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一乳腺癌病例新辅助化疗前后耐药基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及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化疗方案即VCF方案(VCR+CTX+5-FU),CEF方案(CTX+EPI+5-FU)和TEC方案(Docetaxol+EPI+CTX)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比较化疗前后耐药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VCF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最大,该组22例中有8例经新辅助化疗后GST-π由阴性转为阳性表达,6例化疗后TOPO-Ⅱ表达转阴,化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CEF方案组13例中,有4例经化疗后TOPO-Ⅱ由阳性转为阴性表达,4例化疗后GST-π表达转阳.TEC方案对乳腺癌耐药表型的影响最小,但该方案组11例中有3例经化疗后MRP1由阳性转为阴性表达.结论不同化疗方案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耐药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吕新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6,15(10):1-724
1942年,耶鲁大学的Gilman,Goldman和Lindskog等首先将氮芥试用于淋巴肿瘤,使肿瘤明显缩小,揭开了应用化学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序幕。此后,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在不断开展,新的、有效的化疗药物不断涌现,促进了临床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发展和逐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66例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采用21d为1周期的CAF方案,共2周期〔CTX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5-FU500mg/m2静脉推注(第1,8天),ADM30mg/m2静脉推注(第1天)〕,并与同期未行任何术前治疗的可手术的58例Ⅲa期患者作对比分析。结果新辅助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36%(57/66),有62.12%(41/66)的患者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期为57.6个月,明显高于未行化疗组的42.2个月(P<0.05),新辅助化疗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37.89%,对照组为34.48%。结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分期,为手术创造最佳机会;减少或延缓肿瘤的复发、转移;并可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6周期ET方案(表阿霉素+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疗效,探讨影响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完成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的52例乳腺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将触诊、超声对肿瘤化疗效果的评价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总pCR率为42.3%(22/52);化疗1周期后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缩小30%及以上者pCR率显著高于肿瘤最大径缩小30%以下者(60.9%比27.6%,P<0.05);肿瘤最大径≤3 cm者pCR率高于最大径>3 cm者(P <0.05);HER-2阳性型及三阴性型乳腺癌pCR率高于Luminal型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和其对化疗的早期反应是预测pCR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6周期ET方案新辅助化疗pCR率高,超声评价肿瘤对化疗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pCR,肿瘤大小、肿瘤分子生物学类型是影响pCR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组不同化疗方案DE与FEC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56例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DE组31例,用EPI和多西紫杉醇治疗。FEC组25例,以环磷酰胺、表阿霉素、氟尿嘧啶治疗。结果:FEC组的总有效率为60%,DE组的总有效率为83.8%。DE组有9例病理完全缓解,FEC组中有1例进展。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治疗均有效,毒性反应均可耐受。DE组疗效及毒性反应均高于FEC组。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但仍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就新辅助化疗与保乳手术的关系、新药应用、疗效评价手段等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T方案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组织中CXCR4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至2009年3月期间59例接受3周期ET(紫杉醇+表阿霉素)方案新辅助化疗的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4.9%(56/59),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CXCR4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19)及肿瘤TNM分期有关(P=0.040),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ER和PR状态以及HER2表型无关(P0.05)。新辅助化疗后CXCR4表达水平下降,但CXCR4的表达水平及化疗后下降的比例与化疗疗效无关(P0.05)。CXCR4的表达分布状态中呈簇状分布者化疗疗效好于呈散在分布者(P=0.015)。结论 ET方案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下降比例与化疗疗效无关,但其表达的分布状态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NAC)对乳腺癌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为降低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和改善乳腺癌预后提供诊疗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诊疗中心299例完成4~6周期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血脂水平结果,分析患者接受NAC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接受NAC后乳腺癌患者血清三酯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26±1.77)mmol/L vs(1.47±1.13)mmol/L、(5.81±1.20)mmol/L vs (5.17±1.07)mmol/L、(3.42±0.89)mmol/L vs (2.87±0.77)mmol/L、(1.28±0.33)mmol/L vs (1.45±0.32)mmol/L,t=-10.02、-9.80、-9.36、9.28,均P<0.01]。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肿瘤病理类型(χ2=7.676,P=0.022)及化疗方案(χ2=10.747,P=0.005)是接受NAC后血清TG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患者年龄(χ2=4.065,P=0.044)及是否绝经(χ2=5.134,P=0.023)与NAC后血清LDL-C水平升高相关;血清HDL-C的降低与患者年龄(χ2=7.284,P=0.007)、分子分型(χ2=8.626,P=0.003)及是否绝经(χ2=9.608,P=0.002)有关,而体质量指数(BMI)和化疗疗效与各血脂水平变化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癌(OR=3.624,P=0.008)及蒽环类联合紫衫类化疗方案(OR=3.508,P=0.001)是影响TG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未绝经(OR=2.237,P=0.017)、分子分型为三阴性(OR=3.184,P=0.001)是影响HDL-C水平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NAC后乳腺癌患者各血脂水平的变化对心血管系统及肿瘤复发、转移等预后不利,临床医师应重视患者血脂代谢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定期检测并及时给予指导干预,降低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化疗常见的不良反应特点。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经手术治疗后伴有浸润性乳腺癌的6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AC→T方案化疗,对照组为TAC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1 d、化疗后7 d免疫功能、血象及细胞因子变化、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特点。
结果化疗后观察组的CD4+、CD8+、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3.22±2.76)% vs(37.32±1.78)%、(42.45±4.32)% vs(34.22±3.26)%、(1.96±0.35)vs(1.43±0.42),均P<0.000 1],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11)g/L vs(2.01±0.26)g/L、(8.21±1.22)g/L vs(11.34±2.33)g/L、(1.24±0.21)g/L vs(1.76±0.34)g/L,均P<0.000 1]。观察组患者的PLT、WBC、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24)×109/L vs(159±25)×109/L、(8.43±2.42)×109/L vs(7.11±1.78)×109/L、(46.32±4.22)U/ml vs(34.21±3.87)U/ml、(34.21±4.21)U/ml vs(25.45±3.87)U/ml(P=0.009、0.013、<0.000 1、<0.000 1)。观察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减少性的中性粒细胞发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2%、26.47%,明显比对照组低(79.41%、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7、10.019,P=0.003、0.002)。
结论乳腺癌术后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均存在不良反应,然而大多数为Ⅲ度以下的不良反应,并均能耐受,予以有效的处理后不良反应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吉西他滨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5月至2004年8月以本法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26例.每例均化疗2~3周期结果26例中充全缓解3例(11.5%).部分缓解11例(42.3%),无变化8例(30.8%).疾病进展4例(15.4%),总有效率53.8%.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脱发、黏膜炎、周围神经毒性。结论紫杉醇和吉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蒽环类州药性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是蒽环类耐药性乳腺癌的有效解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前接受长春瑞滨联合表柔比星(VE)方案治疗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至2006年5月术前接受3个周期VE方案化疗的11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术前空心针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根据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再继续接受3个周期VE或标准的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氟尿嘧啶(CEF)方案辅助化疗及局部区域放射治疗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及术后临床病理资料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27例(22.7%),部分缓解78例(65.5%);肿瘤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CR)22例(18.5%).本组115例(96.6%)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76个月,中位时间63.4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患者共72例(60.5%).5年无病生存率为58.7%,5年总生存率为71.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Ki-67(pre-Ki-67)高表达(P=0.012)、化疗后Ki-67(post-Ki-67)高表达(P=0.045)、化疗后病理未完全缓解(P=0.034)与无病生存时间的降低有关;pre-Ki-67高表达(P=0.017)、post-Ki-67高表达(P=0.001)、pre-ER阴性(P=0.002)、化疗后病理未完全缓解(P=0.034)与总生存时间的降低有关.结论 pre-Ki-67、post-Ki-67及pre-ER的表达水平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灶病理状况是接受术前3个周期VE新辅助化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用含紫杉醇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30例,紫杉醇剂量135mg/m^2,均匀3h静脉输注,3-4周重复1次,平均每例给4次,在紫杉醇化疗前常规给予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和西米替丁预防过敏反应。结果 完全缓解(CR)3例,占10%,平均缓解期1.6个月,部分缓解(PR)10例,占33%,平均缓解期5个月,总有效率43%(13/30)。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肌肉关节疼痛,手足麻木,脱发和面色潮红。结论 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含洛铂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
方法33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含洛铂(30 mg/m2)的联合化疗方案,21 d为1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
结果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毒性不良反应。获CR 1例,PR 11例,SD 14例,PD 7例;有效率为36.4%,疾病控制率为78.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4个月,1年生存率为75.8%。主要毒性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经对症处理后缓解。
结论含洛铂的联合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性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化疗对HBsAg阳性乳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期性化疗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98例乳腺癌患者以同一方案正规化疗2~6个周期,观察肝功能指标和外周血HBVDNA含量变化及临床相关症状。结果(1)化疗2周期HBsAg阳性的乳腺癌组肝损害发生率为3684%,阴性组发生率为1333%(P<001)。(2)化疗4周期辅以保肝治疗,HBsAg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为2580%,阴性组发生率为689%,比2周期明显下降(P<005)。(3)化疗6周期继续保肝治疗,HBsAg阳性组肝损害发生率1428%,阴性组发生率517%(P>005)。结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的乳腺癌接受细胞毒化疗时容易出现肝损害,保肝治疗可以降少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局部进展期及较大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及较大乳腺癌的保乳问题。方法对33例肿瘤直径4.1cm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手术前予以蒽环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行保乳手术。结果33例患者中有3l例接受1~8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平均3.7个周期。化疗有效率10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9例,临床部分缓解12例,病理学完全缓解9例。33例保乳手术最终切缘阴性率100%,手术中切除标本切缘快速冰冻病理检查1次阴性率75.8%。全部病例随访2~39个月,中位随访2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及较大肿瘤乳腺癌,采用以新辅助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成功保乳,近期疗效与小肿瘤患者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E+T)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7例IIa~IIIa期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患者均于保乳术前行3周E+T方案新辅助化疗,且患者化疗前均检测空芯针穿刺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及Bcl-2表达情况。评价临床及病理疗效并评估毒副反应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个或6个疗程的术前3周E+T新辅助化疗,5例IIIa期患者化疗后降期为IIb;患者均于化疗后12~16 d行乳腺癌保乳术治疗。临床有效率为89.72%,病理性完全缓解(pCR)率为17.76%,腋窝淋巴结转阴率为54.76%。不同ER、PR、Ki-67、p53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不同HER-2、Bcl-2表达状态患者间pCR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除出现IV度白细胞减少5例、IV度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外,其余毒性反应均可耐受。86例术后随访12~60个月,复发转移19例,死亡6例,2例出现对侧乳腺癌,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
结论:E+T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可获得较高的pCR率,毒副反应可耐受。ER、PR、Ki-67、p53可作为E+T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 (mitomycin ,MMC)、5 氟尿嘧啶 (5 fluorouracil,5 Fu)、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 7和MDA MB 4 35S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 ,3 (4,5 dimethyl 2 thiazoly) 2 ,5 diphenyl 2H tetrazolium bromide)利用中效原理判断药物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MMC、5 Fu单用及联合应用时 ,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其效应也增加 ;TAM与MMC、5 Fu合用时 ,TAM +MMC中效浓度为 1 6 5× 10 -5mmol/L ,TAM +5 Fu中效浓度为 0 0 32 6mmol/L ,对MCF 7细胞作用加强 ,而对MDA MB 4 35S细胞作用不明显 ;MMC与5 Fu高浓度合用时呈协同作用 (CI <1) ,低浓度时呈拮抗作用 (CI >1) ;两药合用时浓度比例变化及给药时间次序对效应影响不大。结论TAM与MMC、5 Fu合用时 ,对MCF 7细胞作用加强 ,而对MDA MB 4 35S细胞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HDC/APBSCT)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组3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为T3N1M0(Ⅲa期)、T4N1M0(Ⅲb期)、T4N1M1(Ⅳ期),均给予HDC/APBSCT治疗后,再予以手术。HDC/APBSCT实行过程为:FEC方案诱导化疗2个周期,给后评定疗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大剂量化疗及APBSC回输支持治疗。3例患者采用的治疗为:环磷酰胺2.5g/m^2、足叶乙甙600mg/m^2和卡铂600mg/m^2。HDC/APBSCT治疗后重新评定疗效,选择手术方案并实施。例1行乳腺癌根治术、例2行改良根治术,例3行改良根治加大面积植皮术。结果:HDC/APBSCT治疗后4周(例1、例2)以及33d后(例3)给予手术治疗。经观察对手术操作无明显影响,伤口愈合良好,其中例3同时给予一期大面积植皮亦愈合良好。Ⅲa、Ⅲb期2例患者随访时间已起过30个月至今健康生活。Ⅳ期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脑部转移。结论:HDC/APBSCT在乳腺癌术前治疗中具有一定可行性。将该方法做为中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抢救性治疗措施是值得偿试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