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经验和方法并对所见血管病变加以分析。方法对70例患者全部进行选择性颈部和颅内血管造影,对可疑血管及病变血管,增加多角度斜位造影。结果 所有造影患者70例,发现病变39例,占总造影人数55.7%,其中脑梗死组占72.7%,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占4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占50%,SAH组占75%,脑出血组占33%。结论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内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2.
6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脑血管形态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20%,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上与前循环缺血相似。但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形态结构的特殊性和后循环缺血临床症状体征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诊断和处理的复杂性。与前循环动脉相比,后循环动脉的管径相对较细,使治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狭窄CT血管造影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短暂的伴有局部症状的脑循环障碍征候群。临床上根据受累血管分为颈内动脉及椎-基底动脉TIA两大类。频发TIA是指24h内TIA发作≥2次的特殊临床状态[1]。椎-基底动脉频发TIA起病急、症状重,若栓塞引起的TIA可能危及生命,其病因复杂,部分病例与椎-基底动脉狭窄有关。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以往主要依赖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近年来,CT血管造影(CTA)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我们对20例频发TIA患者进行DSA及CTA对照研究,探讨CTA对椎-基底动脉频发TIA的诊断价值。1对象与方法1.1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缺血性事件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资料,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74例脑缺血性事件患者,根据病因分为脑梗死组52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22例,行高选择性颈部及颅内DSA,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DSA显示,脑梗死组患者有血管病变的47例(90.38%),前循环血管受累15例(31.91%),后循环血管受累8例(17.02%),前后循环同时受累24例(51.06%);单支血管受累11例(23.40%),多支血管受累36例(76.60%);TIA组患者有血管病变的18例(81.82%),前循环血管受累9例(50.00%),后循环血管受累3例(16.67%),前后循环同时受累6例(33.33%);单支血管受累8例(44.44%),多支血管受累10例(55.5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循环病变血管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为主,后循环以椎动脉为主,多部位多支血管受累常见。结论DSA对脑缺血性事件患者临床治疗的指导、选定防治方案,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以刺五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以维脑路通注射液静滴,均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显效率75.0%,对照组4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高切变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组改善率为90.0%,对照组改善率为66.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可有效解除血管痉挛,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2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6例。治疗组用丁咯地尔针150mg+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刺五加针60mg+5%葡萄糖液2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在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寻求确诊率及敏感度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先后进行CT血管成像(CTA)及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种检查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患者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检出率均高于C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并发皮下淤血、脑血管痉挛、周围神经损伤各1例.结论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适应证,以积极地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70例TIA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TIA(ICA-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VB-TIA)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70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0.0%(21/70)、28.6%(20/70)和32.9%(23/70),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内动脉(53.3%、46.7%).ICA-TIA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稍高于颅外动脉(52.9%、47.1%),VB-TIA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63.1%、36.9%).ICA-TIA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VB-TIA组(45.2%、4.5%),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低于VB-TIA组(23.8%、59.1%),两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相近(31.0%、36.4%).在〈50岁组中,单 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为75.0%,以大脑中动脉病变为主(50.0%),高于单纯颅外动脉、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的10.0%及15.0%,而≥50岁组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11.4%)低于颅内-外多发性动脉狭窄或闭塞(45.5%)和单纯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43.2%),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我们采用步复迈(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治疗VBI 60例,同时设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临床以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为多,其次为脑血栓、脑栓塞等。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颈椎病,现将我院近年住院病人中的200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动态MR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动态MRA表现。方法对25例VBI患者在头颈中立位、屈曲位、过伸位及左右旋转位置进行椎动脉动态MRA观察。结果动态MRA检查中,与中立位MRA相比较,在椎动脉屈曲及过伸位置均可发现椎动脉出现新的异常改变,包括出现局限性狭窄,扭曲或迂曲改变,或椎动脉局部血流信号降低,管壁不光滑,血管壁呈局限性外凸内凹等表现,并可发现中立位MRA正常者之椎动脉异常改变。结论动态MRA检查有助于明确椎动脉的异常变化与颈椎活动的关系及其定位,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脑梗死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及临床资料,分析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3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的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管造影结果有无狭窄分为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再根据狭窄的部位将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Ⅰ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Ⅱ组)及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组(Ⅲ组);综合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各组患者之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263例患者无狭窄95例,有狭窄168例,狭窄率63.87%,其中Ⅰ组66例(25.10%),Ⅱ组57例(21.67%),Ⅲ组45例(17.11%);共278处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颅内动脉狭窄共119处(42.81%),颅外动脉狭窄159处(57.09%);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见(82处),而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54处)。2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吸烟、高纤维蛋白原(FIB)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低ApoA-Ⅰ与头颈部动脉粥样狭窄负相关,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高血压(5.463,2.74510.872),吸烟(3.675,1.92110.872),吸烟(3.675,1.9217.031),FIB(3.672,1.8177.031),FIB(3.672,1.8177.418),ApoA-I(0.295,0.1347.418),ApoA-I(0.295,0.1340.652)。结论 1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率高,尤以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居多。2脑梗死患者合并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累及颅外动脉主要是颈内动脉颅外段,而颅内动脉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颅内外动脉狭窄并存多见于多支病变。3年龄,吸烟,高血压,高FIB,低ApoA-I是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该危险因素有可能降低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发生率。4合并高血压、吸烟及颈动脉斑块人群更加容易发生颅内外动脉并存狭窄,而合并有高甘油三酯患者易发生单纯颅内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小脑出血误诊一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易被误诊。现将临床中遇到的一例小脑出血病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误诊啄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但也常有血管闭塞而无临床症状者称为无症状性脑梗死。而利用股动脉穿刺进行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直观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病理学基础。笔者对我院7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叶钦清 《内科》2009,4(5):823-824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动态、全面地观察脑血管的血流情况。是评价脑血管的“金标准”。而脑血管造影是一项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我院神经内科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8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3年来笔者收治曾被长期误诊为梅尼埃病的患者30例,均进行脑磁共振血管造影(脑MRA)检查。结果发现所有病例椎-基底动脉系统均显示有异常,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影像学检查,同时原有的影像学检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像学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联合应用MRA和BAEP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目前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基底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F)等辅助手段,单独应用其中某种辅助手段对该病的诊断的研究较多〔1,2〕,但联合应用MRI和BAEP的报道不多。本文联合应用MRI及BAEP动态观察脑干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责任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资料,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188例,脑梗死116例,判断责任动脉,测量其狭窄段长度和狭窄程度.结果 在304例患者中,227例(74.7%)可见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193例(85.0%)可判断责任动脉,其中104例(53.9%)为单纯颅外动脉、70例(36.3%)为单纯颅内动脉、19例(9.8%)为颅内外动脉串联病变.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97/116,82.9%)显著高于TIA组(130/188,68.8%)(P<0.01).TIA组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发牛率(26/107,24.3%)显著高于脑梗死组(6/86,7.0%)(P<0.01),脑梗死组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发生率(28/86,32.6%)显著高于TIA组(22/107,20.6%)(P<0.01),但IIA组责任动脉狭窄长度和程度与脑梗死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组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较IIA组更多见,TIA组以后循环颅外血管病变多见,脑梗死组以前循环颅内血管病变多见,而脑缺血程度与责任动脉狭窄程度和长度无关.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伴发病之一,以发作性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常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本文拟总结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