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云川 《光明中医》2006,21(5):50-5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对照组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红 《中药材》2004,27(1):77-78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葛根素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每天1次,14天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3.1%,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显效率37%,总效率74.1%,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疗效,没有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1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拜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两组均治疗两周后作疗效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血脂4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及心电图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血脂4项、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情况组内比较,均有明显改善,优于治疗前,其中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心电图改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02例经心电图证实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给予异舒吉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组54例(男性33例,女性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30ml/d,静滴14天。结果丹参多酚酸盐组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8.8%,77%)。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和异舒吉合用使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近期总显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UAP患者 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和对照组 4 0例 ,治疗组在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合黄芪注射液静滴 ,1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变化以及静态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控制心绞痛所需时间、改善异常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以及减少硝酸甘油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U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异舒吉治疗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硝酸脂制剂异舒吉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 10 8例冠心病和心功能不全患者常规用异舒吉 2 0~ 5 0mg ,加入 5 %葡萄糖液 2 5 0~ 5 0 0mL内静滴 ,1次 /d ,7~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率分别是 95 .0 % ,96 .9% ,91.7% ,总有效率为 94.4%。结论 :异舒吉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低剂量尿激酶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抗(栓)凝加强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激酶针30万单位入液静点,1天1次,连用3天.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的表现.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率分别为90%,而对照组为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剂量尿激酶短期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普通肝素12500U加入5%葡萄糖水500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治疗1天;再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速碧林)0.4ml,每12小时1次,治疗6天;共7天。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不稳定心绞痛早期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有助于尽快控制病情,提高疗效,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龙芎辛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年 《光明中医》2009,24(1):67-68
观察黄龙芎辛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黄龙芎辛颗粒(炙黄芪、地龙、川芎、细辛)治疗,对照组5%GS 250ml加硝酸甘油10mg静滴,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应用黄龙芎辛颗粒对心绞痛症状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总有效率为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心电图相应指标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龙芎辛颗粒治疗UAP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芪与低分子肝素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mL中静脉输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与低分子肝素联用对UAP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脑脉泰胶囊,每片生药含量0.5g,每次2粒,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甘油三脂、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三金脑脉泰胶囊是治疗UAP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银杏叶滴丸联用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9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滴丸,5粒/次,3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有心绞痛发作者,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记录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心血瘀阻证评分及检测血清P选择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74%优于对照组的82.99% (P <0.05);观察组心血瘀阻证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有效率95.74%优于对照组的80.85% (P <0.05);观察组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叶滴丸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能降低P选择素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1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丹参川芎嗪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5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疗程为1周。结果:丹参川芎嗪组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异常心电图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心肌耗氧量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葛根素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45例和对照组 42例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β 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注射液 2 0 0mg/d ,低分子肝素 0 .4ml腹部皮下注射 ,2次 /d ,连用 10天。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 2 0ml/d ,连用 10天。结果 :治疗组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联用葛根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单用丹参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服用抗心肌缺血的基础药物,治疗组同时服脉血康750 mg,每天3次,连用28 d;对照组服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2组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1.0 m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血康能有效改善UAP患者心肌供血,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有明显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可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肌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脉瘀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心汤,疗程均为4周.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电图,血流变等客观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64%,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心绞痛发作相关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有改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UAP有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给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l/次,静滴,2次/d,硝酸甘油10mg/次,静滴,1次/d;对照组以硝酸甘油10mg/次,静滴,1次/d.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记录并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血压及静息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发作时间缩短,ST段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栓和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10 rg/次,3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若仍有心绞痛发作者,两组均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0.5 mg/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C)、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记录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对照组的80.95%(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及TAC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升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MDA及LPO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细胞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用自拟祛痰化瘀汤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18例,分治疗组60例(加用中药祛痰化瘀汤治疗)和对照组58例(西药常规治疗)。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及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吴淑女 《新中医》2015,47(11):21-23
目的:观察益气通冠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通冠汤内服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观察期内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治疗前后检测HRV,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 min平均正常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37%,对照组为65.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HRV参数SDNN、SDANN和PNN50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HRV各参数提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通冠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可明显减少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片用量,提高HRV参数SDNN、SDANN和PNN50水平,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