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5 5例V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s)进行测定 ,并与 72例有脑梗死无痴呆患者 (CI组 )及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对照比较。血管性痴呆组Hachinski缺血评分均 >7分 ,痴呆的诊断均符合DSM -ⅢR(USA)痴呆标准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VD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性增高 (P <0 .0 1) ,而CSF胰岛素含量、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 (r =0 .75 4 2 ,P <0 .0 1)。CI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V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VD患者相对的CSF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神经肽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脑病理改变与认知功能、脑脊液 (CSF)中神经肽含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48例VD患者CSF中神经肽Y(NPY)、生长抑素 (SS)、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和 β 内啡肽 (β EP)含量变化 ;观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 (HDS)评分和 2次以上的颅脑影像改变。同时观察 5 1例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和3 6例无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 (Control)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Control组和ACI组相比较 ,VD患者脑梗死容积增加、脑萎缩发展速度较快 ,白质疏松 (LA)分级较高。ACI组和VD组NPY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ACI组CGRP显著降低 (P <0 0 5 ) ,但CGRP和NPY与认知功能改变无显著相关 (P >0 0 5 )。VD和ACI组中 β EP和SS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并与HD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r=0 5 2 ,P <0 0 5 ;r =0 5 9,P <0 0 1)。VD患者病灶容积变化与认知功能和 β EP、SS含量无显著相关 (P>0 0 5 )。LA分级与β EP、SS含量以及HD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结论 VD患者存在神经肽分泌异常 ,其中SS、β EP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动态检测LA分级和CSF中SS、β EP含量变化可能作为VD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呔A1—13致大鼠部分可逆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强啡呔A1-13后产生剂量相关、部分可逆性后肢瘫痪,而蛛网膜下腔注射μ受体激动剂DAGO、δ受体激动剂DADL不产生后肢功能障碍。结果提示:强啡呔A在脊髓继发性损伤中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其致瘫作用可能系强啡呔A与κ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正>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痴呆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国内,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血管性痴呆成为痴呆患者中人数最高的群体。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引起脑组织损害而产生的痴呆综合征~([1])。VD病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对VD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阻止病情发展.无疑对控制VD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脑脊液标志物被认为是痴呆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的最大候选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利用脑脊液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达纳康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 β -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 :临床效果评价采用MMSE和ADL评分 ,脑脊液 β -淀粉样蛋白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 :达纳康治疗组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达纳康治疗组治疗后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含量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达纳康可能通过减少脑组织中 β-淀粉样蛋白的生成而达到治疗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AD组脑脊液细胞学中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VD组中脑脊液淋巴细胞较对照组有明显增高。结论观察AD与VD患者脑脊液的细胞学变化,有助于VD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脑脊液β-内啡呔(β-EP)的作用。方法收集HSE患者56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纳洛酮处理组、对照组脑脊液中β-EP浓度的变化。结果 HSE纳洛酮处理组患者脑脊液β-E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纳洛酮能使HSE患者脑脊液β-内啡呔含量降低,从而使HSE患者更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痴呆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Tau蛋白(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临床诊断提供生化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式ELISA技术,对AD组1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组15例、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 disease, ND)组20例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20例CSF-Tau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分析.结果:AD组CSF-Tau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D三个不同临床阶段间及CSF蛋白总量正常组与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以CSF蛋白总量为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D组r=0.16(P>0.05),无相关性;以年龄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C组r=0.53(P<0.05),具有正相关性.结论:CSF-Tau蛋白含量检测对A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多梗塞性痴呆(MID)患者脑脊液(CSF)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55例MID患者CSF中NSE浓度进行测定,另选72例脑梗塞(CI)患者及3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患者的智能水平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并参考DSM-Ⅳ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评分。结果 MID急性发作组及CI急性期组CSF中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ID稳定期组CSF中NSE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I恢复期组CSF中NSE的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SF中NSE的浓度与MMSE评分无显著相关(r=-0.02257,P>0.05)。结论 并非所有MID患者CSF中NSE呈一致性变化。CSF中NSE的含量变化可反映MID患者的脑组织功能状态。但是NSE并不是一种智能因子,并不能直接反映MID患者的智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多发梗塞性痴呆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一些神经肽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多发性梗塞或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均经 CT扫描证实 ) ,临床有痴呆表现者 30例 ,多发性梗塞 14例 ,多发性腔隙性梗塞 16例 ,排除其他器质性脑部疾病引起的痴呆和Alzheimer氏病 .按照长右川和夫痴呆量表 (HDS) (按照我国情况将第 6项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成立的”)测评 .HDS总分为 32 .5分 ,评分的分数等级为 :31~ 32 .5分为正常 ,2 2~ 30 .5分为边缘状态 ,10 .5~ 2 1.5分为痴呆前期 ,0~10分为痴呆 .评分结果 :痴呆前期 14(男 9,女 5 )例 ,年龄 5 2~6 7岁 .痴呆 16 (男 14,女 2 )例 ,年龄 5 5~ 70岁…  相似文献   

14.
15.
内皮素(ET)在人和许多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分布广泛,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广泛的分布,是一种作用较强、持久的缩血管多肽,有3种亚型:ET-1、ET-2、ET-3,以ET-1的收缩作用最为显著。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是由于脑血管上引起的,影响MID的因素很多,高血压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脑脊液中ET如何参与血压的调节及发生MID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周血中细胞因子的改变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其中TNFα和IL-6是2类重要的细胞因子,它们在血管性痴呆的免疫炎症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3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外周血中TNFα和IL-6的变化,并与同龄对照组进行对比,同时将32例VD分为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AE)2个亚组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CSF中AVP含量与头颅影像学、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P300潜伏期(P300PL)、Hachinski缺血量表(HIS)、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血浆、CSF AVP含量.结果与脑梗塞(CI)组比较,VD组梗塞灶分布不同(P<0.05).其中,双侧大脑半球、多发性病灶、皮质颞叶、额叶及丘脑部位者明显多于CI组.VD组血浆中AVP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CSF中AVP含量显著降低(P<0.01),P300PL显著延长(P<0.01),MMSE评分显著下降(P<0.01);相关分析:VD组血浆与CSF AVP含量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VD组CSF AVP含量与P300 PL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脑内AVP活性变化可能参与了VD的病生过程;神经影像学改变、P300PL及CSF AVP含量动态观察,可以作为判断VD病情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血管性痴呆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指导患者做必要的生活调整,劳逸结合,调整好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关系,失眠者可适当应用催眠药,为防止耐药可几种催眠药交替间段使用,以改善睡眠。可通过个别与集体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耐心细致地了解致病的前因后果,消除精神顾虑,增强治愈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痴呆患者脑脊液胆碱酯酶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强  左谦 《北京医学》1992,14(5):262-264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黄体生成素(LH)及胰岛素升高与神经肽的关系,我们检测了正常组(n=15)、1型患者组(LH/FSH≥3,n=30)和2型患者组(LH/FSH<3,n=25)糖耐量试验(OGTT)前后外周血中胰岛素、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β-内啡呔(β-endorphin,β-EP)和强啡呔A(dynorphinA,DynA)浓度的变化。结果在基础状态下,1型组的LH与SS有负相关性(r=-0.51,P<0.05),2型组LH与β-EP也有负相关性(r=-0.49,P<0.05);OGTT后,1型组β-EP和DynA较对照组升高,2型组的SS较对照组有相对不足。表明内源性SS不足及β-EP和DynA升高可能导致了PCOS的LH及胰岛素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