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招收飞行人员体检听力水平客观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空军招收飞行人员体检中复检合格1004例,先行纯音听力及DPOAE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取0.25~8kHz,每倍频2个测试点,按照上升法测试双耳各频率气导听阈;DPOAE测试项目为DP图。DPOAE检查未通过者再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刺激声强度为97dBnHL。结果:所有复检合格人员纯音听力测定均符合相关听力检查标准;DPOAE检查未通过26例,占2.6%。26例行ABR检查,未引出脑干诱发电位1例,占3.8%。结论:在招飞体检复检合格人员中进行DPOAE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被检者的客观听力,DPOAE检查在招飞体检听力水平客观鉴定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脑子听觉诱发电位已被广泛用于对脑子听觉传导路损害的诊断。1994年5月~1995年10月,我们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诊断仪,对40名坦克乘员训练前后的听觉传导路改变情况进行测试,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l对象40例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18~23岁。驾驶员10名,炮手10名,电台指挥10名,车长IO名。训练前身体健康。听力测试两耳均在正常范围。训练后2~4h内测试两耳。1,2仪器和方法用国产WD-4000型神经诱发电位诊断仪,在安静铜网屏蔽室内检查。受试者取坐位,记录电极在头顶正中,参考电极在耳后乳突部,地电极在前额正中部。用短声分…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战斗机改装体检飞行员的听力检查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改装体检耳科检查时 ,除为他们做常规的临床查体外 ,还为其行纯音测试和声导抗检查。现对其中的一组飞行员听力检查的连续性资料进行分析 ,旨在了解参与改装体检的飞行员的整体听功能状况 ,为航卫保障提供依据。一、临床资料本组飞行员均为男性 ,年龄 2 4 4 3岁 ,平均 32岁。飞行机种的分类构成比为 :8.0 %飞歼 6 ,88.0 %飞歼 7,4 .0 %飞歼 8。飞行时间 5 332 5 0 0h ,平均12 93h。本组飞行员前庭功能均正常 ,其中除 1例曾采用捏鼻鼓气法 (Valsalva法 )处理航空性中耳炎而发生短暂的眩晕外 ,其余均无眩晕病史。 2例有…  相似文献   

4.
向华  王纯巍  杨忠 《武警医学》2014,(5):462-464,467
目的 了解噪声对飞行员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影响,以便及早发现听力损失,为空军卫生勤务保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纯音听力计和耳声发射测试仪,对30名低年龄段飞行员、7名高年龄段飞行员及30名健康青年分别进行纯音听阈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 飞行员听力损失主要在3 ~8 kHz,可以出现单耳高频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出现双耳高频听力损失.低年龄段飞行员和健康青年两组受试者0.5~8 kHz平均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员1 kHz和6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低于健康青年,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t =2.41,P<0.05).低年龄段飞行人员2、3、4、8 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与健康青年类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军事飞行员高频纯音听阈异常率(13.3%)和健康青年(6.7%)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低年龄段飞行人员高频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异常率(33.3%)高于健康青年(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5.10,P<0.05).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受噪声的影响较纯音听阈敏感,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可早期发现飞行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吸烟对飞行员脑干功能影响情况,笔对100名吸烟飞行员和100名不吸烟飞行员做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发现,吸烟组Ⅰ~Ⅴ波潜伏期、渡同期明显长于不吸烟组(P<0.01)。提示吸烟对飞行员脑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为航卫保障及制订有关规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飞行人员眩晕症1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飞行人员眩晕症的特点,为今后诊治和鉴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1958~1997年40年间与眩晕症有关的156例254人次病案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歼击机飞行员101例,轰炸机飞行员8例,运输机飞行员14例(其中1例女性),直升机飞行员2例,领航员12例,空中通讯、机械和乘务员19例(其中民航女乘务员1例)。结果①因眩晕症鉴定飞行不合格62例,占39.7%(62/156);②156例年龄分布:21岁以下组5例,21~25岁组19例,26~30岁组47例,31~35岁组41例,36~40岁组25例,41岁以上组19例;③156例中,有明显前庭性眩晕症病的51例,占32.7%,因此而停飞的32例,本组中梅尼埃病有8例,占5.13%;④神经、心血管、内科等疾病引起的眩晕症48例,占30.8%,其中血管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在发病中占有重要位置;⑤临床检查无异常发现者有57例,占36.5%。其中6例飞行不合格。结论正确的明确诊断是处理好眩晕症的关键问题。临床上应舍弃单一的检测方法,对前庭系统、心血管因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等方面的检测手段更应重视,做好综合评定工作。  相似文献   

7.
飞行人员的眩晕问题,占我科需要作飞行鉴定人员的大多数.引起眩晕的原因复杂,可以有前庭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或视觉系统等各种因素,从而导致医务鉴定困难.我科自建院以来到70年代初,共收治46例主诉眩晕的飞行员,经统计,24例飞行合格,24例停飞,1例地面观察半年.但半年后未再来院结论,故淘汰率为50%.从1975年以来,我们对90例发作性眩晕的男性飞行员(年龄自23岁到50岁)作了比较系统的临床研究和追随观察,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发病诱因的调查.系列前庭功能眼震电图(ENG)检查包括自发性和位置性眼震试验、旋转试验、旋转摆动试验、变温试验、固视抑制失败试验及视测距障碍试验等.听觉功能检查包括阈上测听和纯音测听.心血管检查包括心电图、脑血流图、立位耐力试验及颈试验和颈椎正侧位相等.部分患者作了脑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声信息结合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 ,观察 1 0d内的听力变化及最终疗效。1 资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对因听力突然下降而就诊者详询病史 ,进行耳科学、耳神经学 (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 )和必要的其它检查 ,排除中枢神经病变的可能而诊断为突发性耳聋患者 55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 8例 ,年龄 1 1~ 73岁 ,平均 40 .9岁。 55例中先入院治疗的 2 5例作为对照组 (B组 ) ,后入院的 30例作为声信息治疗组 (A组 )。1 .2 听力变化的判断 :每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 1 0d ,进行纯音测听 ,以 0 .5、1 .0、2 .0、4 .0…  相似文献   

9.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对单耳的短暂刺激(咯嗒声),周围听觉器官(第Ⅷ对颅N)及有关的脑干结构(耳蜗核、外侧丘系的传导束和核及下丘产生的连续的电反应称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以下简写为BAEP)。BAEP的临床使用是根据解剖结构和诱发电位之间的密切关系所决定的。 BAEP既可用于检查传导性和感觉神经性听力障碍时周围听觉器官的功能,也可于研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脑干听觉传导束的病变,这个讨论不适用于周围听力疾病。 方法(略)  相似文献   

10.
镫骨切除术常用于耳硬化症所致的听力丧失的治疗。但在对飞行员进行这种手术时要给予更高关注。因为有可能发生卵圆窗瘘管并发失能性眩晕,要考虑是否影响飞行。为探索此问题,我们复习了1977年~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36岁,歼-7飞行员,飞行时间1530h。因听力逐渐下降两年于2002年7月14日入院。患者自觉近两年来:双耳听力下降,逐渐加重,左耳较重,并有两次短暂性视物旋转性眩晕。入院查体:双外耳、鼓膜正常,音叉检查(512Hz)示双耳感音性聋,左耳较重,无自发性眼震。纯音听阈检查:双耳上升型感=旨性聋曲线,左耳平均气导听阈为47.5dB,右耳25dB。双耳声导抗图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飞行员的听力损失状况,探讨飞行对飞行员听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 飞行员116名,男性,年龄23~56岁,飞行时间120~6000 h.根据年龄分为4组:飞行员A组61名,年龄23~29岁,平均(24.6±1.7)岁,飞行时间(354.0±200.8)h;飞行员B组20名,年龄30~39岁,平均(34.1±2.6)岁,飞行时间(1866.3±785.9)h;飞行员C组28名,年龄40~49岁,平均(44.0±2.4)岁,飞行时间(2913.6±1085.6)h;飞行员D组7名,年龄50~56岁,平均(52.6±1.9)岁,飞行时间(4528.6±799.4)h.同时选择同年龄的无噪声暴露史的74名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A组17名;对照B组21名;对照C组24名;对照D组12名.对受试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测. 结果 ①飞行员的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3000~8000 Hz;飞行员A组和B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双耳;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飞行员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逐渐增加,在飞行员C组中,单耳和双耳听力损失率相近;在飞行员D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0%,双耳达85.70%.②飞行员组表现为以6000 Hz为中心的听力曲线切迹,在6000 Hz处听力最先下降且最显著;对照A组、B组、C组各频率听阈都在正常范围;对照D组为坡型听力曲线,在8000 Hz处听力下降最显著.③飞行员A组与对照A组纯音听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飞行员B组听阈值在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428,P<0.05);飞行员C组听阈值在2000、3000、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5.524,P<0.05);飞行员D组听阈值在500、1000、2000、3000、4000、6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4.121,P<0.05).④飞行员组DPOAE引出率在3000、4000、6000 Hz频率处低于对照组;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DPOAE引出率逐渐下降;DPOAE引出率6000 Hz处低于4000 Hz处,4000 Hz处低于3000 Hz处. 结论 长时间的飞行可损伤飞行员的听觉功能,听力损失以6000 Hz发生最早且最显著;DPOAE监测噪声性听力损失更敏感;人耳对噪声的易感性存在着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相当多见,常因忽视其多病因性而影f帕会治质量。我们现就推结底动脉供血不足84例的诊治作一回顾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990年IH~1994年6几临床诊断为VBI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31~67岁,平均49岁。病程id~26年,平均2年。全部病例均行协常规、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颈椎正倒位片检查,部分病例行头颅CT、颅外段椎动脉双功能扭声、经颅多普勒超声、眼震电图、脑干诱发电位。脑电图检查。1.2诊断标准及VBI相关疾病的诊断84例均符合下列诊断标准:()突然起病,多以眩晕为主诉,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在短暂脑缺血发作时检查的异常率。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同一天分别做局部脑血流地形图、诱发电位及CT检查。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异常最显著,其次为脑干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而头颅CT异常率最低。结论局部脑血流地形图可以做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客观诊断指标,结合脑干诱发电位及临床病史体征有望提高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对102名主诉眩晕或怀疑有前庭系统疾病的飞行人员进行了研究。对他们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神经耳科和听力检查,以及用电眼震技术进行前庭和动眼系统检查,对一些病例还进行了内听道x像和头颅CT检查。50例显示有异常的前庭功能,在排除了美尼尔氏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后,24例有一侧前庭功能减弱,被评定为飞行合格,作者对他们随访3~10年,他们均飞行良好无困难。  相似文献   

16.
纯音听阈正常飞行员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纯音听阈正常的飞行员进行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测,早期发现飞行员的噪声性听力损害。 方法 采用Capella耳声发射分析仪对纯音听阈正常的飞行员(30 例,60 耳)及健康对照者(15例,30耳)分别进行诱发性耳声发射(瞬态诱发耳声发射和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检测,并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飞行员组的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的高频幅值、瞬态诱发耳声发射的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率、频带信噪比和重复率均降低(P< 0 05 或P<0 01)。 结论 纯音听阈正常的飞行员可能存在着早期听觉损害,对飞行员应当重视听力动态监测,以加强早期防护,诱发性耳声发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飞行员的隐性噪声性听力损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无自觉听力减退的飞行员进行了听力学检查 ,以期发现飞行员的早期隐性噪声性听力损害。 方法 采用扩展频率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 ,观察了无听力减退症状飞行员的纯音听阈、声反射阈及纯音声反射阈和白噪声声反射阈之间差值的变化。 结果 与听力正常且无噪声暴露史的对照组 (2 0例 ,4 0耳 )相比 ,飞行员组 (36例 ,72耳 )各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提高 10dB以上 ,以 4kHz及 12 .5kHz处的听力损失尤为明显 (P <0 .0 1) ,其白噪声声反射阈增加且与纯音声反射阈之间差值缩小 (P <0 .0 1)。 结论 无自觉听力减退症状的飞行员可能存在早期隐性的噪声性听力损害 ,应加强早期防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对机动飞行中经常发生黑视或意识丧失的飞行员医学评定过程中,进行了人体离心机+GZ耐力检查。本文旨在总结分析人体离心机检查飞行员+GZ耐力的经验及规律性,供有关人员参考。方法对1988~1996年9年间人体离心机检查飞行员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飞行员的年龄、飞行时间、飞行机种等。结果1988~1996年共检查男飞行员492人次,初查229人,复查263人次,初查平均年龄为(29.27±4.87)岁,有70.7%的飞行员在26~35岁之间。飞行平均时间为(1015.24±131.89)h,601~1200h的占53.3%。歼-6及其以上机种占68%~7%,歼-5及其以下机种占31.3%。结论通过对9年人体离心机检查记录资料的整理分析及实际操作经验发现,前来检查的多为年龄在26~35岁之间、飞行时间601~1200h、飞行机种为歼-6和歼-7的飞行员。因此应该特别关注此年龄段和飞行时间阶段的飞行员。歼击机部队须增添G耐力训练特制设备,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19.
现就我科1993年1月~1996年12月为飞行人员进行年度大体检中因耳鼻喉科疾病结论为飞行暂不合格者的身体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共36例,均为男性,年龄23岁~46岁,歼(强)击机飞行员28例,轰炸机、运输机飞行员8例。 1.2 方法 36例飞行员分别经听力计、声阻抗仪、转椅、眼震电图、X线摄片等检查,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轶 《民航医学》2006,16(4):14-14
飞行员常常暴露于高噪音环境中。这种级别的噪音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实际后果尚未证实。我们根据驾龄和机种建立飞行员的听力曲线,并寻找飞行人群中除噪声以外的其它致聋危险因素。我们在每年一度的体检期间对521名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法国空军飞行员进行了检查。对飞行员进行一个标准问卷的调查,并收集飞行员双耳音调听力敏度图的数据。根据年龄和飞行机种的不同分组比较听力水平。在飞行员的听力敏度图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在本质上届于高频率的6kHz处图像被标出了一个凹槽。值得关注的是左耳的听力衷现普遍低于右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