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无创性心房标测心脏标测是确定心脏最早激动点或激动顺序的电生理检查技术,通常采用常规导管电极直接标测心腔内各部位的电位,同时结合记录体表多导联心电图的方法来了解心脏电活动。目前,新一代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如心脏激动电磁标测系统(CARTO)和非接触球囊标测系统(EnSite 3000)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脏激动顺序的心内膜导管法标测包括:(1)窦性心律标测;(2)异位节律标测;(3)心脏起搏标测;(4)心动过速标测等,可了解心脏正常顺向激动与逆向激动顺序、发生心律失常时异常激动顺序、激动起源部位的定位等。无创性心房标测是测量体表各导联,尤其是V1 P波(PV1,代表右心房激动)与食管导联P波(PE,代表左心房激动)的时间,以及各导联的P波形态等。通常采用50mm~100mm/s的纸速,能更加准确测量时距。在窦性心律或心律失常时根据PV1与PE的时间可了解左、右心房的激动顺序,以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1.4.1窦性心律标测窦性频率较快时心房激动常起始于高位右心房,窦性频率相对慢时心房最早激动点多位于右心房中部侧壁,心腔内标测时这些部位的A波最早出现。在心房传导顺序正常的情况下,窦性激动从该处传导至低位右心房、希氏束部位,最后到达左心房。无创性心房标测时,体表各导联出现窦性P波,V1 P波早于食管导联P波出现。1.4.2异位节律标测当心脏某部位出现异位节律时,无创性心房标测可初步了解心脏的激动顺序:(1)起源于右心房的期前收缩,V1 P波早于食管导联P波出现;起源于左心房的期前收缩,食管导联P波早于V1 P波出现。结合Ⅱ、Ⅲ、aVF P波直立或倒置,还可判断期前收缩起源于心房上部或下部。(2)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时,心房激动顺序为逆行性,P波在Ⅱ、Ⅲ、aVF倒置。间隔部先激动,同时向左、右心房呈放射性传播,V1 P波与食管导联P波几乎同时出现。(3)室性期前收缩如果能逆传至心房,提前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后出现P-波,从房室结逆传的心房激动顺序与房室交接性期前收缩相似,但R-P-间期长于后者。1.4.3起搏标测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可在心腔内各个不同部位进行起搏标测,常见有右心房、冠状窦及右心室起搏。无创性心房标测主要通过经食管心房起搏,改变刺激频率或期前刺激偶联间期来了解:(1)刺激引起的心房激动顺序;(2)刺激诱发的单次折返或心动过速时的心房激动顺序;(3)心房期前收缩顺传心室形成的QRS波群,可视为室性期前收缩。观察QRS波群后各导联的R-P-间期与P波形态,可了解心室激动沿不同途径逆传至心房的激动顺序(图7)。  相似文献   

2.
<正>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需要发放多种方式的刺激脉冲及同步记录体表与食管导联心电图,连贯地仔细分析电生理检查全过程的体表和食管导联心电图改变,从而获得心脏各部位电生理参数。与分析体表心电图一样,可根据刺激波与心电图各间期及波形变化这些特点,仔细分析记录结果并做出心脏电生理诊断。1分析方法电脉冲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刺激波  相似文献   

3.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中存在S P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时 ,能在刺激脉冲波后稳定录得清晰P2 波且资料完整者 5 0例。分别测量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P2 波脱漏前最短S1S2 间期时的S2 波至P2 波间期 ,食管导联中P2 波至V1导联P2 波期间。结果 发现随着S1S2间期的逐渐缩短 ,食管导联和V1导联中均存在S2 ~P2 间期逐渐延长的特征。P2 波脱漏前的S2 P2 EB和S2 P2 V1间期分别为 (76 33± 11 89)ms和 (14 9± 2 6 83)ms,P2 EB P2 V1间期 (72 0 0± 10 31)ms。结论 提示 :①食管导联电极至左心房外膜间存在递减性传导 ,使该区域容易形成裂隙现象 ,亦造成心房不应期缩短和房间传导阻滞的假象 ;②采用单导联记录时不宜将刺激脉冲波作为左心房激动的标志 ,V1导联刺激波至P2 波顶峰时距不能反映左房后壁至右房前壁的房间传导时间 ;③心脏外组织存在传导延缓是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40例宽QRS波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 40例宽 QRS波心动过速患者体表心电图、食管心电生理检查特点 ,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 ,检验各传统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在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各项诊断指标中 ,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准确性较高的指标有 :胸导联无 RS型、食管心电图房室分离、心房起搏不能终止心动过速。结论 将体表心电图及食管电生理检查结合起来分析可提高对宽 QRS波心动过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性期前收缩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价值及其与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体表心电图中由房性期前收缩揭示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并行食管电生理检查。结果 9例体表心电图房性期前收缩揭示房室结双径路的患者,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在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证实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现象,其中2例诱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体表心电图中若房性期前收缩的P′-R间期存在跳跃性延长,可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但需食管电生理检查明确。  相似文献   

7.
自1965年赵易教授开展了记录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工作,蒋文平教授等于1978年率先开展经食管心房调搏术以来,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我国临床应用已有40余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食管心脏电生理仪器性能得到显著的提升。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广泛开展与心腔内电生理的深入研究,更促进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的发展。这种能在心腔内电生理与体表心电图之间起到传递新概念、新观点与新知识作用的无创伤性心脏电生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1引言1906年,Gremer首先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结合1970年问世的心脏程序性刺激技术,最终形成了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至今食管心脏电生理技术已经历了40余年漫长的发展过程,对食管心脏电生理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者当属Zoll、Monotoyo等心脏电生理大师。1952年,Zoll应用脉冲刺激仪经食管对心脏进行电刺激,首创经食管起搏心脏。1973年,Monotoyo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了较全面的心脏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食管心房调搏是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送入食管。除了在心律失常时记录食管导联心电图外,主要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对心房进行调搏。同步记录体表及食管内心电图以获得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1食管导联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时辨别有无P波或了解P波与QRS波的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因此利用食管导联P波高尖不易被其他波形掩盖的特点来分析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1房性心律失常1.1.1窦性静止或窦房阻滞可显示隐埋在QRS波群中的P波,准确测量P-P间期。1.1.2房性期前收缩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宽大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9岁,因胸闷、心悸1天就诊。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史10余年。为明确诊断行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遂采用心房S1S1分级递增和S1S2程控期前刺激,均可诱发窄QRS波群心动过速。以基础周长600ms的S1S2心房程控期前刺激时,S2-R2间期同定为160ms.S1-S2偶联间期340ms时(图1A),S2-R2间期已延长至250m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中被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不典型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误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食管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在食管电生理检查S1S2程控期前刺激中,均未观察到S2-R间期有跳跃性延长,心动过速的R-P-EB间期70ms;逆行P-波在V1导联直立,下壁导联倒置;食管电生理诊断为左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诊断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成功消融慢径路。结论部分R-P-EB间期70ms的不典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食管电生理特点与后间隔隐匿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类似,必要时需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0岁。阵发性心悸数年,突发突止,近3个月发作频繁前来就诊。体检:心率60次/min,呼吸12次/min,血压135/86mmHg,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描记术及X线胸片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采用150次/min S1S1刺激诱发出窄QRS波群心动过速(图1),R-R间期显著不等,体表心电图未见明显P波,酷似心房颤动,但食管导联(EB)中每个QRS波群终末均可见P-波,在V1形成假性r′波,R-P-间期固定<70ms,符合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但P--R间期显著不等,导致R-R间期显著不等,考虑为慢-快型AVNRT伴不同径路顺传。为明确存在多径路,采用基础周期750ms的S1S2程控期前刺激(图2),当S1-S2偶联间期由400ms递减至390ms时,S2-R2间期由210ms跳跃性延长至340ms,增量130ms,当S1-S2偶联间期由340ms递减至330ms时,S2-R2间期由360ms再次跳跃性延长至490ms,增量130ms,证实存在房室结三径路。  相似文献   

14.
短P—R间期食管心房调搏的电生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意 《心电学杂志》1993,12(2):128-129
对21例体表ECG记录的正常QRS波、短P-R间期患者作经食管心房调搏术,从其电生理特性进行探讨。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龄26—50岁,(平均37±57岁)。常规12导联ECG 记录,选最长的P-R 导联测量P-R 间期,P-R 间期均<0.12s。2.仪器刺激仪用苏州产XD-2A 型心脏电生理诊疗仪。记录仪用日本产6511型心电图机。  相似文献   

15.
双极食管导联刺激同步记录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否观察到瞬间发生的心律失常,对120例患者行经食管刺激心房时同步记录I、aVF、V_1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结果显示受检患者中35%能在双极食管导联中清晰记录到位于电脉冲波后的P波;47%能清晰记录到刺激停止后的即刻心电图;18%无法记录到即刻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提示使用该法能基本了解刺激停止后诱发瞬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尤适合只能诱发出数次折返回波而机制不明者,能完善和扩大食管电生理检查的方法和范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电生理检查在宽QRS波心动过速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结合心内电生理检查结论,对42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CT)发作时的食管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诊断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评价食管电生理在诊断WCT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体表心电图诊断结果相比较,食管心电图对WCT的诊断准确度更高,而误诊率、漏诊率更低。结论应用食管电生理能显著提高对W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上也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房室双旁道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14例经射频导管消融术证实的房室双旁道的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房室双旁道的电生理特征为:(1)心房起搏时显示两种不同的预激图形和/或特殊类型室性融合波群,经食管心房起搏有利于显现左侧旁道。(2)诱发出两种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由两条旁道形成折返环路。(3)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出现两种不同的R-P^-间期和P^-波或房性融合波。(4)排除房室结双径路后,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过速的频率快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预激旁道的部位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P^-波提示的部位不同。(6)双旁道隐匿性传导是造成其中一条旁道丧失传导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另4例未能表现出上述电生理特征,其中右侧隐性旁道合并左侧隐匿性旁道1例,右侧隐匿性双旁道1例,左侧隐匿性双旁道2例。结论: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能够确诊大部分的房室双旁道,采用多导联同步记录及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仔细分析电生理表现有助于揭示房室双旁道。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1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图1A为12导联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窦性心律,频率75bpm,PR间期0.10s,QRS波群增宽0.12s,QRS波起始部有δ波,Ⅰ、aVL导联均呈R型,δ波均正向,V1呈rS型,δ波向下,V5δ波向上。心电图诊断: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束室旁路起源自希氏束或束支,止于心室肌的间隔部,多表现为显性预激,部分可呈间歇性,窦性心律时心室预激程度一般较小,PR间期正常或略短于0.12 s,束室旁路最具特征的心电图表现是当心率变化或遇到房性期前收缩等情况时,PR间期可发生变化,但心室预激程度保持不变,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可提高束室旁道的检出率,本文报道2022年4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束室旁道病例。  相似文献   

20.
窄 QRS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各型心动过速有其各自的心电图及电生理特征。本文对 76例窄 QRS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 ( ECG)与心脏电生理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寻求各种预测指标对心动过速时 ECG鉴别诊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 76例患者 ,男性 39例 ,女性 37例 ,平均年龄 42± 1 4岁。其中 6例合并冠心病 ,余 70例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的心内电生理检查资料及窦性心律和心动过速发作时完整记录的体表 1 2导联 ECG资料。ECG分析指标包括 :( 1 )心动过速周长 ( ms) ;( 2 )有无逆传 P-波出现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