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2011年通过网络系统向广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112例中药ADR报告,按患者基本情况、给药途径、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ADR共涉及26个品种,中老年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42.68%);注射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3.75%);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50.97%);用药当天发生ADR的比例最大(54.47%).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内容和统计资料是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指导合理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10年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出现ADR的类型、主要临床表现和药物分布情况,了解ADR的发生几率,提醒医务人员,在使用药物时,要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在使用不良反应发生几率高的药物时,一定要加强监控,注意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010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类型、药品分布、临床表现、发生时间,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各类药物发生ADR的几率。结果:各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同的,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因此临床在使用这类药物时,一定要多加小心,正确用药,合理用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在某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对某院2014-2016年使用中药制剂的582例住院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疾病种类、用药类型、用药品种、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临床表现等。结果:582例患者共涉及25个科室、350种疾病,主要涉及血管、心脏、脑、肺、肝、乳腺、肾等多个系统器官;使用中药剂型最多的是注射剂(52.92%),其次是冲剂(17.53%)和片剂(16.64%);ADR发生率最高的剂型为注射剂,占3.45%;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ADR最常见的表现为全身性损害(33.33%),主要临床表现为过敏样反应、发热、静脉炎、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住院患者使用中药制剂品种较多,用药基本合理,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沧市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临沧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中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05例ADR报告中,医师上报的ADR比例最高(63.3%);女性(55.8%)发生率高于男性发生率(44.2%),年龄在15-44岁发生率最高(47.9%);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97.6%),结果多为痊愈或好转;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发生的ADR最多(81.6)%;引起ADR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79.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累及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张杨  刘若实  杜立阳  刘艳  刘悦 《光明中医》2012,27(5):1027-1029
目的 了解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自发呈报的437例中药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因果关系评价中很可能居多,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累及系统、器官、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应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与管理,降低其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总结某院2009~2010年住院患者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以提高医护人员对安全用药的重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2010年通过全国ADR监测网络系统向福建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20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药品种类分布、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6例ADR中,男女比例相近,〉60岁患者80例(38.83%),其中中药制剂ADR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主要在皮肤及其附件69例(33.49%)。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诱发的特点和相干因素,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根据性别、年龄、给药路径、怀疑药物品种和临床表现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集的489例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利用Excel 2003和SPASS 13分析。结果:在489例ADR中,女性患者的人数略高于男性,男女比例是0.85∶1;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ADR高发人群;抗菌药物诱发的ADR居榜首,中药针剂排第二;ADR以损伤皮肤和附件最为常见;静脉给药路径造成的ADR概率最高(占82.41%)。结论:应加大监测抗菌药物和中药针剂安全性的力度,提升临床规范使用药物的水平,使不良反应重复发生的概率明显减少,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2009年临床正常使用药品治疗疾病后,出现ADR的类型和主要临床表现,了解ADR的发生与用药时间、给药途径的关系,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时,要合理用药,正确用药,护理人员要规范操作,要高度重视ADR对患者所造成的伤害。方法对我院2009年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时间、给药途径、静脉滴速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药物ADR的发生与用药时间、给药途径、静脉滴速的关系。结果药物发生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无关、与给药途径、静滴速度有关,且西药的发生率高于中成药,注射用药高于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规律,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上报的156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时间、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均可引发ADR;药品以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91.03%);大多数ADR在初次用药出现;涉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发生ADR最为常见。结论做好ADR监控,及时有效的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药物种类和剂型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医务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的关注。为了掌握湖南省常德市喹诺酮类药物ADR的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ADR的发生率。现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92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临床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ition,ADR)的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全院临床科室ADR报告中涉及的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ADR的发生率高于男性,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临床表现皮疹,局部红肿、红斑、搔痒、头晕、头痛、发热、出汗、寒颤、胸闷、气促心慌、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结论 合理理使用抗菌素;使用中药针剂时需辩证用药,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严格控制剂量和滴速,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ADR的监测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收集到的71例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发生ADR的患者中,男性、女性性别构成比分别为65.5%、34.5%,男性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中,〉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27.59%;引起ADR的药物以抗感染药为主,占34.48%;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呼吸系统损害、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位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前三位。结论应加大ADR监测力度,及时通报ADR相关信息,提高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9年上报的34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既往过敏反应史、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46例报告中,怀疑药品涉及146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最多,占33.53%,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5.90%;超过60岁的老年患者ADR发生率最高;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26.27%。结论:医院应积极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评价工作,特别要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加强临床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2010年1至12月收集上报的中成西药联合使用118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118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人所占比例最大,占33.9%.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品品种:抗生素、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较高.结论:通过探讨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08~2010年临床科室上报的55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按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的ADRs报告例数位居第1位,为308例,占55.20%,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引起的ADRs最高(122/308,39.61%);皮肤及其附件ADR发生频率最高,为198例,占31.88%。结论:应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意识,从而减少、避免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严汝庆 《中国药学杂志》2013,48(10):830-831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4年期间收治的102例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结果 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20~60岁的患者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口服给药;给药剂量为400 mg时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联合用药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独用药患者高;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皮疹最为明显;102例患者经及时给予停药、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好转。结论 左氧氟沙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并掌握其发生的相关因素,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临床不良反应的深入分析,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提高医院医疗管理质量.方法:对20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98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l57例(75.4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不同类型药品的不良反应(ADR)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为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9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新发严重不良反应占14例,新的一般不良反应占8例,严重不良反应占57例,一般不良反应占220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以消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男、女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中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肿瘤药物和抗菌药物。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合理用药是降低ADR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市56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66例ADR中,男性比女性多,19~39岁患者发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龄段;药店比其他药品生产和使用单位上报的ADR多,注射剂、片剂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消化系统症状最多,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次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市566例ADR报告从患者一般情况、上报单位分布情况、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66例ADR中,男性比女性多,19~39岁患者发生的ADR多于其他年龄段;药店比其他药品生产和使用单位上报的ADR多,注射剂、片剂引起的ADR比其他药品高;ADR的临床表现上,消化系统症状最多,皮肤及附件的损害次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