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德萱  靳蓉 《贵州医药》1996,20(6):360-362
氨茶碱是治疗小儿哮喘常用药物,其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较窄,按常规剂量治疗有些患儿疗效不佳,部分还会出现严重毒副反应。为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我院应用微机所编程序拟定给药方案并对用药后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做到了给药个体化。经临床观察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0年7月~1993年1月住院哮喘患儿80例,男47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1.4:1。年龄1~13岁,其中回~3岁38例,~7岁32例,~13岁10例;初发年龄3岁以内者60例(75%),~7岁16例(20%),~13岁4例(5%)。随机分为微机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氨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与有效血药浓度的关系,探讨影响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接受氨茶碱治疗的43例患儿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氨茶碱平均血药浓度为(12.89±5.19)mg/L,86.0%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5~20mg/L),无血药浓度高于20mg/L的病例。联合应用的药物常会影响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监测血药浓度对其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氨茶碱是一种有效的支气管扩张药。由于其治疗指数低,毒副作用大,个体差异也大。因此必须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根据医院实际及临床具体情况,采用平均参数来监测茶碱血浓度,调整给药方案,即通过测定患者的茶碱最低稳态血浓度,  相似文献   

4.
5.
230例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 2 30例次静脉给药茶碱患者血药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有效控制哮喘发作的氨茶碱血药浓度为 1 2 .9± 2 .1 8μg· ml- 1 ,其中1 0~ 2 0 μg· ml- 1的占 54.87 ,77.39患者得到控制。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ROC曲线分析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氨茶碱血药浓度与疗效、不良反应的关系。用 HPLC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 ;用 ROC曲线分析 12 5例病人服用氨茶碱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表明 :氨茶碱血药浓度在 5~ 2 0 μg/ ml时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氨茶碱治疗儿童哮喘60例血药浓度监测及用药方案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茶碱治疗儿童哮喘60例血药浓度监测及用药方案调整李昌崇金莉莉陈希贤郁引飞吴荣熙(温州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温州325003)由于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剂量需要个体差异大,因而必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合理应用,才能保证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我院自1990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分析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 µ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3∶77),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73 nm。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部住院治疗且使用了氨茶碱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 µg/mL范围时,疗效较好,显效率达75.56%。结论:本方法适宜于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临床用药时宜控制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 µg/mL范围,能确保临床疗效并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用紫外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萘碱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茶碱的血药痰度。测定波长为274nm,参比波长为298nm。结果 样品浓度0.5~2.5mg/ml范围内,与△A=△A274-△298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C(μg/ml)=18.1744△A-O.2188,γ=0.9989。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4%。相对标准差RSD为3.80%。结论 双波长紫外分光先度法能消除血清干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家兔研究罗红霉素对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兔血清吸光度,以求算家兔在使用罗红霉素前后不同时间点的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合用罗红霉素后氨茶碱在各时间点血药浓度升高(P<0.01)。结论罗红霉素对氨茶碱代谢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使氨茶碱的半衰期延长,提示罗红霉素和氨茶碱合用时应注意氨茶碱剂量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氨茶碱对轻中度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6例轻中度小儿哮喘随机分为两组 ,即氨茶碱治疗组 (观察组 ) 30例和氨茶碱加地塞米松组 (对照组 ) 2 6例 ,以观察治疗后临床症候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对轻中度小儿哮喘 ,单一用氨茶碱治疗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2.
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并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方法先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药浓度,再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结果当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时,可用稳态时一点法设计给药方案。结论此方法可为临床调整剂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检测对比分析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人群茶碱体内代谢与临床疗效特点的差异。方法:分别测定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达稳态血药浓度后的茶碱及其代谢物1,3-二甲基尿酸的血清浓度;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茶碱及其代谢物1,3-二甲基尿酸血药浓度的差异以及2组患者用药前后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查等量化指标改变值的差异。结果: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茶碱血药浓度的差异、用药前后肺功能检查中FEV1/FVC的改变值以及用药前后血气分析检查中SpO2的改变值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组茶碱血药浓度要普遍高于少数民族患者组,且以上临床检查指标的改变值也高于少数民族患者组。结论:贵州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患者使用氨茶碱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改善程度各有不同,汉族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更高,肺通气功能的改善情况更好,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提示不同民族人群中茶碱在体内经肝药酶CYP1A2代谢可能存在基因多态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MTX药代动力学以及组织与全血药物浓度相关性。方法 用30mg/m~2 MTX的给药剂量,在肿瘤病人体内研究其药代动力学过程,并对肿瘤局部血及外周血中的药物浓度进行了相关性比较,同时对该剂量下的药品不良反应作了观察。结果 用同30mg/m~2剂量MTX静脉滴注后,肿瘤病人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一级动力学三房室模型。肿瘤局部与外周血药浓度有显著相关性。应用本剂量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有效的数据,有指导意义,使用30mg/m~2剂量为一安全有效的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5.
周燕 《北方药学》2013,(7):130-131
目的:分析该院62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SDC),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监测的627例使用地高辛的病例中,血药浓度<0.5μg/L的有125例(19.9%),有2例(5.4%)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0.5~2.0μg/L的有445例(70.9%),出现中毒症状有5例(13.5%);血药浓度>2.0μg/L的患者有57例(9.0%),出现中毒症状有30例(81.0%)。性别对地高辛血浓度无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浓度呈增高的趋势。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反应(74.3%)为主,中毒原因有合并用药、不同疾病等。结论: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不同病因、病理生理因素以及合用药物均能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设计个体给药方案是确保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多  罗春芬 《海峡药学》2008,20(11):72-74
目的 比较细辛脑与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Meta分析10项细辛脑与氨茶碱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研究进行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估计.结果 同质性检验:χ2=22.42,df=9,P=0.008;合并效应量估计:OR合并=2.75,OR合并95%可信限为(1.27,4.22);效应量检验:Z=2.75,P=0.006.结论 细辛脑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广信区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给予多索茶碱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肺活量(FVC)、FEV1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  相似文献   

18.
We have studied by digital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ate of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the dose of a drug,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drug, the maximum blood drug concentration achieved (Cmax) and the interval (TEff) during which the blood concentration of the drug is maintained above a selected min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CEff) for the case of single dose administration of a drug with monoexponential pharmacokinetics.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the time during which the dose of the drug is infused results in a much smaller decrease in the maximum blood concentration attained. The interval, TEff, was found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ratios infusion time/ drug elimination half-life and zero-time intercept (C0)/ Cff The simulations showed that TEff varies non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infusion time. However,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ff and infusion time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value of C0/CEff. At low values of C0/CEff, TEff decreased almost linearly with increasing infusion time, but at higher values of C0/ CEff, TEff increased for a time with increasing infusion time. From these simulations, it should be possible to predict whether therapeutically effective blood concentrations of a drug may be achieved with the use of a slower infusion in situations where clinical considerations necessitate that the infusion time of the dose b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19.
红霉素、氨茶碱联合治疗小儿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红霉素、氨茶碱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机制。方法:将232例哮喘合并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与对照组120例,均按哮喘合并感染常规治疗,治疗组择用红霉素、氨茶碱,对照组选用其他抗生素和支气管舒张剂。结果:治疗组患儿哮喘发作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红霉素和氨茶碱联合是治疗小儿哮喘既有效又经济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