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薛己外科著作及相关文献研究,发现其在外科疾病诊治中对中医学的各种辨证方法,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均能娴熟应用,临病综合多种辨证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炎属中医学“面瘫”、“口眼歪斜”范畴,系临床常见病之一。于1997年2月至2003年3月我们共收治周围性面神经炎128例,根据中医学经络理论和神经病学进行辨病辨证相结合取穴,运针施治[1],共诊治周围性面神经炎1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医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学认识疾病、辨证施治的理论核心。虽然皮肤病辨证与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但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观念的运用,这对于提高辨证水平和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1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五脏六腑是构成和发生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脏腑与肢体、五官通过经络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它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仲景先师《伤寒论》中的六经分证论治及针药结合应用,就是经络学说与辨证施治相结合的典  相似文献   

5.
舌针是利用舌的器官特性及五脏六腑的经络联系,依据中医学理论在舌的界定部位辨证针刺,而达到调理经络脏腑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习管遵惠老师经络辨证经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指导针灸临床诊治的基本法则.中医辨证方法主要有: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诸法各具特点,运用各有侧重,但就学术渊源及理论内容而论,经络辨证是基础,脏腑辨证是核心,八纲辨证是纲纪.导师在多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尤其重视经络辨证.现将导师经络辨证的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辨证用药”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意义及实践应用。方法:通过理论探讨和临床实例,对中医辨证用药理论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重要性、实用性进行论述和论证。结果:辨证用药是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诊治的核心内容;临床诊治中辨证用药的准确率越高,疗效越好,反之则越差。结论:辨证论治、辨证施药是中医学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生命线,是衡量医生诊疗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的客观标尺,故中医诊治疾病时应注重运用好“辨证论治、辨证用药”的理论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临床针灸诊治不仅要辨病、辨经、辨证,还要辨辅助检查。辨证论治既是中医学临床的基石,也是针灸临床诊治的基础,临床针灸将脏腑、经络、八纲等辨证方法紧密结合,借助现代辅助检查,使理、法、方、穴、术紧紧相扣,一线贯穿,做到如《灵枢·官能》中言:"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指导理论,而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一种综合性的,临床辨证方法。笔者仅以病案举例的方式谈一谈经络辨证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针灸医师的关注,重新审视经络辨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对四诊收集的症状和体征加以归纳,明确病位病性,指出病属何经何证的诊断方法。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生理情况下运输气血,濡养全身,快调人体阴阳平衡;在病理情况下能够抗御外邪,反应症状。因此经络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标幽赋》曰“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笔者复习古今文献,将经络辨证归纳为四种方法,用于临床行之有效,总结如下:1、根据经脉循行路线及分布特点进行经络辨证《灵枢·经脉篇》、《…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从脏腑辨证入手,选穴配穴也多用俞募、原络,往往忽略了经络辨证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医者根据经脉所属、所络及循行所过、所系,对相关经络循行路线切按、查压,通过特殊反应点进行循经选穴,配穴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经络辨证作为指导针灸临床的重要理论,具有辨证治疗简洁实用,疗效确切肯定的特点,不论是外的筋肉疾病,还是内的脏腑疾病,均可采用经络辨证治疗,提示临床应重视经络辨证的学习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黄和  马臣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5):111-112
经络是联系沟通体内脏腑与体表形体官窍的纽带,经络系统作为人体的信息传导网络,可感受来自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并按其性质、特点、量度等传递到相应的脏腑组织和官窍肢节。脏腑病变通过经络所反应于体表相应的官窍和部位的各种症状和体征,正是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本文例举3例具有特殊临床表现的病案,说明经络脏腑辨证在诊断急危重症及疑难病中所具之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梁繁荣  曾芳  唐勇 《中国针灸》2008,28(8):551-553
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临床的核心理论.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简单地套用中医内科的辨证体系,难以体现针灸理论的核心和治疗的特色.构建针灸临床辨证体系应牢牢把握针灸自身的特色和规律,以经络辨证为主体,以部位辨证为重点,以八纲辨证为指导,以脏腑辨证为补充,并在临证时重视腧穴特异性的运用,这样才能体现针灸理论的独特性,确保针灸辨证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形成了较完整的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整体性原则、辨病结合辨证原则为指导,以脉证合参为主要方法,理法方药一线贯连的辨证论治体系。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家名老中医姜良铎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善于从经络辨证理论出发,从整体状态辨治,创立了"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该文率先对姜良铎教授在门诊患者辨证论治中经常采用的三焦经络瘀滞理论进行了中西医临床特点研究总结,探讨其内在规律性。文中首先对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然后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姜教授诊断三焦经络瘀滞的279例患者的中西医疾病特点。通过该文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三焦经络瘀滞患者女性多见,多见于中青年人群,病程迁延,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常见,其现代西医疾病诊断与传统中医辨证症候群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三焦经络瘀滞症候群表现以热证状态居多,中年患者是三焦经络瘀滞的常见患病人群,西医诊断的相关信息有助于诊断三焦经络瘀滞。  相似文献   

16.
论经病、络病的异同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伯  肖延龄  赵春玲 《中国针灸》2004,24(4):269-271
目的:阐明经病与络病证治异同,为临床治疗二者病变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从经与络在生理和病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对经病与络病进行区分.结果:经与络是两个概念,经病与络病虽有共同之处,但二者又各有其特点,互相不能包含.结论:经病与络病是两个不同的病变范畴.  相似文献   

17.
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希言  马巧琳 《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5,137
从经络循行、功能作用、临床治疗3个方面,论述督脉与脑的密切关系,从而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现代实验研究的有关资料,也证实了督脉与脑的内在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也完善藏象经络学说。  相似文献   

18.
丁宇  石现  关玲  杨卓  白晶  张伟平 《中国针灸》2007,27(1):31-33
目的:探索诊断经络寒热的客观化方法。方法:采用康威人体经络特性分析系统,检测分析寒证、热证患者各40例和40名正常人的十二经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结果:伏安特性曲线的曲度和经络寒热有很大的相关性,曲度越大,经络越偏向于热;曲度越小,经络越偏向于寒。同时发现伏安特性曲线的曲度和经络自身的寒热属性有很大的相关性,经络属性偏热的,其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曲度大;经络属性偏寒的,其原穴的伏安特性曲线曲度小。结论:本法可以用于建立和完善经络的寒热辨证,为临床针灸治疗中选取穴位、补泻手法、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六经为百病立法",类症辨析,首分六经;谨记条文,方证对应;深化理论,紧抓病机;洞察因果,移方易治;经时合方,唯效是务。六经辨证涵括八纲、脏腑经络、气血化生、气机升降等,又非上述任何一种可取代,乃具有自身特点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辨六经所属具有分型定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Wang JY 《中国针灸》2010,30(12):1021-1024
介绍王居易教授经络理论临床辫治要点及临床运用体会.经络气化理论运用于临床,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认识与掌握六经与六气、六脏、六腑之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就能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将经络气化理论贯穿始终;在诊疗过程中,坚持察经、辨经、选经、择穴4个步骤.列举了运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方法,对难治性疾病--丘脑病变进行经络诊察辫治的临床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