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为血液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因病机复杂,归于中医"虚劳""髓劳""血积""癥瘕"等范畴。情志因素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百病结皆生于气、肝为五脏之贼、肝主藏血、肝主疏泄,为从肝论治提供了理论基础。临证中,根据疾病的治疗过程,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化疗前期、化疗期、化疗后期三个不同阶段,化疗前注重疏肝理气、清热解毒,为化疗提供基础;化疗期间注重调肝健脾、和血通络,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化疗后注重柔肝补肾、滋阴潜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治肝最终达到五脏安和,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课题组在临床治疗中坚持辨病、辨证相结合,以肝脏为中心,同时兼顾与其他脏腑、气血之间的关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梅建强教授在"肝体阴而用阳""血气者,人之神""阳气者,精则养神"的中医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产后抑郁症"血虚肝郁,阳郁不达"的病机特点,治疗上主张从肝论治,提出"养血柔肝,通阳散寒"的治疗原则。此外,本文还整理介绍了梅教授多年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用药经验和临证心得。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MC)属中医学"便秘""腹胀"等范畴,西医无特效治疗方法,而中医则可通过宏观辨病、微观辨证之原则及独特优势,弥补西医在治疗上的不足,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对各名家、学者治疗结肠黑变病的经验总结,归纳出从活血祛瘀论治、从益气养阴论治、从温阳通便论治、从肝脾论治、从脾胃肾论治等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对MC...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善于调肝者,乃善治百病。"肝能够调畅人体气机、促进血液运行、影响人情志变化,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影响,肝生理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功能才能协调有序进行。若肝失疏泄、藏血功能异常,则人体气血失调,五脏不安,发为诸病。同时,诸病亦可影响人体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失调,从而影响肝脏功能。故医者当究其病因,理其病机,从疏肝、养肝、清肝、平肝等方面进行调肝以论治,则百病皆可得治。  相似文献   

5.
儿童多动症(以下简称多动症)是临床多发病、难治病,中医治疗本病有其优势。一是多动症从疳论治。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多动症患儿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疳证表现,辅以从疳论治能提高疗效。多动症患儿的营养、消化功能改变以往中西医也已有发现。二是多动症从疳论治原理探讨。传统对多动症、疳证的病机、证候认识有较大差别,主要从阴-阳角度认识,其辨证多离不开"阳亢""热""火"。疳证则主要从脾虚、脾胃纳运功能失调角度认识;多动症辨证离不开"阳""火",主要原因在于其临床表现以"动"为主要特征,但"神不足"也是多动症"动"的主要原因,所以多动症之"动"除"阳""火"之外,"气虚""阳虚""精亏"等"阴证"也应占重要地位。疳证之脾虚、脾胃纳运功能失调,正是加重或者导致"气虚""阳虚""精亏",所以多动症与疳证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辅以从疳论治。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般主张从心论治,但笔者在临床上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有关,故多从肝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兹谈点肤浅认识。1 肝失疏泄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古人认为肝藏血,血舍魂,因为肝性喜疏畅,如果肝气郁结不伸,容易发生多疑善怒,以致神魂不安,成为狂妄之病,或者由于悲哀过度,也会引起神志失常,失去判断能力。《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  相似文献   

7.
颈源性眩晕多由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中医多从"眩晕"角度论治。根据对《伤寒论》"厥阴病"原文的分析,从"厥阴经""少阳经"论治,为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周雪  张琦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8-121
叶天士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师法仲景,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灵活运用脏腑辨证、奇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理论论治厥证。在脏腑辨证中重视厥阴风木,在奇经辨证中重视冲脉之气为病,在卫气营血辨证中重视火热邪气的传变,并提出"肝为刚脏"的理论,根据肝"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及脏腑生化关系提出"柔肝通络""缓肝息风""潜阳益乙癸""补胃凝肝""补金柔制""益胃阴伏冲气""通补阳明"等治法,以血肉介类味厚之药填补下焦,通补奇经,选用奇经引经药入冲任脉镇冲逆之气,并重视阴液,拓宽后世论治厥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杰老师为国医名师,遣方用药得心应手,擅长治疗内科杂病。文章从感冒发热、眩晕症、肩关节周围炎、过敏性紫癜、干咳、宫颈上皮内瘤变、胃底多发息肉七则内科杂症验案入手,阐释张杰老师运用"脾阳为本""肝脾建中""健脾益肾"等扶正祛邪的思想论治内科杂病的临证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历代医家和中医药多数文献对五脏阴阳、气血虚实治法以补泻论为多。然而对于肝脏,大多医家持"肝常有余""肝有泄无补"之说,仅仅强调肝气易逆、肝阳易亢,肝脏虚证多从滋补阴血论治,从未提及肝阳虚。究其原因:一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体阴而用阳,强调以血为体、以气为用,而忽视了肝阳肝气之不足;二是肝气易于郁结,郁而化火;肝阳易于上亢,故肝病多实热而忽视了肝的虚证。慢性肝炎不能仅局限于"知肝传脾",临床上也易于形成肝阳虚,亦当重视肝阳虚。肝阳虚证的设立既完善了慢性肝炎肝虚证在理论和临床上只有肝阴虚的不足,也弥补了慢性肝炎阳虚证只有脾、肾阳虚的缺陷,同时扶阳暖肝法也是对慢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