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这部著作的深入学习研究,探讨了其对龙骨牡蛎二药的配伍应用规律,两药往往相须为用治疗各种疾病,其二药在临床上应用有其独到之处.主要用于镇静安神,降逆化痰,收敛固涩,滋阴潜阳,突出临床多以生用为主,危急时刻也可煅用,希望此对临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金石类药物质重、性寒、味涩,药专力宏,广泛应用于临床。袁红霞教授临证善用经方,尤善将金石类药物应用于经方之中灵活配伍,认为其质重能平惊降逆调其升降,性寒能清泻郁火适其寒热,味涩能收敛固涩合其性用,如此整方则升降相因、寒热并用、散敛相得。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有效地扩大了厚朴的临床应用范围,临证可配伍解表药表里双解、配伍泻下药泄肠中燥实、配伍降逆药平咳喘、配伍温通药止胸痹疼痛、配伍和胃药消脘腹胀满、配伍化痰药治梅核气、配伍固涩药治阴吹。  相似文献   

4.
张玉岭 《河北中医》2010,32(5):691-692
乌头赤石脂丸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方由花椒、乌头(炮)、附子(炮)、干姜、赤石脂组成。主治阴寒痼结,寒气攻冲之心痛重症,具有温阳散寒、峻逐阴邪之功。方中乌头、附子、花椒、干姜大辛大热,协同配伍,温经散寒,逐寒止痛力极强,治心痛厥逆;赤石脂入心经而固涩心之阳气,温涩调中,收敛阳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牡蛎具有以下特点:1)用量多为9~120 g。2)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平肝潜阳治疗头风、眩晕等,为15~75 g;镇惊安神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为10~30 g;软坚散结治疗良、恶性占位病变、肝胆系疾病等,为12~120 g;收敛固涩治疗汗证、妇人赤白带下等,为9~120 g;制酸止痛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为10~30 g。3)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平肝潜阳配伍鳖甲、龟板、珍珠母等;镇惊安神配伍龙骨、磁石;软坚散结配伍浙贝母、白芥子、莪术等;收敛固涩配伍鸡冠花、龙骨、灶心土等;制酸止痛配伍锻瓦楞、乌贼骨、龙胆草等。  相似文献   

6.
<正>1.17收涩类以收敛固涩,治疗多汗、多尿、泄泻、遗精、崩漏、带下等病证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1.17.1收涩固涩收敛收敛固涩的作用。1.17.1.1收敛固涩收敛固涩以防止体内气血精津液无故流失的作用。1.17.2固表止汗固表敛汗固护肌表以治疗虚证汗出过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有威 《山西中医》1995,11(2):51-52
浅谈收涩药的临床使用太原市北郊区中心医院(030023)王有威关键词收涩药,配伍宜忌收涩药又称固涩药,是指以收敛固涩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因这些药物大多味酸,故又称酸涩药。常用药物有诃子、五味子、乌梅、肉蔻、赤石脂、山萸、罂栗壳、五倍子等。由于酸可收敛、...  相似文献   

8.
酸味药在慢性肝炎中的配伍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味药是指味酸性敛一类的药物 ,具有收敛、固涩、生津之功 ,临床常用其滋养肝肾、强阳摄阴、益气生津、涩肠止泻。慢性肝炎多由急性肝炎迁延发展而来 ,病机责之于邪郁日久 ,湿热羁留不解 ,以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呈现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由于酸味药大多性收敛而固涩 ,对邪毒留恋者 ,临床一般多避而不用 ,唯恐酸收敛邪。笔者认为 ,肝病宜酸 ,贵在配伍 ,故在临床上常用酸味药配伍其他药治疗肝病 ,现举例如下。1 配伍理气药 ,疏养结合 ,动静有度例 1 :顾某 ,男 ,42岁。 1 996年初因乏力食少 ,肝区疼痛 ,经某医院诊为病毒性肝炎。迭…  相似文献   

9.
茏骨为古代巨型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味甘而涩,性平,入心、肝二经,有镇肝潜阳、宁心安神、收敛元气、涩精止汗、固冲止滞之力。牡蛎为牡蛎科动物牡蛎的贝壳,味成而涩,性微寒,入肝、肾二经,擅软坚化痰、敛阴潜阳、固阴精降逆气、敛汗治冲止带。二者相伍不温不寒,应用于临床,每具下列功效。  相似文献   

10.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若过度攻伐,则有伤津耗气之弊,反而不利水饮祛除。本文从酸甘养阴利水、酸苦涌泄水湿、酸辛通阳化饮三个方面阐释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应用之法度,即水盛兼见津亏、阴血不足之证,需用酸味药与甘淡利水之品相合,以养阴利水;酸味药配伍轻清上升的苦味药可涌泄在上、在表之水湿,配伍苦降之药可清泻在里之水湿;辛性走窜,易动气伤津,酸辛合用,温而不燥,使饮化津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赤芍与白芍脐中穴给药药理作用差异。方法:选择脐中穴为给药部位,考察赤芍、白芍贴膏剂脐中穴贴敷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以及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赤芍贴膏剂组有显著的镇痛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白芍贴膏剂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P〈0.05),散结镇痛胶囊及桂枝茯苓贴膏剂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P〈0.05),赤芍、白芍贴膏剂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空白组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但都呈一定作用趋势。桂枝茯苓贴膏剂组与赤芍贴膏剂组相比,也都有作用增强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赤芍脐中穴给药具有止痛、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脐中穴给药具有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寻找古方中使用珍稀中药人参的用药特点与配伍规律,以验证并拓宽其临床应用。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中筛选出用量及功效明确、组成含有人参的方剂2 420首。通过Apriori算法及聚类分析对方剂进行数据挖掘。结果:Apriori关联分析得出,人参-甘草,人参-白术,人参-当归,是最常用的二联用药。人参-白术、甘草,人参-白芍、当归,当归-白芍、人参,是最常用的三联用药。小剂量人参与甘草、白术配伍,大剂量人参与甘草配伍;通过聚类提取出4个因子,提取出的方剂分别具有止痛、温补肾阳、降逆止呕、补气行血的功效。结论:人参用量不宜过大,与人参配伍的中药以调和人参药性、治疗脾胃虚寒、温肾散寒止痛4个方面的作用为主,为临床使用与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芍药本草记载的本原,即最早收录该品种的本草古籍,按照主流本草发展的脉络,厘清该品种在历史各个时期炮制方法的发展与变迁,搞清各个炮制品种与其相关品种的关系,发现赤白芍在炮制方法及炮制作用上有明显区别,这对于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澄清这两个品种药材临床使用的正名,以及为古方中"芍药"给付赤芍提供理论依据,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电化学指纹图谱对中药白芍进行鉴别,分析不同产地白芍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B-Z化学振荡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白芍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信息特征有明显不同。结论: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白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王立忠教授认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十分密切,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郁气滞,血不利而为水,泛溢肌肤,发为水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脾虚中阳不振,健运失司,气不化水,以致水邪泛滥。湿盛则阳微,湿邪阻遏阳气,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蒸腾气化失职,致使水湿泛滥肌肤、旁走四肢,阻滞气机,而成水肿脾肾阳虚证候。治疗常采用健脾益气、补肾温阳、化湿利水,疏肝解郁之法,以标本兼治。方剂选用济生肾气丸为主,加黄芪、党参、防己、茯苓皮、生白芍、赤小豆、冬瓜皮、陈皮、砂仁、生薏苡仁、炙甘草、大枣等药,有合用防己黄芪汤、五皮饮、四妙散之意,疗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暖宫孕子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RP-HPLC法对暖宫孕子丸中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对制剂中的主要药味当归、川芎、黄芩、白芍进行薄层鉴别。结果:用RP-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在0.086-0.86μg范围内,黄芩苷峰面积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1.54%(n=6),薄层图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电化学指纹图谱对中药白芍进行鉴别,分析不同产地白芍的电化学指纹图谱。方法:采用B—Z化学振荡方法。结果:不同产地白芍的电化学指纹图谱信息特征有明显不同。结论:电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白芍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叶海教授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叶海教授为首次到宁波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211例KOA患者开具的211首中药处方。所有患者后期均获得定期复诊,且疗效肯定。将中药处方信息录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制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由2人负责数据审核,确保数据准确。使用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并基于关联规则和熵聚类进行组方规律分析,最终预测新的处方。结果:叶海教授开具的211首治疗KOA的处方中,使用频次居前6位的中药分别为防风(205次)、炒谷芽(205次)、延胡索(202次)、茯苓(200次)、制川乌(167次)、桑寄生(167次),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组合为防风-炒谷芽(200次)、延胡索-防风(197次)、延胡索-炒谷芽(197次)。挖掘出22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仙茅-姜半夏-怀牛膝、鸡内金-荆芥-炒白术、鸡内金-炒白芍-炒白术、芡实-炒白芍-肉苁蓉、芡实-炒白芍-炒白术、黄芩-蝉蜕-党参、龙骨-浮小麦-牡蛎、桑寄生-苍术-重楼、甘草-桂枝-酸枣仁、荆芥-姜半夏-细辛、酸枣仁-首乌藤-钩藤、太子参-党参-巴戟天、炒白芍-肉苁蓉-薏苡仁、炒白芍-肉苁蓉-火麻仁、怀牛膝-薏苡仁-通草、柴胡-熟地黄-陈皮、黄芩-甘草-桂枝、灯心草-甘草-酸枣仁-首乌藤、黄芩-甘草-桂枝-党参、黄芩-桂枝-太子参-党参、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荆芥-细辛-熟地黄-炒白术。预测出6个新处方,处方1药物组成包括仙茅、姜半夏、怀牛膝、薏苡仁、通草,处方2药物组成包括鸡内金、荆芥、炒白术、炒白芍,处方3药物组成包括芡实、炒白芍、肉苁蓉、炒白术,处方4药物组成包括甘草、桂枝、酸枣仁、黄芩,处方5药物组成包括黄芩、甘草、桂枝、党参、太子参,处方6药物组成包括荆芥、柴胡、细辛、熟地黄、炒白术。结论:叶海教授治疗KOA用药注重个体化差异和顾护中焦,常以健脾益肾、益气养血、祛风散寒、行气化湿、疏肝和胃、豁痰化瘀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芍药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白芍的有效成分白芍总苷及赤芍的有效成分赤芍总苷对于抑郁症的治疗有一定疗效,其可能机制包括提高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异常、修复受损神经元、抑制单胺氧化酶表达、增强神经保护作用等多个方面。白芍-柴胡、赤芍-淫羊藿、赤芍-石菖蒲等药对配伍方法能够促进芍药的抗抑郁作用,但针对芍药其他组成成分和赤白芍作用差别的研究尚匮乏。因此,芍药作为临床常用抗抑郁治疗药物,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综述古籍中对白芍镇痛功效的记载,以及近年来阐述白芍镇痛功效与机理的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效应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查阅古籍和近年有关白芍镇痛功效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 历代诸多医家及著作均有对白芍镇痛功效与主治的详细描述。临床研究证实白芍方药及其提取物白芍总苷对于腰腿痛、内脏痛、头痛、癌性疼痛等痛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基础实验表明,白芍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调节前列腺素、相关受体和信号转导通路等多种途径发挥镇痛作用,还可拮抗吗啡等西药镇痛耐受,与甘草、川乌、马钱子等中药配伍后,还具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结论 白芍在治疗多种痛证方面疗效显著,机制复杂,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发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