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尿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结果:CRF患者尿素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年龄、血肌酐、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显著负相关,但与病程、尿β2-微球蛋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素皮生长因子可作为反映肾功能衰竭患者病情严重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漱口水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简称EGF)是一种多肽类激素[1]。由于它具有明显的促表皮细胞生长、分裂及繁殖的作用,因而在创伤修复、溃疡面愈合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我院制剂室制备的EGF漱口水即在原消炎漱口水的处方中加入EG...  相似文献   

3.
林绮娜  朱人敏 《江苏医药》1993,19(4):187-188
用放射免疫方法对15例消化性溃疡、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和10例健康成人尿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进行了测定。消化性溃疡和浅表性胃炎浓度分别为82.6±9.72μg/L 和129.2±24.2μ/L。消化性溃疡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慢性浅表性胃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提示表皮生长因子缺乏可能是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刘志红  黎磊石 《江苏医药》1994,20(10):524-527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进行测定和动态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5例患者肾活检组织中肾小管上EGF和EGF受体(EGF-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RF恢复期尿中EGF含量的不断增加,血清肌酐水平和钠滤过分数逐渐下降,在伴有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表现者其肾小管上EGF的增加尤为明显,并且与肾活检时尿中EGF含量的变化相平行。揭示在ARF恢复期尿中EGF含量的变化可反映肾小管和肾功能的恢复状态,而肾小管上EGF的增加可能有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  相似文献   

5.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是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多肽 ,EGF通过特异性受体 (EGFR)介导 ,刺激效应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近年来 ,发现EGF与癌的关系十分密切[1] 。骨骼是肺癌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我们采用核素骨显像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 ,将受试病例分为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EGF在血清中的水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3 2例 ,男 2 0例 ,女 12例 ,中位年龄 5 6岁 ,均为健康体检人员 ,X线胸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急性肝损伤的疗效,以四氯化酸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为实验模型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EGF治疗组小鼠存活率(57%)明显高于对照组(13%.P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5例正常人和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及部分治疗后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SGF含量明显升高,且治疗后含量和阳性率都明显下降。其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78.8%,特异性可达96.0%,准确性为83.5%。对恶性肿瘤的筛查诊断、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和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表皮生长因子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74份膀胱癌标本进行研究。结果正常膀胱粘膜EGFR均为阴性;EGFR在浸润性膀胱癌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浅表性膀胱癌(P<0.05);EGFR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的增高阳性率逐渐增加(P<0.05)。ECFR阳性病例1、3、5年的生存率低于EGFR阴性者(P<0.01)。结论EGFR与膀胱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可作为估计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4年7月行尿道下裂手术后出现的44例尿瘘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患者在给予留置尿管、常规创面换药及对症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瘘口表面应用 rhEGF 凝胶,对照组瘘口表面涂以0.9%氯化钠溶液,观察2组尿瘘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共愈合14例,总愈合率63.64%,其中大瘘口愈合9例,小瘘口愈合5例;对照组共愈合5例,总愈合率22.73%,其中大瘘口仅愈合2例,小瘘口愈合3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总愈合率和大瘘口的愈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小瘘口的愈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早期及时处理,小瘘口大部分能够愈合,应用 rhEGF 凝胶对瘘口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水平,探讨其在RA发病过程中存在的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RA组和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中EGF水平.同时测定RA 患者的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用统计学分析EGF在各组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血清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骨质破坏组血清EGF水平较单纯骨质疏松组显著升高(P<0.05).RA组EGF水平与RF,ESR,CRP水平比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EGF水平在RA组明显升高,在骨质破坏组尤为明显.提示EGF在诊断RA中有一定价值,可能部分地参与R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慢性肾小球疾病时高血压发病情况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20例住院病例,按WHO及中华医学会制订的形态学分类标准分组观察.结果 高血压总发病率为32.7%,膜增生性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常发生高血压,而lgA肾病及微小病变肾病较少发生高血压.在疾病早期,肾功能正常或轻微异常时常已发生高血压,经降压治疗后肾功能可改善.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慢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发病率不同,降压治疗可改善肾功能并延缓肾功能恶化速率.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尿微量蛋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微量蛋白的差异。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了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白蛋白(Alb)。结果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RBP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高,但尿Alb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低。结论 糖尿病肾病对肾小管损害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但对肾小球损害不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明显。尿RBP、Alb可分别作为早期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3.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花 《中国药房》2011,(24):2240-224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10μg·d-1,12~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BUN)。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Scr和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尿蛋白的排泄,消除血尿,改善肾功能,减少终末期肾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穴位注射对以蛋白尿为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与治疗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胰激肽原酶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4h蛋白水平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32%,且治疗组SCr、BUN、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胰激肽原酶可有效控制慢性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该法简单易行,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放射免疫技术,对4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体外震波碎石(ESWL)前后血清和尿液生长抑素(S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6-酮(6-OH)和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血清SST、SOD在ESWL后明显降低,6-OH升高,EGF无明显变化。尿液SST降低,6-OH显著升高,SOD和EGF无明显变化,血清和尿液的SST(r=0.458,P<0.05),6-OH(r=0.461,P<0.05)均呈正相关。结果提示联合测定血清和尿液中上述物质对研究ESWL引起泌尿系组织细胞及一些激素的改变有—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素亚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作用的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金峰  俞雷 《贵州医药》2001,25(1):16-17
目的:了解新型AngⅡ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观察了28例病人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24hrUpro)、平均动脉压(mBp)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24hrUpro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mBp明显下降(P<0.05),而血清尿素氮、肌酐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科素亚能使慢性肾炎患者尿蛋白排泄明显减少,具有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慢性肾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非依赖降脂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90例血脂正常慢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对症或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药治疗,疗程6个月,每月检查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U-pro)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Cr、BUN、GFR、U—pro略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俨〈0.05),辛伐他汀组肾脏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HDL—C三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延缓肾脏病变的发展,且不依赖于血脂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鞠滨  熊佩华 《医药世界》2010,12(1):11-12
目的:探讨尿α1-微球蛋白(α1-MG)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58例不同阶段CRF患者和18例正常人尿α1-MG水平。结果:CRF患者尿α1-MG高于正常人。Ⅰ、Ⅱ、Ⅲ、Ⅳ期CRF患者尿α1-MG随肾损害加重逐渐升高。结论:CRF患者尿α1-MG可作为反映肾损害程度的一个敏感性指标,有助于评价CRF的发生、发展,同时对CRF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甲状旁腺激素 (PTH)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PTHr P)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 92例 CRF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血清 PTH和血浆 PTHr P含量 ,并按 CRF分期 ,将 CRF患者分为四期。结果  (1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各个阶段 ,血清 PTH、血浆 PTHr 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1 )。 (2 )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PTH与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碱性磷酸酶 (AL P)、血压 (BP)存在显著正相关 (P<0 .0 1 ) ,与血红蛋白 (Hb)存在显著负相关 ,与钙 (Ca)、磷 (P)无相关性 (P>0 .0 5)。血浆 PTHr P与Scr、 BUN存在显著正相关 (P<0 .0 1或 P<0 .0 5) ,与 Ca、 P、 Hb、 ALP、 BP无显著相关性 (P>0 .0 5)。两者与年龄、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 (P>0 .0 5)。结论  (1 )血清 PTH含量及血浆 PTHr P均可反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程度 ,其含量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逐渐升高。 (2 )血清 PTH含量及血浆 PTHr P反映肾功能损伤基本一致 ,但两者与 Ca、P、Hb、ALP、 BP相关性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深度、不同面积烧伤创面对局部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软膏的吸收作用以及对血清EGF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烧伤患者41例,局部外用rhEGF软膏治疗,每日换药一次。浅Ⅱ°创面患者于用药前和用药第4,7天;深Ⅱ°创面于用药前和用药后第7,14天,分别取患者静脉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各时间点血清中EGF浓度。结果:rhEGF软膏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无论用药面积大小和用药时间长短其血清EGF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用药前后EGF血药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EGF浓度与创面深度和用药面积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rhEGF软膏局部外用,通过创面吸收的量甚微,体内无蓄积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