相互制约;后天有形之火为水所克,先天无形之火为水所生,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深入认识命门的生理病理,对于指导中医学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命门为先天之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明代医家李中梓提出并影响至今的“肾为先天为本”说提出质疑,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说提出质疑,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论实乃李氏对其他医家研究成果的否定和抹杀,带来了中医理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肾脏作为后天脏器,不应视作先天之本,《难经》所倡导而明代医家又着力阐发的命门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应当确定其先天之本的重要地位,这不仅解决了中医理论上的一些矛盾,且确为完善理论所必需,并可拓展今后中医基础研究的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关于命门位置问题(目为命门说、左肾右命门说、两肾皆为命门说、两肾之间命门、命门动气说)产生众多分歧的原因分析、命门功能问题(功能的相对一致性、功能一致性分析)阐述去形存用论"命门"学说。  相似文献   

17.
2.2 赵献可 ,命门真君论 ,命门相火说 稍后于孙一奎的赵献可 ,字养葵 ,号医巫闾子 ,明代万历、崇祯年间浙江鄞县人。赵氏重视命门 ,立意先天水火 ,尤其重视命门之火的生理功能与作用 ,故其所著《医贯》中专列“先天要论”一篇以阐发这一问题。有关命门的位置及功用 ,赵氏认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命门穴沟通他经他脏进行相关经络脏腑的疾病治疗,在多经受邪时能起到分利气血,通络祛邪之功。命门穴位于"阳经之海"的督脉上,本身即具有振奋督脉阳气的作用,若配合其相通经脉穴位或介质进行辨证施治,其治简而效验。  相似文献   

19.
杨渤  谭宏韬  林明欣 《新中医》2021,53(14):35-39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难经》中关于命门的论述,奠定了命门学说的基础,后世历代医家对其不断进行研究、补充及发展,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明末清初医家陈士铎所著的《外经微言》首重命门,有别于《黄帝内经》中“命门为两目”的论点,主张肾中命门为十二官之主,五脏六腑均仰望于命门,认为“有此主(命门)则十二官治”“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又强调“人生于火,养于水”,倡导临床在重视“温补命门”之余,切不可忽视养阴,命门之火乃水中之火,唯有水中补火,方得生化无穷。通过梳理《外经微言》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历程,在著作所持观点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命门之实质、功能,并以消渴病的诊治为例论述该理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