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杰  倪万成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146-1146
创伤所致头皮缺损患者很常见 ,治疗通常采用局部皮瓣转位或游离皮瓣修复。但对于损伤严重 ,除颅骨外露 ,且周围有较大范围的瘢痕组织 ,行局部皮瓣修复则难度较大。近年来 ,我们采用颞浅动脉颞筋膜帽状腱膜复合瓣联合转位游离植皮方法治疗 14例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8例 ;年龄 14~ 32岁 ,平均 2 8.5岁。头皮撕脱伤 12例 ,电击伤 2例。其中额骨外露 5例 ;顶骨外露 4例 ;颞骨外露 3例 ;枕骨外露 2例。创面最大12cm× 13cm ,最小 5cm× 7cm。创面周围软组织瘢痕化 ,毛发脱落 ,骨皮质坏死或污染。疗程最…  相似文献   

2.
由于烧伤、创伤等原因致颅骨外露的病人很常见,通常采用局部皮瓣转位修复,范围较大的可采用游离皮瓣修复,但由于损伤严重,除颅骨外露外,周围较大范围为瘢痕组织,无法行局部皮瓣修复。我们采用颞浅动脉颞筋膜帽状腱膜复合瓣联合转位游离植皮的方法,取得理想效果。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为蒂的颞筋膜-帽状腱膜瓣在头颈肿瘤外科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11月应用带蒂颞筋膜-帽状腱膜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12例,修复部位包括软、硬腭、口咽癌、颊黏膜、上颌骨等,缺损大小从(4×3cm)~(6×7cm)。结果:12例带蒂颞筋膜-帽状腱膜中11例(91·67%)全部存活,1例部分坏死。无一例发生供区头皮坏死及永久性脱发。远期随诊结果:随访3个月~3年,12例均无肿瘤复发,2例张口受限。结论:带蒂颞筋膜-帽状腱膜瓣血运丰富,质地较薄,柔韧性好且手术创伤小,供区隐蔽。用于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尤其是眶底壁、颅底、腭部和口咽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8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需要进行帽状腱膜缝合处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缝合;采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手术缝合。结果治疗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应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帽状腱膜缝合处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颅内静脉窦损伤在颅脑损伤中比较常见,尤多见于战时,在矢状窦旁脑膜瘤切除术中亦可引起静脉窦壁的损伤。对上矢状窦损伤的处理,一般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缝合修补,亦可用自体静脉移植补修。采用明胶海绵止血仅适用于小的裂伤,对较大的裂伤或窦壁有缺损时常需缝合修补或自体静脉移植。但缝合修补或自体静脉移植不仅需要有技术条件,而且失败的机会较多,据国  相似文献   

6.
7.
新生儿帽状腱膜下出血1例武彩芹(甘肃金昌金川公司职工医院,金昌737103)1病例报告患儿,女,3天,孕40周余,会阴侧切下行胎头吸引助产娩出,轻度窒息,Apgar评分:1分钟5分。经深部吸痰、清理呼吸道、吸氧后,面色转红润,哭声宏亮,出生体重4kg...  相似文献   

8.
卢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8):1997-1998
上矢状窦(SSS)是颅内静脉窦损伤的最常见部位。2001/2006年作者共手术治疗开放性SSS损伤15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6例,年龄10~62(平均28.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为1.2~16h,平均8h。损伤原因:重物打击、车祸伤10例,坠跌伤3例,刀伤及钉伤2例。入院时休克6例,颅内高压4例,脑损害局灶体征7例。  相似文献   

9.
<正>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脑创伤,可单独发生或并发于颅脑的其他创伤,常引起致命性出血,是外伤早期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旨在探讨其临床表现特  相似文献   

10.
17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7例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的诊治体会刘文星罗坚彭全成外伤性上矢状窦损伤在颅脑外伤中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危重,临床表现复杂,如判断失误,处理不当,往往后果十分严重。现将我院近4年颅脑外伤性中上矢状窦损伤17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静脉及上矢状窦血栓形成(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以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12例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初诊误诊率75%。MRI联合MRV检查有助于SSST的确诊。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痊愈6例,好转5例,死亡1例。结论:中青年患者表现为头痛、呕吐、伴或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腰椎穿刺检查提示颅内压升高时应高度警惕CVT可能。围产期女性为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SSST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筋膜片粘贴修补静脉窦损伤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伤性大静脉窦破裂按传统方法修补,术中往往出血较多,甚至休克及死亡。能否快速、有效地修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从1995年开始采用EC医用胶粘贴筋膜片修补颅内静脉窦破裂10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为28.3岁.损伤原因:车祸伤5例,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损伤部位:矢状窦中后部6例,矢状窦前部2例,横窦2例。裂口长0.5-2cm,均为裂伤,无缺损。1.2修补方法:(1)按常规暴露损伤之大静脉窦,查明损伤情况:部位、性质、范围,用湿棉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重建前颅底缺损。方法:采用单蒂或双蒂额肌帽状腱膜颅骨瓣重建前颅底缺损。结果:1997-2005年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6例患者,2例出现术后高热,经对症处理体温恢复正常,1例出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中22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8年,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脑膜脑膨出、颅内感染及皮瓣坏死,效果满意。结论:该瓣为目前修复前颅底缺损理想方法,不仅提供了颅底骨性支架,而且满意封闭颅腔,避免了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游离颅骨瓣帽状腱膜下埋藏牵拉复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至1996年,我们采用了顾氏首创的颅骨瓣牵拉复位术[1],对12例需去骨瓣减压术者,将其自体颅骨瓣埋藏于骨窗外帽状腱膜下,待颅压正常之后作非开颅颅骨瓣牵拉复位术,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平均44)岁。其中外伤性颅内血肿8例,高血压脑出血4例。游离颅骨瓣部位:额叶2例,额颞叶4例,颞顶叶5例,颞枕叶1例。1.2手术方法 游离颅骨瓣成形如常,骨瓣最好带骨膜,一次完整切下,尽量避免钳咬,清除血肿及失活脑组织,彻底止血。取筋膜减张修补硬…  相似文献   

15.
矢状窦损伤致顶部硬膜外血肿漏诊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简介例 1:男 ,4 5岁。因车祸伤及头部致头痛 2小时入院 ,伤后原发昏迷 10分钟。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颅脑CT无明显异常。入院诊断 :脑震荡。入院后头痛持续加重 ,3小时后复查头颅CT仍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 4小时出现意识模糊 ,由于有典型的“昏迷 -清醒 -意识障碍”临床表现 ,高度怀疑硬膜外血肿。再仔细审阅复查CT片 ,见最顶部层面(共扫描 9层 )整体脑实质密度增高 ,加之有顶部着力点 ,考虑CT扫描遗漏顶部硬膜外血肿可能。再次向顶部加扫 2层 (层厚 5mm) ,结果显示顶部硬膜外血肿 ,血肿量大并脑受压明显。急症手术 ,术…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12月我们从一头部帽状腱膜下血肿感染患者穿刺液中分离到H influenzae(流感嗜血杆菌 ) ,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男 ,2岁 ,两周前不慎摔伤头部形成血肿 ,未予治疗 ,其后头部血肿逐渐增大 ,并伴有发热及感冒症状 ,经卫生所给予一般消炎治疗 ,效果不佳 ,  相似文献   

17.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 ,出生 30min ,系第 1胎第 1产。母孕 4 0周 ,行会阴侧切术分娩。婴儿出生体重 30 0 0 g ,Apgar 1、5、10min评分分别为 5、6和 7分 ,羊水Ⅲ度混浊 ,出生后患儿头顶部有一血肿 ,约 3cm× 4cm。故诊断为“新生儿窒息 ,头颅血肿” ,转入新生儿病房。体检 :T 35 . 6℃ ,R 4 0次 /min ,P 12 0次 /min ;反应差 ,面色苍白 ,无皮下出血点 ,无脐部渗血。入院时血红蛋白 171g/L ,血小板 10 2× 10 9/L。入院后头颅血肿逐渐扩大 ,血肿扩散至整个头顶部及两侧颞部 ,血肿触及柔软 ,呈凹陷 ,前囟扪不清 ,双侧耳廓及下颌部皮肤呈…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 男,17岁。因突发神志不清,四肢抽搐2次,于2007-02-10入院。7d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T37.8℃。查体:超力体形,体重105kg。神经系统检查:左侧巴彬斯基氏征,查多克征可疑。脑膜刺激征,颈稍有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可疑。血常规:WBC17.4×10^9/L,W-SCR0.09,W-LCR0.91,Hb167g/L,ESR30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流为黏滞度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男,27岁。以阵发性头痛10d入院。10d前,患无明显诱因自觉头痛,头痛呈搏动性痛,以右颞侧明显,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时间不等,可以忍受,无放散.伴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未予重视,自服止痛药物无好转。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无发热,无复视,无肢体不灵及抽搐。既往:健康。入院查体:内科系统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确异常。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