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洁 《陕西中医》2009,30(6):675-675
目的:观察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化痰汤(红景天、黄芪、赤芍、丹参、葛根、川芎、白术、天麻、半夏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并设对照组采用眩晕停口服治疗5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风痰浊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中药煎剂息风化痰通络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息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肝风痰浊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柴芩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加用自拟方柴芩止晕汤。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快(P0.05)。结论:自拟方柴芩止晕汤能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眩晕1号方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自拟眩晕1号方合西比灵组,对照组为单纯服用西比灵组,疗程各为60d,并每组各完成80例。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能明显改善症状,并使LVA(左椎动脉),RVA(右椎动脉),BA(基底动脉)值增高,且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29例,显效4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25%;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4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眩晕1号方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原则,用自拟"化瘀通络汤"为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5例,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福  史嵩海 《吉林中医药》2013,33(7):688-689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采用自拟化痰活血定眩汤(方药组成:姜半夏、天麻、川芎、水蛭、陈皮、白术、茯苓、泽泻、三七、葛根、刺五加、白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并设对照组活血化瘀、涤痰定眩,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0.3%,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活血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显著改善心脑血供而达到治眩之效.  相似文献   

7.
鲍继奎  厉秀云 《陕西中医》2012,33(6):669-670
目的:观察天麻定眩汤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自拟天麻定眩汤(天麻、黄芪、党参、葛根、赤芍药、升麻、川芎、川牛膝、桃仁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59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和西比灵治疗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92%,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TCD检查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方剂具有扩张脑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之功能,故治疗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祛痰活血汤”治疗,2组均以lOd为1个疗程,1疗程后休息7d,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芪归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8月-2001年8月,笔者以自拟芪归止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予眩晕汤口服,对照组予尼莫通口服。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显著。两组椎-基底动脉血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眩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补阳还五汤,并随证加味治疗,1剂/d,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37例和马来酸依那普利组(对照组)37例,均治疗4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和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治疗组NO的升高却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够升高患者血清NO水平,从而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及病房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组(30例)用药同对照组并配合针刺治疗,两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恢复(11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无效(1例);对照组基本恢复(4例),显效(7例),好转(14例),无效(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针刺结合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蠲浊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1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蠲浊汤治疗,对照组104例予盐酸地芬尼多片治疗。2组均治疗15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VS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VA、RVA、BA的收缩期VS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蠲浊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简述中医文献对眩晕名称的记载与认识,并从现代医学对眩晕与头昏、头晕及晕厥进行了鉴别。眩晕病位在头,病机关键是痰饮作祟。从张志远教授治疗验案阐述了升清降浊法治疗眩晕的经验及治则方药,介绍了升清降浊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对照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眩晕证候诊断与疗效评价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肝肾不足证的眩晕患者120例进行证候构成指标分析,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高血压病各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设计方法,在基础治疗的同时两组分别给予眩晕宁片和模拟剂,疗程结束后根据积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不同疾病、病程、病情轻重的证候构成指标各有特点。分层评价本组病例中医证候疗效显示,高血压病眩晕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病程1年以上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眩晕较重的患者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病证结合的证候诊断标准,以疾病、病程、病情分层完善临床试验设计,才能客观评价证候用药的适应症,进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近20年来发表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上的运用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Revman 4.2.1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94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但其方法学质量均较低。Meta分析降压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2(Random)为2.27及95%CI:[1.60,3.23];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合并效应量R2为3.16及95%CI:[1.72,5.76];纳入文献中安全性评价合并效应量R2为0.32及95%CI:[0.14,0.72]。结论: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平肝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210例,按照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5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症状、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肝肾功能、三大常规的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改善症状,纠正血脂、血糖代谢紊乱,降低血液黏稠度(P<0.05,P<0.01);肝肾功能和三大常规均无异常变化。结论:平肝降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平眩汤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 ,将 6 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和对照组 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平眩汤 ,疗程均为 15天。结果 :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以及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扩张椎 基底动脉、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