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三种空气消毒法影响高频电针治疗腋臭创面愈合的原因。方法 :在高频电针治疗室 ,用开窗通风法、紫外线灯辐射法、三氧机消毒法进行空气净化 ,并分别进行 30次的空气采样 ,细菌培养 ,同时观察对腋臭手术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1)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开窗通风组 5 6 6 .85± 4 1.5 4cfu/m3 ,紫外线灯辐射组 4 5 1.1± 189cfu/m3 ,三氧机消毒组 12 5 .6± 39.11cfu/m3 ,前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t=3.4 3,P <0 .0 5 ) ,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9.6 3,P <0 .0 1)。 (2 )腋臭手术创面染率分别为 :开窗通风组 17.35 % ,紫外线灯辐射组 10 .10 % ,三氧机消毒组 2 % ,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96 ,P <0 .0 5 )。结论 :物理治疗手术室采用三氧机空气消毒 ,细菌菌落数符合医院感染要求的界定标准 ,创面感染率明显下降 ,是理想的空气消毒法  相似文献   

2.
尹群芳 《护理学报》2002,9(1):13-14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臭氧空气消毒的最佳消毒时间。方法 通过凌晨 2∶0 0~ 4∶0 0 ,中午 11∶30~ 13∶30及 11∶30~ 12∶30不同消毒时间段进行对比观察 ,分析无菌间的空气灭菌效果。结果  2∶0 0~ 4∶0 0及 11∶30~ 13∶30消毒合格率各为 96 %、92 % ,11∶30~ 12∶30消毒合格率为 73.6 0 %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 ;空气平均菌落数 2∶0 0~ 4∶0 0 ,11∶30~ 13∶30分别为 2 9.0 4± 5 5 .0 6cfu/m3 ,5 5 .6 7± 40 .0 5cfu/m3 ,11∶30~ 12∶30为 10 9± 87cfu/m3 ,经t检验 ,t分别为 2 .34,3.5 8,4.0 5 ,P<0 .0 5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毒时间 2∶0 0~ 4∶0 0优于 11∶30~ 13∶30及 11∶30~ 12∶3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层医务所治疗室空气消毒的方法 ,降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别采用“好自然”空气净化器和紫外线灯管照射两种方法进行对照实验。结果 两组消毒方法消毒前空气平均菌落数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0 .2 72 ,P >0 .0 5 ) ;消毒后 3 0 ,、60 ,、90 ,分别对照 ,“好自然”空气净化器的杀菌率明显优于紫外线 ,t分别为 1.86、5 .3 8、6.98,P分别小于 0 .0 5、0 .0 1、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好自然”空气净化器体积小 ,操作简单、有效、价廉 ,特别适用于没有大型空气净化设施的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过氧乙酸和臭氧消毒法同时使用对采血室空气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并评价过氧乙酸熏蒸及臭氧消毒法同时使用对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血站采血室 ,试验分成三组 ,A组 :单用过氧乙酸 ;B组 :单用臭氧发生器 ;C组 :两种方法均用 ,分别检测每组消毒前后空气中细菌数 ,同时对C组的作用时间与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三组在消毒前空气中的细菌数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消毒 2h后A组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 ,A组和B组与C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P <0 .0 0 1) ,其细菌杀灭率分别为 88.1%、87.0 %和 97.8%。C组在作用 0 .5、1.0、1.5、2 .0h时的杀灭率分别为 76 .7%、92 .2 %、96 .6 %、97.8% ;1.0、1.5、2 .0h间空气中的细菌数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同时使用过氧乙酸熏蒸及臭氧消毒比单独使用任一种方法效果均佳 ,且可缩短消毒时间 ,提高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5.
空气消毒机用于流动采血车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动采血车内空气消毒机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空气沉降法 ,在同样条件下 ,连续 30次对设置于流动采血车入口处和出口处的空气消毒机 ,分别消毒 1h、2h、3h后检测。结果  3个时间段空气消毒机放于入口处的平均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5 0、30、2 0 ;放于出口的平均细菌菌落数为 6 9、5 3、4 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3组均P <0 0 0 1 )。结论 空气消毒机放在采血车入口处消毒效果比放于出口处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县公共场所空气的卫生状况 ,于 1 998年对县城内部分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进行了监测。共监测样品 2 2 9份。1 监测方法 :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监测。采用自然沉降法。将直径 9cm的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 1 .2~ 1 .5m高度 ,暴露 5分钟 ,4小时内送实验室培养 2 4小时。按《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价。2 结果 :样品合格率为 39 7% (91 /2 2 9)。其中冬季合格率为 46 4% (5 1 /1 1 0 ) ,与夏季合格率 33 6 % (40 /1 1 9)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7.2 44,P <0 0 5 )。各行业空气中细菌总数合格率比较 :…  相似文献   

7.
层流净化中心配药室的临床护理作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十万级层流净化中心配药室的临床护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对普通治疗室、中心配药室消毒后操作前、操作后空气中细菌总数进行监测 ;已配溶液中微粒数检测为在普通治疗室和中心配药室分别配置的相同配伍的 5 %葡萄糖溶液 (5 0 0ml) ;将中心配药室建立前后全院整体护理质量综合得分、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普通治疗室操作后空气中细菌总数高于消毒后操作前 (t =10 .980 ,P <.0 1)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中心配药室差异无显著性 (t=1.92 3,P >0 .0 5 ) ;中心配药室配置的溶液中微粒数低于普通治疗室溶液中微粒数 (t=11.2 80 ,P <0 .0 1)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 ;中心配药室建立后整体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高于建立前 (P <0 .0 1) ,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结论 十万级层流净化中心配药室的建立 ,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它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理念 ,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合理性 ;整体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管理也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臭氧与紫外线对空气消毒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评价臭氧和紫外线对工作环境空气实际消毒效果的差异。方法 分别应用臭氧和紫外线对不同工作环境消毒 ,并用两种方法对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消毒试验。结果 两种方法对模拟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率都 >99.90 % ,符合规范要求 ,但臭氧消毒效果好于紫外线消毒 (χ2 =11.34,P <0 .0 0 5 ) ;两种方法对工作环境消毒效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经Poisson分布分析 ,臭氧消毒效果好于紫外线消毒 (μ =2 .5 3,P <0 .0 5 ) ;在工作室动态情况下监测两种方法消毒效果 ,臭氧消毒同样好于紫外线消毒 (μ =3.15 2 ,P <0 .0 0 1)。 结论 臭氧和紫外线对工作环境都具有较好的消毒作用 ,臭氧法对空气消毒效果好于紫外线法。对不同工作环境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空气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9.
矿泉中药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在改变病情药物 (DMARDs)基础上用矿泉中药浴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疗效。方法 RA患者 1 1 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以矿泉中药浴 ;对照组口服NSAIDs;两组同时予以甲氨喋呤 (MTX) 3~ 8粒 /周及雷公藤多甙 1~ 2片 ,每日 2次 ,口服 ,疗程 1 2周。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87.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2 .6%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2 .8%和 4 2 .1 % ,差异显著 ( P <0 .0 5)。病人自我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 85.2 %和 90 .7% ,差异无显著性 ( P >0 .0 5)。结论 矿泉中药浴治疗RA病人 3个月 ,在使用DMARDs基础上 ,其疗效可与NSAIDs相匹敌 (P >0 .0 5) ,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P <0 .0 5)。  相似文献   

10.
硼砂酚醛用于气管内套管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德芳  李江涛  邓惠琼  储从家  李琴  杨玲 《现代护理》2004,10(11):1037-1039
目的 观察硼砂酚醛浸泡消毒法对气管内套管的消毒效果。方法 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硼砂酚醛浸泡和传统煮沸方法对同期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中的气管内套管进行消毒 ,并对 2种方法消毒前、2种方法消毒后的内套管染菌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消毒前内套管染菌情况均较严重 ,经t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种方法消毒前后内套管染菌情况比较显示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种方法消毒后内套管染菌量比较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硼砂酚醛浸泡法用于气管内套管消毒有效 ,其效果与煮沸法相似 ,可以取代传统的煮沸法用于气管内套管的消毒。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23所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了解山西省医疗机构卫生消毒工作质量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 2 3所不同级别医院的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以细菌污染情况为指标 ,各项检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 :室内空气合格率 5 9.5 2 % ,物体表面合格率94 .0 7% ,医务人员手合格率 89.70 % ,一次性卫生用品合格率 90 .90 % ,一次性医疗器械合格率 97.0 8% ,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 97.6 4 % ,压力蒸汽灭菌器全部合格。结果显示 ,多数医院室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 ,医务人员手存在不同程度污染现象 ,应加强对一次性医疗器械的管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医院洗衣房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对医院洗衣房的各功能区域室内空气、常用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等进行采样检测。结果,洗衣房的空气中微生物污染平均超标率为48.00%,物体表面污染平均超标率为98.14%,工作人员手污染平均超标率为94.12%。结论,医院洗衣房的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洗衣房的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3.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进一步落实医院消毒管理措施,采用平板暴露法及棉拭子法对医院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各种监测对象卫生合格率分别为空气合格率89.1%;物体表面97.2%;医务人员手98.2%;使用中消毒剂95.4%;医疗器械98.9%;人工肾透析液92.7%;压力蒸汽灭菌器99.2%;干热灭菌器98.1%;一次性医疗用品94.6%。结果显示,该医院卫生消毒质量整体较好,但应加强重点区域及灭菌物品管理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上海金山区各医疗机构高危科室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上海市金山区各医疗机构高危科室空气消毒情况,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对全区医疗机构高危科室进行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各医院高危科室不同月份空气消毒合格率最低为 46. 32%,最高为 100%。其中注射室、外科换药室、ICU病房空气消毒合格率分别为 61. 11%、60. 63%及 60. 94%,供应室为 93. 28%。不同级别医院空气消毒平均合格率分别为一级医院 90. 14%,二级医院 82. 41%,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分别为 89. 77%及83. 17%。结果表明,不同级别不同科室不同季节的空气消毒质量存在着差别,高危科室空气消毒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医院污染状况及消毒效果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医院是病人集聚之地,医院内各种医疗器械及有关环境遭受污染而导致医院内疾病流行并不罕见。因此,医院感染的预防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医院污染及消毒情况,我们于1986年3月对武汉市5所医院的医疗环境及消毒器械进行了调查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环境安全,对本辖区内35所非“非典”定点医院的终末消毒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医院室内空气消毒效果合格率为50.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5.2%,医务人员手合格率69.4%。紫外线灯辐射强度合格率为73.9%,使用中的消毒剂浓度合格率为90%,有2所医院的压力蒸汽灭菌器不合格。结果显示,本区内医院终末消毒效果合格率偏低,消毒工作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加强消毒工作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32所医院胃肠镜污染与消毒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院胃肠镜污染和消毒质量的状况,以便为改进和提高消毒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对广东省32所医院使用后和消毒后的胃肠镜进行了检测。结果广东省医院使用后的胃肠镜活检道平均污染细菌总数为209000~263000cfu/条,送气送水道平均污染细菌总数为197000~316000cfu/条,活检钳平均污染细菌总数为865~1560cfu/个。共检出绿脓杆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大肠埃希菌4株。三级综合性医院消毒后的胃肠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和活检钳检测合格率分别为45.45%、43.94%和52.17%;二级综合性医院消毒后的胃肠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和活检钳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8.57%、48.57%和75.86%;专科医院消毒后的胃肠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和活检钳检测合格率分别为42.10%、15.79%和9.09%。结论广东省医院胃肠镜使用后微生物污染严重,消毒后合格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为探寻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热原反应的原因,进行了微生物污染与消毒剂浓度调查。结果,消毒透析器所用过氧乙酸浓度低至0.05%~0.16%,贮罐中自来水、反渗水及透析器入口处透析液的细菌总数分别高达 11 200cfu/ml、 1580cfu/ml与 1250cfu/ml,透析液、反渗水细菌内毒素阳性率均为 100%( 20/ 20)。经确保过氧乙酸浓度≥0.3%,缩短消毒周期,改善液体过滤除菌设备,液体微生物检测均达标,未再出现热原反应。  相似文献   

19.
赣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赣州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对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医疗用品等采样,检测细菌污染状况。结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为19.86%~79.79%,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超标率分别为10.42%-77.78%、2.63%-42.86%、1.11%-11.34%,灭菌医疗用品不合格率达2.92~36.92%。个体医疗机构环境与物品细菌污染较严重。说明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尤其是个体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消毒在控制SARS医院感染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采用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13所SARS收治医院所采用的消毒剂、消毒方法、消毒器械及医护人员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在5所SARS零感染的医院中,于SARS流行初期均采用化学消毒剂对室内空气和医护人员手进行消毒,有4所医院对室内空气采用气溶胶喷雾消毒;有4所医院采用物理消毒和环境通风;有2所医院采用机械通风;有3所医院对医护人员的口腔、鼻腔及眼结膜进行了消毒保护。在发生SARS感染的8所医院中,于收治SARS病人时,有5所医院未开展空气消毒,6所医院未进行手的消毒;8所医院均未注意环境通风,有1所医院采用中央空调导致严重感染。对皮肤黏膜未进行消毒防护的4所医院,医护人员SARS感染发生率均在20%左右;有6所医院消毒时未使用消毒喷具。结论,SARS流行初期即进行全面消毒,可有效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采用物理消毒和有效的通风,同时对医护人员口腔、鼻腔、眼结膜及手进行消毒与防护是控制SARS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