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运用基石哲学,从“是”、“式”两个方面论述经络本体.基石哲学包括属性、本体、基石、概念、符号五要素,以及“属性—本体”、“本体—基石”、“基石—概念”、“概念—符号”四个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琦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10):2604-2606
中西医是医学领域两个不同的体系,由于产生的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及所经历的社会发展道路不同,二者在认识路线、思维方法、诊疗模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医以宏观整体认识生命现象,西医以还原分析为特征;中医以气一元论为生命观,西医以身心二元论为生命观;中医以时间为本体,西医以空间为本体;中医注重功能与关系,西医注重实体与结构;中医注重动态变化,西医注重静态观察;中医是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西医是形式逻辑加实验的思维方法。在人类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今天,中西医学应走"和而不同",和谐共存,优势互补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西医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西医所讲的胃癌指原发于胃的恶性肿瘤,从脏腑经络辨证上看与中医"胃"病并非等同。分析胃癌发病的症状特点,发现其与"肝""脾"二经密切相关。所以认为胃癌以西医胃为病变核心,在复杂多变的病情变化中,以中医脏腑经络辨证为基础,把握主要病机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辨证,便不会迷失诊疗方向,且对其治疗可以"温阳散寒"为核心治则。  相似文献   

4.
贺新兰  焦琳  毛强健  钟根平 《河南中医》2019,39(11):1759-1762
依据经络医学理论,笔者导师提出经络证候与经络诊察互参,并进行辨经的思路,即"经络证候—经络诊察—辨经"为针灸临床诊断思路。针灸治疗少阳腰痛应明晰西医诊断与中医辨经思路、重视经络腧穴诊察、调结构与调气血相结合、重视针刺阳陵泉。  相似文献   

5.
从科学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驳斥了中医是伪科学的谬论。通过对人类文明知识体系的描述,阐明了中医在其中的地位,指出中医是具有浓厚艺术色彩的系统科学。基于太极图和钱学森空间划分理论,将中医与西医进行了比对,认为夯实中医的科学基础需要中西医相向而行。结合训诂之法从意象、科学、哲学三个层面指出"经络为隙,腧穴为空",揭示了经络和腧穴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实质。同时提出将汉字六书和英语构词法相结合对中医术语进行翻译,可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话语体系,有助于深化对中医科学内涵的理解,从而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宋铮  郑晓红 《中医杂志》2018,(6):459-463
中医自然观是中医学在实践中形成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总体性认识,气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概念和中医学的理论基石,气对中医自然观的形成、内涵、性质与价值具有重要的影响。气是中医自然观形成的哲学基础,是中医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素。中医自然观认为,气是自然的本体,同时还是中医自然观所包含的自然认识论的认识方法、自然价值论的价值评价标准、自然伦理观的伦理载体,气决定了中医自然观的非结构性质,是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自然观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学习过中医基础理论的人都明白脏腑之间的功能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如果不理解经络、中医的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就像空中楼阁一样虚无漂渺。现代人由于没有认识到经络,才错误地寻找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之间,本来就不存在的诸多对应关系,或者用西医的理论曲解中医的概念。机体保持统一协调,神经体液的调节的确非常重要,尽管这样,机体的许多生命现象还是无法解释,必然还存在另外一个无形的自组织调节体系——经络。  相似文献   

8.
研究和构建中医脑病学本体既是中医脑病神经信息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全球范围内实现人体大脑知识共享的前提。本文在分析本体含义和本体谱的基础上,参照中医脑病学的理论体系,复用已有中医学本体和国外生物医学领域本体,构建了包括概念及其概念间相互关系在内的中医脑病学本体,并对中医脑病学本体构建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层次性、模糊性、差异性和兼容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中医脑病学本体的构建和应用为中医脑病临床信息采集、分析、交换和共享提供了基础性的技术支撑,对于加强国际社会对中医的理解和认识、促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床数据是开展临床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是临床数据的载体,其完整性与规范性是获得高质量临床数据的重要前提。分析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质量的基本要求及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在完整性、规范性、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常见问题,提出利用本体技术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并总结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构建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构建临床常用术语应用技术体系、建立中医临床术语标准规范、获取中医临床常用术语、建立中医临床常用术语本体关系、进行本体验证与可视化。从本体的角度对中医临床常用术语进行概念识别与描述,建立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消除中医概念及其关联关系的不明确性。  相似文献   

10.
李甲民  滕晶 《江苏中医药》2019,51(11):11-13
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临床实践证明从经络调节五神偏颇每能获得良效。基于中医五神理论进行经络调神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归了《黄帝内经》的原旨,亦是中医医学模式建立的基石。"神机"与"气立"是经络调神的理论依据,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调治将五神按照神、魂魄、志意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辨证分析。"神使"是经络调治的前提,而经络调神的靶点多在肌腱附着处、肌肉交界处、关节附近。重新深化完善中医五神理论,挖掘基于中医五神理论的针刺调神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桑涛  马惠昇     宋毛毛  杨振江  王媛 《陕西中医》2021,(5):638-641
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属痹症范畴,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又称“五十肩”“冻结肩”“肩凝症”,临床西医常采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关节镜、局部封闭术等治疗,中医常规采用毫针针刺十二经穴联合推拿及理疗等保守治疗。马惠昇老师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及阅读古籍,认为肩周炎的病位在经筋,病机以外感风寒湿邪、体虚筋脉失养、外力创伤等以致经筋痹阻,不通则痛为主。毫火针齐刺经筋联合中药口服治疗可以更好地温阳散寒,激发人体阳气,活血通筋,迅速消除或改善“不通则痛”的症状,且疗程较短,价格低廉,易为患者所接受。故临床上常采用“温通经筋”法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现结合临床病案将马惠昇老师治疗肩周炎的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临床高级中医师中医原创思维内涵认知现状及差异形成原因,以期为中医原创思维的发展和培养提供数据支持和理性参考。此研究采用中医原创思维课题组专家编制的问卷,分别从“象”“数”“形神气”“阴阳五行”“分类法”“跳跃性思维”6个层面针对中医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临床中医师对中医原创思维中“分类法”“形神气”“阴阳五行”和“象思维”在整体思维层面及核心概念认知方面更为重视。不同背景的临床医师对中医原创思维内涵认知存在差异,其中职称越高、学历越高、中医专业背景、工作在综合性医院、工作范围更广泛的医师对中医原创思维概念的重视程度和认同度越高。应当加强“数”概念认知学习,将中医思维内核纳入西式思维构架,从而提高临床进修质量、增加多学科交流机会、继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促进科教走进临床,提升中医原创思维的认知和培养。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传统医药的共性事项、总体情况和各国传统医药的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传统医药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是一个多元医学体系并存,而传统医药基础深厚,且影响力深远的地区。世界三大传统医学体系——中医学、印度医学、希腊—阿拉伯医学都形成于亚洲(分别在中国、印度和西亚)。本文拟就亚太地区的传统医药体系及传统医药在亚太各国的现状作概括性描述。全文分上篇、下篇两个部分。《上篇·总论》叙述传统医药的共性事项和总体情况;《下篇·各论》分地区叙述各国传统医药的基本状况,包括传统医药的应用状况、政策法规、医疗、教学、科研、产业等各方面。各篇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任脉与脑相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祖国医学的角度探讨任脉与脑相关。方法:根据任脉循行,从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阴阳平衡学说等理论,推测不仅督脉对脑缺血损伤有修复作用,任脉在脑缺血损伤中可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论:我们推测任脉与脑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中医象思维的内涵与挖掘的过程中,疏理象思维的中医原创思维的基础上,对象思维概念进行中医哲学的诠释和解读,抽提象思维的表述方式和中医象思维范式的特点,以中医原创思维理念为指导,依据"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据证言病,病证结合,法依证出,方证相应"的中医诊疗模式,探讨象思维医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西医学习中医,简称"西学中",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教育模式,60余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正确的,为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学中"是符合实际需要的,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但"西学中"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职业和专业背景,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西医学生而言,应在本科教育中根据专业背景分层次设立中医学课程.西医临床医生主要通过参加政府认可的"西学中"培训班来进行学习.对于护士而言,医院或科室可以组织中医专题培训以提高其中医护理技能."西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应纳入顶层设计,完善政策,合理规划,使这种教育模式焕发出新生命,创造出中国特色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胃不和则卧不安”最早载于《素问·逆调论》,该理论为失眠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然医家们对其解读却不尽相同。通过研读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深入探讨其原理。“胃不和”指足阳明胃经经气不顺,逆而上行; 而“卧不安”,既有医家认为是指喘而不得卧,亦有医家认为指睡眠不安,而后者更令人信服; 中医病机方面,主要从气血失调、实邪壅滞、肝胃不和、足阳明胃经逆乱等方面进行论述; 西医原理方面,主要探索了脑肠轴系统中脑肠肽、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影响睡眠的机制。通过探讨何为“胃不和” “卧不安”以及“胃不和则卧不安”的理论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失眠拓展诊疗思路,更好地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中医称之为"消渴"。中医药膳食疗历史悠久,是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医食同源""药食同源"为中心,寓医药于食,从而达到保健养生、防治疾病的目的。文章就近年糖尿病中医食疗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