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科自1981年12月至1986年5月,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398例,检出大肠息肉97例,其中腺瘤性息肉77例(管状腺瘤71例、绒毛状腺瘤6例),单发44例、多发33例,其他型息肉20例。检出大肠癌33例,其中息肉癌变5例,单发息肉癌变1例,多发息肉癌变4例;息肉与癌共存12例,癌与多发息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1年12月至1986年5月,应用纤维结肠镜,检查患者398例,检出大肠息肉97例,其中脉瘤性息肉77例(管状腺瘤71例、绒毛状腺瘤6例),单发44例、多发33例,其他型息肉20例。检出大肠癌33例,其中息肉癌变5例,单发息肉癌变l例,多发息肉癌变4例;息肉与癌共存12例,癌与多发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1998年,经结肠镜检查、手术探查和病理确诊,多发性大肠癌41例,现对其临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6例、女15例,年龄20~78岁:41例多发性大肠癌有癌灶87个,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癌灶61个(70%)。癌灶为2个昔共37例,3个3例,4个1例:癌位于同一肠段者21例,相邻段12例,相距甚远者8例。 1.2 病灶大小及病理类型 87个病灶,直径在2.5cm以上者45个(52%),1cm以下者15个(17%),其余在1~2.5cm之间。癌灶经病理学诊断:管状腺癌61个,低分比腺癌16个,粘液腺癌10个。 1.3 癌伴腺瘤及腺瘤癌变 41例多发性大肠癌中,多发癌伴腺瘤有27例(65.8%),另有12例18个癌灶为腺瘤癌变(29.2%):18个腺瘤癌变灶中管状腺瘤6个,绒毛状腺瘤8个,混合性腺瘤4个。 1.4 纤维肠镜检查及手术方式 41例多发癌38例由纤维肠镜诊断,3例因肿物阻塞引起肠腔狭窄,纤镜不能通过,后经术中探查证实。36例行根治术,2例姑息切除,3例改道手术。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术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纤维结肠镜检查结直肠癌术后病人202例(284例次)。检出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11例、吻合口癌复发6例,息肉57例,其中腺瘤性息肉22例。这些病变多在术后2年半内检出。异时癌及吻合口复发癌均作了CEA等对照检查分析,认为纤镜是检出大肠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和大肠腺癌等病变的较好方法,故定期复查,至为重要。如能早期检出病变,积极采取再次或第3次手术治疗,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待出现症状后再查出异时癌或吻合口癌,已多属晚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多原发大肠癌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ang W  Zhou ZW  Wan DS  Lu ZH  Chen G  Pan ZZ  Li LR  Wu XJ  Ding PR 《癌症》2008,27(5):505-509
背景与目的:多原发大肠癌在大肠癌中并非少见,但其生物学行为较独特。本研究探讨多原发大肠癌(MPCC)的临床特点、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2003年间手术治疗的70例MP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同时性多原发大肠癌(SC)61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MC)9例,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55例患者术前经肠镜、钡灌肠或CT诊断,15例患者因远端肿瘤过大无法进镜于术中诊断。70例患者中伴发结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33例。除3例患者肿瘤广泛播散仅行短路手术外,其余均同期手术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52例,姑息性切除15例。总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和45.7%,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和59.3%。结论:MPCC的发生过程与腺瘤及息肉关系密切。其手术治疗并无固定模式,需根据肿瘤的位置、范围、间距以及患者的综合情况等决定。MPCC总体预后较好。应着重随访伴发腺瘤及息肉的MPCC患者。  相似文献   

6.
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对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予以了广泛的重视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大肠息肉中作为癌前病变应予重视和研究的是大肠腺瘤(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与混合型腺瘤)。大肠腺瘤与大肠癌的关系Morson发现大肠癌病灶如细心地作切片检查,有10%可发现从腺瘤演变成浸润性癌的过程。他发现如癌侵及粘膜下层及肠壁肌层时,分别有56.6%及18.3%的病灶中可见到残留的腺瘤组织,然而当癌已侵至肠壁外时,则仅7.6%的病灶中还可见到腺瘤组织。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探讨全结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及腺瘤患者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电子肠镜检查中检出的大肠息肉及大肠癌患者的内镜特点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在1100例肠镜检查者中, 发现大肠息肉患者387例(1543枚), 大肠息肉中有42例发生癌变(42枚), 息肉好发部位为左半结肠。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cm息肉和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癌患者326例, 检出率29.63%。大肠息肉、大肠癌以及大肠息肉癌变高发年龄均为45岁以上, 具有相似性。大肠癌伴结直肠息肉患者92例, 多原发癌29例。术后再发息肉患者66例。结论 大肠息肉癌变与患者年龄, 息肉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病理类型显著相关。大肠癌及腺瘤患者做全结肠镜检查可以防止漏诊,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肠同时多原发癌的发病情况及其与大肠腺瘤的关系.方法 连续观察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166例.结果 发现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4.8%),单发癌有42例合并腺瘤(27.7%),同时癌有4例合并腺瘤(50%),4例合并腺瘤的同时癌共有腺瘤14处,其中2例3处腺瘤癌变,癌变率为伴腺瘤的50%.全组18个癌灶中8个小于3cm.结论 大肠同时多原发癌并非罕见,且与腺瘤癌变有关.全结肠镜检查是提高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例早期大肠癌的临床特征,40岁以上占73.7%(14/19),病程中伴血便者84.2%(16/19)。粘膜癌占63.2%(12/19),粘膜下癌占36.8%(7/19)。腺瘤癌变者占78.9%(15/19)。腺瘤癌变者多具有以下特点:①40岁以上,②腺瘤>2cm,③广基形,④表面糜烂,坏死,⑤位于直肠、乙状结肠,⑥绒毛状腺瘤或混合状腺瘤。镜下电切摘除早期大肠癌可达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目的。故早期诊断和摘除大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1981年9月至1986年5月共进行了2225例纤维结肠镜的检查,其中大肠癌术后病人为356例占16%。根据文献中大肠癌术后第二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发现第三原发癌一例、第二原发癌27例、粘膜内癌6例、类癌一例、腺瘤77例(共94颗,其中绒毛状腺瘤36颗、管状腺瘤53颗、混合性腺瘤5颗)。本组138例术后无症状行肠镜的随访检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81年9月至1986年5月共进行了2225例纤维结肠镜的检查,其中大肠癌术后病人为356例占16%。根据文献中大肠癌术后第二原发癌的诊断标准,发现第三原发癌一例、第二原发癌27例、粘膜内癌6例、类癌一例、腺瘤77例(共94颗,其中绒毛状腺瘤369颗、管状腺瘤53颗、混合性腺瘤5颗)。本组138例术后无症状行肠镜的随访检  相似文献   

12.
余海  孙其荣 《肿瘤》1992,12(4):160-162
为了评价反向间接血凝法粪便潜血试验(RPHA FOB)对大肠癌人群筛检的应用价值,我们对一组3034例有直肠息肉和溃疡史的高危人群作60cm纤维结肠镜和RPHA FOB检测。在完成全部检查的2553例(84.1%)中,发现大肠恶性肿瘤11例,息肉465例。研究结果表明,RPHA FOB用于筛检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3.6%(7/11),大肠息肉仅21.1%。筛检大肠癌和息肉总的敏感性为22.1%,特异性为8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2.3%和82.2%。进一步分析发现在195例腺瘤中,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的RPHAFOB阳性率高于管状腺瘤(三者依次为45.5%,30.0%和17.8%,X~2=508,P=0.05),即恶变倾向大的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约有40%左右可为RPHA FOB筛检发现。因此作者认为用RPHA FOB作大肠癌人群筛检既是大肠癌的二级预防措施又是大肠癌的一级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原发大肠癌51例,其中同时性多发癌31例,异时性多发癌15例,同时性癌兼异时性癌5例。51例多原发癌中伴腺瘤者28例(54.9%);18例腺瘤癌变,占癌伴腺瘤者的64.3%。本病易被误诊和漏诊,术前常规结肠镜检查,术中全结肠探查和术后长期随访.是提高多原发大肠癌诊断率的重要措施。手术切除范围应根据分布部位、Dukes分期及伴发腺瘤的多少与部位分布而定。  相似文献   

14.
徐钢  杨红  文锦 《肿瘤》1993,(Z1)
本文应用AgNOR技术对10例大肠腺癌9例癌旁移行粘膜和20例大肠腺癌(绒毛状腺癌和管状腺瘤各10例)进行了AgNOR定量比较研究,另选10例大肠增生性息肉和9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作对照。结果表明:大肠癌组AgNOR颗粒数目和最大颗粒直径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绒毛状腺癌高度的癌变性;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增生性息肉或切缘“正常”粘膜相比也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管状腺瘤与大肠癌关系不如绒毛状腺瘤密切。作者认为,AgNOR技术对大肠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和癌前病变的检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1977年开始对56万人口的海宁县30岁以上人群进行直肠镜普查,共查186234人,检出大肠癌91例,直肠息肉3359例,息肉癌变20例。10年动态观察了2815例腺癌息肉,其中管状腺瘤占47.25%、管状绒毛状腺瘤4.09%、绒毛状腺瘤0.67%、早期管状腺瘤21.7%、血吸虫卵型12.15%及其它。1978年的大肠癌发病率为15.02/10  相似文献   

16.
多原发性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5例多原发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共 65例 ,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病例的 1.3 % ( 65 /5 0 70 ) ,其中同时性多原发癌 3 5例 ,异时性多原发癌 3 0例 ,65例均行手术治疗 ,3 5例同时性多原发癌行根治性切除 2 9例 ,患者 5年生存率为 3 4.6% ( 9/2 6) ;3 0例异时性多原发癌首次治疗时 2 8例行根治术 ,2例行局部切除术 ,患者第一癌术后 5年生存率为 92 .0 % ( 2 3 /2 5 )。结论 多原发性大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多原发性大肠癌患者 5年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99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在收治大肠癌 483例中进行家系调查 ,发现 11个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在临床病理和手术方式上与散发性大肠癌均有所不同 ,本文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1 临床资料11个家系中共有 3 3例病人 ,男性2 5例 ,女性 8例。年龄 2 6~ 68岁 ,平均48岁。 10个家系有大肠以外的恶性肿瘤 16例 ,其中子宫内膜癌 3例、胃癌 4例、小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食道癌、胰腺癌、肝癌、肺癌、脑星型细胞瘤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各 1例。在本院手术的 2 0例共有 3 0个癌灶 ,其中右侧结肠 2 1个 ,左侧结肠、直肠9个癌灶。 5例患同时性多原发癌 ,1例异时性多原发癌 ,2例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 2 0例共行大肠手术3 0例次 ,大肠外手术 8例次。 6例因大肠癌或大肠以外肿瘤作了 2次以上手术 ,其中经历 4、5次手术各 1例。Dukes分期 :B期 13例 ,C期 5例 ,D期 2例。高、中分化腺癌 10例 ,低分化癌 10例。 7例伴有散发性大肠息肉 ,其中 3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在大肠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大肠癌患者在术中肠镜检查结果,并分析同时癌与单一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术中均完成全结肠检查,其中36例除原发肿瘤外无其它异常发现,5例同时癌,18例息肉,1例憩室炎,其中13例(22.4%)对手术方案的选择起了指导性作用,并发现在同时癌患者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为60.0%,在单一癌患者为15.1%(P=0.042),术中无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术前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的结肠直肠肿瘤患者,术中肠镜检查是一安全、有效的补救性措施,对手术方式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时性多发大肠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1年~2001年期间17例异时性多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异时性多发大肠癌占大肠癌的比例为1.15%。17例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14例,姑息性手术2例,探查术1例。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71.4%。结论;异时性多发大肠癌的预后较好。因此要力求根治性切除。加强对大肠腺瘤的处理和随诊,有助于及时发现和治疗异时性多发大肠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与息肉恶变的关系。方法:分析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的1482例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分布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病理类型及恶变情况。结果:息肉恶变72例(4.9%)。以40岁以上多见;好发部位为直、乙状结肠;息肉直径>2.0 cm者更容易恶变(P<0.05);宽基、分叶、多发息肉恶变的机率高,腺瘤性息肉恶变率8.6%,其中绒毛状腺瘤是息肉恶变的高危因素,恶变率38.5%。结论:大肠息肉恶变与其发病年龄、分布部位、大小、形态、数目、病理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