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大国教授是深圳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杨教授长期从事肝病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正肝方是杨大国教授经40余年潜心研究及临床验证的、根据慢性肝炎发生、发展、转变的基本规律而创建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方。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杨教授多用此方加减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前病变等具有正虚邪恋体征的相关病症,临床疗效满意。该方充分体现了杨教授采用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学术思想,兹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文鸽  刘四清 《河北中医》2008,30(2):161-162
半夏厚朴汤为《金匮要略》中张仲景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后世俗称“梅核气”)用的经典处方。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组成。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肝病常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纳差、呃逆、腹胀等症状,以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每获良效,兹举验案3则如下。1肝癌介入  相似文献   

3.
卢秉久教授系辽宁省名中医,肝胆病专家,在肝胆病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随诊,收益良多,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以供同道中人参考.案1 黄疸周某,女,55岁,初诊日期:2010年12月9日.10天前体温39摄氏度,于某院急诊静点左氧氟沙星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儿难治性咳嗽病案的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于治疗小儿难治性咳嗽的认识,适时运用健脾消积法、疏肝降逆法治疗,常常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6.
李发枝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专家组组长,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名老中医,从医40余年,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在肝脏疾病的诊治方面更是颇具慧眼,李老临床喜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从肝脾着手调治现代肝病,疗效确切。现将李老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现代肝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就程志清教授治疗高血压的部分代表性验案作一简要小结与分析,以与同道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戴恩来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例验案。  相似文献   

11.
<正>难治性皮肤病是指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发病率较高,难以有效治愈的一类皮肤疾病[1]。目前西医治疗此类疾病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方案,若药物使用不当易产生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差。中医药治疗难治性皮肤病具有独特优势。解毒散结汤是第三批江苏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根林教授临床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方,由经典方二陈汤化裁而成,具有解毒化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六味地黄汤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决》,该方由地黄、生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六味中药组成,原书用治小儿肾虚所致诸证.该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崔氏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减桂枝、附子而来.六味地黄丸的创立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很大的启发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笔者从事病毒性肝炎治疗多年,临床常常辨证加味应用六味地黄汤于肝病的治疗,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难治性癫痫(RE)病机复杂,易于反复,朱文浩主任医师注重情志内伤对RE患者体质的影响,在治疗上重视“脏气不平”这一发病基础,从“气郁血瘀”角度分析,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进行治疗,临床上取得满意疗效。该文选取2则医案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肝病治验4则     
1 急性黄疸性肝炎 雷某 ,男 ,2 3岁。目黄 ,尿黄 ,右胁胀痛 ,纳差 ,口苦 ,烦躁失眠 ,大便秘结 ,舌质红、苔黄腻 ,脉细弦。肝功能 :AL T>2 0 0 U ,TBIL 80μmol/ L。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曾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 ,效果不显。辨证为湿热蕴肝 ,胆失疏泄 ,治以清胆利湿 ,方用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枳实、厚朴、郁金、川楝子各 10 g,生大黄、甘草各 6 g,丹参、山楂、鸡内金、蛇舌草各 15 g,守方加减近月而愈。2 肝脓疡 李某 ,女 ,42岁。 10 d前发热 ,伴恶寒 ,右胁疼痛 ,口苦 ,咽干 ,尿赤 ,在当地用抗生素等治疗 ,仅发热恶寒已除 ,舌红…  相似文献   

18.
膏方起源于宋代,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以上海、江浙一带较为流行。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善用膏方治疗肝病,疗效较佳,今举验案3则及其用方体会,  相似文献   

19.
连建伟  李凯平 《中医药学刊》2006,24(11):1978-1978
膏方起源于宋代,是中医药传统剂型之一,目前以上海、江浙一带较为流行。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全国老中医药:争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连建伟教授善用膏方治疗肝病,疗效较佳,今举验案3则及其用方体会,与医林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20.
<正>“瘀热”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首先系统阐述了“瘀热”病机,其认为“瘀”与“热”皆为瘀热形成的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两者相互影响;“热”包括外感及内伤之热,有深浅、轻重之别。从卫气营血理论分析,肝病后期,邪入营分,或因热郁化火致瘀,或因湿热蕴结致瘀,或因久病体虚致瘀,终致瘀热互结,相合为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