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从肝郁血瘀病机立法拟方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口服维酶素片、多潘立酮片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药物的基础上加服中药煎剂疏肝活血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 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体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中医肝郁血瘀立法拟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可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1~2004年间,笔者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化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0例,其中24例伴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简称IM)或不典型增生(简称ATP),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6年以来,运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4例,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均为门诊病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35~68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2个月。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之诊断,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胃镜确诊... 相似文献
5.
6.
7.
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建中汤治疗,设立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作比较观察.3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及胃内窥镜下病理变化.结果:加味建中汤的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改善均十分明显(P<0.05).结论:加味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9.
消痞颗粒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黏膜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海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102-103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40例口服奥美拉唑基础上加服黄芪建中汤,治疗1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率86.0%、治疗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9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性,临床治愈率高,而且治疗期间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辨证论治、固定方剂加减治疗、中成药治疗等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指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没有统一参照标准,宏观、微观认识不统一,需加强中医药研究,开拓新的有效方药,中药剂型治疗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对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痊愈35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萎缩、炎性程度、肠化生及非典型增生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胃脘部痞满、嗳气吞酸、纳呆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缓解作用。益气养阴活血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自拟健脾益气,养阴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维酶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萎缩性胃炎,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的重要环节。西医临床至今仍缺乏有效的逆转CAG伴IM和Dys的治疗手段。中医开展CAG伴IM和Dys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证实,中医药可有效治疗萎缩性胃炎,并使部分IM和Dys减轻或消失。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缓慢,病情复杂且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笔者就近几年来国内中医药界对CAG治疗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中医辩证施治,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痊愈10例,占16.67%,显效12例,占20.0%,有效15例,占25.0%,无效23例,占38.33%,总有效率为61.67%;治疗组60例患者,其中痊愈20例,占33.33%,显效21例,占35.0%,有效16例,占26.67%,无效3例,占5.0%,总有效率为95.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春玲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94-29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疾患.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食欲下降、消瘦乏力、上腹部疼痛、胀满,后期可见营养不良、贫血、齿龈萎缩等,其病程长,不易治愈,部分可转变为胃癌.胃镜和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由于本病以慢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所以概括为中医的胃痛范畴.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其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系统药理学、分子对接系列研究方法,针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专利复方进行用药规律挖掘,进而预测不同功效中药治疗CAG的潜在作用靶标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系统提取干预CAG的中药复方,综合文献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UniProt数据库获取重点功效药物有效成分与靶点;基于GeneCards、DisGeNet、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MalaCard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Reactome数据库获取CAG潜在靶点与通路,通过R Studio 4.1.2实现基因本体论(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基于STRING 11.0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Vina 4.2.6对关键靶点和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提取治疗CAG复方228个,分析用药规律,药性多温、寒,药味多苦、甘,归经多脾、胃、肝;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补血药为重点功效药物。对比不同功效药物对应靶点与CAG靶点,发现中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