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家猪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Ⅱ期模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并与对照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建立ANFH模型方法新颖、有良好可控性,同时建立模型的周期缩短;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临床常见难治性疾病,它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动物模型并研究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头猪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 Ⅱ期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B组)并与对照组(A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造模成功;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一种治疗疼痛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新方法。我科对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CPC)的显影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同时使用CPC行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进行1年以上的临床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寻找成人股骨头坏死塌陷的防治方法。方法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应用改进的带血供骨移植加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植入治疗股骨头坏死塌陷7例,其中FicatⅡ期1例,Ⅲ期3例,Ⅳ早期3例。术中5例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骼骨骨块,2例应用带股方肌肌蒂骨块。结果 随访24 ̄38个月,6例疼痛消失,1例明显减轻。X线示股骨头塌陷停止发展,股骨头高度增加。根据骨坏死学组推荐的100分评分法评价,优3例,良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至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共50例(60)侧.结果 50例经临床6 ~ 48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91.4%,血管造影改善率87%,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率96.6%.9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 介入导向靶血管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所致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MRI及病理学表现是否一致.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共152髋MR表现,98例股骨头坏死病因分别为激素性49例(共86个髋)、酒精性18例(共25个髋)、特发性31例(共41个髋).其中25例(共34个髋关节)行股骨头置换术,对置换所得的股骨头标本行大体切片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不同病因所致股骨头坏死均累及股骨头的上外侧.MRI和大体标本上坏死的股骨头均由软骨、坏死区、周围的增生反应区和病灶外正常区组成.增生反应区呈低信号包绕坏死区.不同病理阶段坏死区呈不同的MR信号对应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不同病因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有着极其相似的MRI和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8.
X线、CT、MRI及SPECT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比分析X线、CT、MRI及SPECT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或骨穿最后病理证实的180例ANFH患者,对其X线平片、CT、MRI及SPE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X线、CT、MRI及SPECT对诊断早期ANFH的阳性率及准确率分别是25%、75%、95%、100%和20%、65%、85%、85%,以上4种检查手段综合应用对病变检出的阳性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98%.结论 4种影像检查方法综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10.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致残率极高 ,发病原因多为 :①先天性发育不良 ;②外伤 ;③应用激素等。我院自 1992年以来 ,开展了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性治疗[1~ 3] ,现将资料完整的3 0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 0例患者中 ,男 9例 ,女 2 1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9岁。其中双侧病变 2例 ,单侧病变 2 8例 (左侧 13例 ,右侧 15例 ) ,病程 0 .5~ 2年。全部病例在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摄双髋关节平片检查 ,CT检查 15例[4 ] ,MRI检查 6例 ,诊断结果明确。行…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 ,男 5 0例 ,女 2 2例 ,平均年龄 45岁 ,病程 2个月~ 2 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 ,3 5例行CT检查 ,2 1例行MRI检查。结果 :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 72 %、89%及 10 0 %。结论 :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 ,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 ,其次为CT ,最后为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蒂髂骨骨膜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狗32只,分为带血管蒂骨膜移植,带血管蒂骨移植及对照组共三组,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荧光物质标记,微血管造影及骨密度检查,结果表明,带血管的骨膜在坏死股骨头内及不负重的情况下能良好成骨,并能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重建血运,带血管蒂骨膜移植的成骨作用和重建血运作用较带血管蒂骨移植为优。  相似文献   

13.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影像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18只自然放养的健康山羊(雌雄、年龄不限)制成股骨头坏死模型。正常对照组为同体未手术侧股骨头。术后1、2、3、4、5、7、12周分别作MRI、X线、CT检查。在影像检查完毕后,立即取出双侧股骨头,用肉眼观察,对比外表后以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观察。结果:X线、CT检查7周以前均无阳性表现;12周X线检查3只仅1只见密度稍降低,而CT检查3只密度均较明显降低。MRI于1周检查9只中6只出现信号异常。3-12周所检查的山羊MRI信号均出现异常,12周以前所有检查均未见股骨头外形改变。病理变化是1-2周单纯骨髓局灶性溶解,骨小梁间出现不定形细胞碎片及肉芽组织形成,脂肪组织未或刚开始液化;3-7周骨髓继续坏死并 纤维组织增生,12周骨髓坏死停止并开始出现新骨。早期ANFH的3种影像学检查以MRI最敏感。结论:X线和CT在7周前不能反映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理变化,12周后因骨细胞大量坏死,脱钙才发现有轻微的骨密度降低和骨小梁结构紊乱等,故其敏感性差。早期ANFH的影像检查X线和CT的意义不大。MRI检查在1周开始即可检出异常信号改变,其敏感性较高。早期ANFH的影像 检查首选MRI。  相似文献   

1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认识。方法 对 5 6例经影像、临床确诊非外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首次 CT片进行分析。结果  5 6例患者 ,70个股骨头中 , 期 1 3个 ,CT表现为“星征”变形 ,骨质斑片状硬化并疏松 ; 期 2 1个 ,CT表现为“星征”消失 ,骨质斑片状硬化和 (或 )囊状透光区 ; 期 2 0个 ,CT表现为骨质硬化、囊变 ,“新月”征阳性 ,骨质轻度碎裂 ,关节面轻度塌陷 ; 期 1 1个 ,CT表现为股骨头变形 ,骨质碎裂 ,关节面塌陷 ; 期 5个 ,CT表现为在 期基础上合并退性行骨关节病。结论  CT能准确地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行分期 ,为临床选择治疗手段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多平面重建和三维CT成像表现,并探讨其对术前病变评估的价值,在显示Ⅱ期病变时CT明显优于平片,多平面重建有利于发现股骨头塌陷、关节间隙改变和髋臼改变,三维CT可作为一种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评价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的MRI征象 ,评价ANFH的MRI分期。方法 在分析 5 0例正常髋MRI基础上回顾性对照分析 5 0例 (78个股骨头 )ANFH的MRI和X线平片资料 ,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与坏死区MRI信号特征 (分型 )进行了联系与对比。结果  (1) 78个ANFH中 ,15个 (2 0 % )X线平片为阴性 ;3 5个 (4 5 % )在T1WI上出现“脂肪强度征” ;2 7个 (3 5 % )在T2 WI上可见“双线征”。 (2 )将ANFH的Mitchell分型与Hungerford分期列于对应表中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型和B型与 0~Ⅱ期之间 ,C型和D型与Ⅲ、Ⅳ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Ρ <0 .0 0 5 )。 (3 )ANFH引起的关节积液多为 2~ 3级 (72 % ) ;Ⅲ、Ⅳ期ANFH合并关节积液量比 0~Ⅱ期明显多 (Ρ <0 .0 0 5 )。结论 MRI能够准确显示ANFH的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 ,使早期ANFH的诊断成为现实 ;ANFH的MRI分型与其影像学分期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 30年来 ,国内外学者对股骨头缺血坏死 (avascularnecro sisofthefemoralhead ,简称ANFH)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 ,所以对ANFH的治疗缺乏依据 ,对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评价仍存在很大争议。对ANFH的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我院使用介入疗法治疗ANFH患者 18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8例ANFH中 ,男 15例 ,女 3例 ,年龄 2 1~ 49岁 ,平均 36岁 ,单髋 15例 (其中左髋 6例 ,右髋 9例 ) ,双髋3例 ,均X线平…  相似文献   

18.
综合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综合介入法连续性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经X线平片、CT、MRI检查及临床证实的ANFH 130例病人,首先进行经动脉介入治疗,3 d后行股骨头经皮髓芯减压术,同时行经皮介入外置管治疗,保留外引流管1周.观察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并行DSA、X线平片及MRI定期随访.结果 治疗后1年复查显示:①X线平片随访结果,45例复查显示骨质完全修复,余85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②DSA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显示动脉数目的 变化,107例动脉数目明显增多,10例动脉数目略多,不增多13例;静脉回流时间变化,298例静脉回流加快,2例静脉无变化.③MRI随访结果:118例显示骨髓水肿消退,12例显示残留散在小斑点状骨髓水肿信号病灶.④临床症状随访结果:67例治疗后疼痛完全消除,大部分缓解34例,部分缓解29例,未改善0例,其临床症状改善率100%.结论 综合介入法治疗ANFH,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