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濒湖茶说     
李时珍 《养生月刊》2007,28(11):1005-1012
释名苦[木荼]:[木荼]途二音,唐本。槚:《尔雅》。蔎:音设。荈:音舛。集解颂曰:郭璞云:早采为茶,晚采为茗,一名荈,蜀人谓之苦荼。陆羽云:其名有五:一荼,二槚,三蔎,四茗,五荈。时珍曰:杨慎《丹铅録》云:茶即古荼字,音途。《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是也。颜师古云:汉时荼陵始转途音为宅加切,或言六经无茶字,未深考耳。《神农食经》云:荼茗,生益州及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恭曰:茗生山南泽中山谷。《尔雅》云:槚,苦荼。郭璞注云:树小似卮子,冬生叶,可煮作羮饮。颂曰:今闽、浙、蜀、江、湖、淮南山中皆有之,通谓之荼。春中始生嫩…  相似文献   

2.
对<神农本草经>"彼子"、"苦菜"两种药物进行考证,得出结论:"彼子、被子、榧子三者,字虽异而物同,乃彼杉之果实,今则通作"榧子"一名.苦菜有七名:苦菜、选、苦、荼、荼草、苦荼、游冬,物则为一.有注家认为"苦菜"亦为"茗",经考,二者实为两物.  相似文献   

3.
苦菜在中国文献中,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所指的实物也不同。尤其在古代文献中,对苦菜的形态,多是一言半语,十分含混,说不清苦莱是什么东西。例如《诗经》中记载的“苦”、“荼”,均释为苦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毛传》释云:“苦,苦菜也。”《诗·邶风·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毛传》释云:“荼,苦菜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荼”字云:“苦与荼正  相似文献   

4.
起初,茶的名称叫做荼、、,也有称它为苦菜。后来,依据采茶时间的先后,又有茗、之称。此外,还有腊茶、细茶、芽茶、游冬等名。在17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里,就是把茶称为苦菜和荼草。后来,《本草纲目》解释茶的别名“游冬”,是因它经历了冬春;而“苦菜”,则是...  相似文献   

5.
孟夏苦菜秀     
正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人之为言,苟亦无与——《诗经·采苓》孟夏,天地二气始交,苦菜于此时开花。《逸周书·时训解》云:"小满之日,苦菜秀。"先民以之充饥肠、疗百病。毛诗曰:"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其物苦菜一物,因地域差异,其所指植物并不完全相同。中药中的苦菜是指菊科植物苦苣菜属苦苣菜(Sonchus oleraceus L.)的全草,《诗经》《楚辞》又称荼。《本草纲目》考证苦菜云:"即苦荬也。家栽者呼为苦苣,实一物也。"但应区别于菊  相似文献   

6.
《武威汉代医简》大黄角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汉代医简》第50—51号简有方云:“治金疮内漏血不出方药用大黄?二分曾青二分消石(庶虫)虫三分(亡虫)头二分凡五物皆冶合以方寸匕酒饮不过再饮血立出不即从大便出”。文中“大黄?”一药,原书注释云;“简文中‘大黄?’,有二解:一谓‘?’为肉之古体,应是‘大黄?’;一谓‘?’为丹字,简86丹沙之丹亦作自,与此同,应释‘大黄丹’。按: ‘大黄肉’、‘大黄丹’均不见《神农本草经》,应作何解,尚待进一步研究”。今按:一作“大黄肉”解。肉,《尔雅释器》:“肉日脱之”,注云:“剥其皮也”。又俗称凡果实  相似文献   

7.
草河车考     
草河车为何物?《中药大辞典》谓:“拳参在药材商品中,习称‘草河车’或‘重楼’,但‘草河车’、‘重楼’又为蚤休的异名。”《中药鉴别手册》云:“草河车之名,始见于  相似文献   

8.
    
正苦,本义是一种苦菜。小篆作■,从草、古声。《说文解字·草部》曰:"苦,大苦,苓也。"释"苦"为大苦的野菜,又称为"苓",一般学者认为就是"荼"菜。《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意思是采苦菜啊采苦菜,就在首阳山脚下面。"苦"由苦菜既而引申为"苦"味。提起苦味,人们立刻想起黄连或者胆汁,古语  相似文献   

9.
茶为我国原产,我国人以茶作饮料,早于世界各国。約在公元492年已收入本草,供作药用。明本草品汇精要說:茗、苦(木荼),主瘻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苦(木荼),主下气,滑宿食,作飲加茱萸葱姜良。(墨书名医所录)又說:古无茶茗之文,在禹則无贡,周礼亦不載,尔雅虽有槚,苦荼之名,而秦汉史传,亦无所稽。至唐陆羽辈著茶经等說,而茶品始备。故贵于唐而与盐并榷于宋也。唐陈藏器本草拾遺說:“茗、苦(木荼),寒,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食之宜热,冷則聚痰。  相似文献   

10.
蓬■是什么植物?历代本草学家意见不一。一、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释蓬(?)为覆盆子的根陶弘景注云:“蓬(?)是根名,方家不用,乃昌客所服,以易颜者也。覆盆是实。”二、《开宝本草》及苏颂《本草图经》释蓬(?)为覆盆的苗茎《开宝本草》云:“蓬(?)是覆盆苗茎也。又(?)者,藤也。今据蓬之名,明其藤蔓也。亦如蜀漆与常山异条,芎(艹穷)与蘼芜各用。今此附入果部  相似文献   

11.
宋代(960-1279) 《通真子补注王叔和脉诀》三卷、《补注脉要秘括》二卷、《脉诀机要》一卷、《通真子续注脉赋》一卷、《诊脉须知》、《神巧万全方》十二卷、《伤寒括要》三卷、《(?)天针灸经》以上八书为潭州(今长沙)刘元宾,字仪,号通真子撰。元宾系宋熙宁、元祐年间人,据《宋以前医籍考》载:“刘元宾里贯,或为安福(指江西安福县,不是湖南安福县。因湖南安福县置于清雍正七年,即今临澧县)人,或为蜀人。然《脉要秘括·自序》云:‘庐陵通真子”。则二说俱非。或以其常寓安福,而修县志者误为土人也。其仕履:刘方明曰:‘主邵州邵阳县薄。’又《神巧万全方·诸痢门》云:‘子亲老在邵阳”。盖子仪初为邵阳县簿,而后任潭州  相似文献   

12.
锡钖应分     
4、锡钖应分清·陆以湉《冷庐医话补编》中有一段“锡餳不辨”的故事,记明代名医戴元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元礼心异之,叩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餳’字,‘餳’即今之饴糖也”。(餳,同“糖”;又读xing(形),表糖稀,糖块变软,又表精神不振,如“眼睛发饧”)。这种“锡饧不辨”的现象今虽未见,但  相似文献   

13.
<正>黄芩为唇形科黄芩的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常用大宗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今西安),色黄者,善。"《新修本草》曰:"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今出宜州、鄜州、径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鄜州为今延安富县。《图经本草》云:"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  相似文献   

14.
1以《丹溪翁传》:“士苟精一艺,以推及物之仁,虽不仕于时,犹仕也。”教材注云:“以,用来。及物之仁,谓由爱己而及于众人的仁爱。”教材把“以”注为连词“用来”,恐非。“以”当是动词“有”之义。“以”是“有”义,许多工具书都有收录,如《古书虚字集释》:“以,犹‘有’也,古音‘有’读若‘以’,故‘以’可训‘有’。”《广释词》:“以,犹有,不完全内动词、”这也可从异文、互文得到证明,《吴越春秋人“苟前君无废,杜稷以奉,君也。”而《史记·吴世家》作“社稷有奉”。又今本《韩非子·内储说什篇:“立有间,无以沼…  相似文献   

15.
尚志钧 《中药材》1989,12(11):44-45
桐的种类很多,名称亦很复杂,往往同一种桐,有若干个异名。又同一个名称,往往又包含有好几种桐。《说文》云:“荣,桐木也。”又云“梧,梧桐木,一日榇。”段玉裁注云:“《尔雅·释木》:‘榇,梧,。贾思勰曰:‘注云今梧桐皮,青者曰梧桐。案今人以其皮青,号曰青桐也。’段玉裁谓:此人所植梧桐树也。其花五出,子如珠,缀于瓢边,瓢如羹匙。贾氏云青桐九月收子,炒食甚美如菱芡是也。”  相似文献   

16.
<正>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呕吐方》云: “有因‘胆倒’而呕吐不止者,《续名医类案》载:许宣治一儿十岁,从戏台倒跌而下,呕吐苦水,绿如菜汁。许曰:此‘胆倒’也,胆汁倾尽则死矣。方用温胆汤,加枣仁、代赭石,正其胆腑,可名正胆汤,一服吐止。”又云:“此方甚奇异,附载于此,以备参考。”余揣度其方,认为组方精当,应用于临床每获卓效,今举治验数则,以作交流。胆倒证赵××,男,19岁,1974年9月26日初诊。患者呕吐苦水已二年余,经现代医学诊断为“神经性呕吐”,服药治疗效果不著,迄今未得治愈。近两日来,频吐苦水,绿如菜汁,水谷入胃则吐,并心悸眩晕,胆怯易惊,善太息,脉象弦滑,舌红苔黄而腻。辨证治疗:肝胆为表里,主疏泄,司开  相似文献   

17.
曲节草一名首见宋·苏颂《本草图经》,它究竟指当今何物?查阅历代有关文献,未见阐明。今《中药材》1991年第10期发表了中医研究院中药所郑金生先生撰的《曲节草的本草考证》一文,认为以今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的可能性最大,并最后认定曲节草应是今爵床科植物马蓝。对此,笔者拜读全文,认为尚可商榷如下: 一、马蓝一名,宋·苏颂《本草图经》有载。云:“蓝有数种……有菘蓝,可以为淀者,亦名马蓝。《尔雅》所谓(艹咸),马蓝是也。……又福州有一种  相似文献   

18.
泄泻考     
泄泻之名,早见于宋·张杲《医说》“有人久患泄泻,以嗳药补脾及分利小水,百种不愈。医诊之心脉独弱,以益心气补脾药服之,遂愈。”后世医家多有发明。如明代《丹台玉案》有云:“泄者,如水之泄也,势犹舒缓;泻者,势似直下,微有不同,而其病则一,故总名之曰:‘泄泻’”。《赤水玄珠》  相似文献   

19.
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江苏仪征人。《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作。集临床之萃,有独到之见,诚本事之方也。笔者祖居仪征,有幸早读许氏著作,深受启迪。兹就其“通肾气治遗精”的理法,谈点个人体会。许氏认为遗精一证有属于肾气闭塞而致者,必主以通法。他在《本事方·猪苓丸并论证》中谓:“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  相似文献   

20.
《灵枢·邪客篇》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足乔)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奈何?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秫米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得和者也”。又《素问·逆调论篇》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