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合成了文题所述的十三个手性液晶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确证了其结构,并进行了相态、相变温度和电滞回线的测定,证实其为铁电液晶。 相似文献
4.
设计合成了(+)-2-[4-(2′-甲基丁氧基)苯基]-5-(4″-烷氧基苯基]吡啶和(+)-2-[4-烷氧基苯基]-5-[4′-(2″-甲基丁氧基)苯基]吡啶两个系列共七个手性液晶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分析,确证其结构。它们具有右旋近晶相、宽的相变温度、稳定性好等性能。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同系列的两个化合物-2-氯-3-甲基戊酸-4,4'-辛氧基联苯酚酯和-2-氯-3-甲基戊酸-4,4'-癸氧联苯酚酯。经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确证了其化学结构。测定了3M2CPOOB的响应时间、倾斜角、电滞回线、自发极化率等物性参数,证明其是一个低温、宽温程、大自发极化率的铁电液晶,响应时间达微秒级。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六个清亮点高、低粘度的1-(4-正烷基环己基)-2-[4-(4-正烷基环乙基)苯基]乙烷类液晶化合物,其中三个未见文献报导。同时初步进行了混合液晶的配制和性能研究,表明上述化合物能降低混合液晶的粘度,并提高了清亮点。 相似文献
7.
8.
9.
10.
以不具有液晶行为的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A系列)和4-正烷氧基苯甲酸(D系列)作为氢键液晶复合物的单体,组装成T-型氢键液晶系列复合物(AmDn)。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C及偏光显微方法对其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21种复合物分子间存在氢键且都具有向列相。通过调整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上柔性烷基的长度和极性,可以有效地调节它与4-烷氧基苯甲酸形成的氢键复合物的液晶相变温度以及液晶态的稳定性;增加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上柔性烷基的长度,其复合物AmDn的液晶相温度范围趋于变窄,清亮点逐渐下降,其液晶态稳定性也逐渐下降;以2,6-二[N,N′-二-(4-烷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替代2,6-二[N,N′-二-(4-烷氧基苯甲酰基)]氨基吡啶分子,可以降低分子的极性,使其单体的熔点及其氢键复合物AmDn的相变温度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合成了3个系列、12个文题化合物。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T=50~78℃)、液晶相类型和电滞回线,证明其具铁电性。其中7个为新的铁电液晶。 相似文献
13.
以羟丙基纤维素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分子量较高的乙酰氧丙基纤维素,并用FT-IR表征了化学结构。以DSC,X-ray衍射PLM和SALS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热致液晶相转变及其影响因素和溶致液晶性。实验表明,产物的乙酰基含量受合成温度和反应时间影响,其热致液晶的相转变温度和温域随乙酰基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4.
超分子液晶结合了超分子化学和液晶两者的特点,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简述超分子化学和超分子液晶概念的基础上,对非共价键结合包括氢键型、离子型和金属络合型的超分子液晶结构和研究现状作了简介,并对超分子液晶常用的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在对称C18高效液相色谱柱上,采用手性配体流动相法对D,L-色氨酸对映体进行了拆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泵前预混的方式,以手性配体试剂与甲醇作为手性流动相,其配比为86.5∶13.5(V/V)时,可以得到D,L-色氨酸对映体的基线分离。该方法与手性固定相拆分相比,具有低成本优势。同时研究了手性流动相的进样方式、组成、流速、柱温等因素对色氨酸拆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手性配体流动相法拆分D,L-色氨酸对映体的如下热力学性质:ΔHD=-22.48kJ/mol、ΔSD=-0.0565kJ/(mol·K)、ΔG298.15D=-5.66kJ/mol及ΔHL=-22.26kJ/mol、ΔSL=-0.0526kJ/(mol·K)、ΔG298.15L=-6.58kJ/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