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邱健主任临床以治疗脾胃病见长,尤善运用半夏泻心汤经方化裁治疗脾胃病。在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脾胃病的辨证思维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根据患者寒热虚实侧重及兼夹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加减化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常用基础方,使之方证相符,在临床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为张仲景寒温并用之代表方剂,该方具有辛开苦降,寒温平调之效,用于治疗脾胃升降失序,寒热互结于心下之证,可见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薄黄微腻,为临床常用之有效方剂。本文从《伤寒论》原文论述半夏泻心汤证病因病机及其组方特点,重点介绍李秋贵主任医师临证应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呃逆、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经验与体会,指出心下痞、呕逆、大便不成形是本方证候特点,临证只要抓住脾胃升降失序、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投以本方化裁治之,均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本为治疗伤寒误下后,中焦寒热错杂之痞证而设.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从调理脾胃出发,根据肺与脾胃的关系,在中医学“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辨证加减,应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并根据半夏泻心汤的组方特点,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阐述其治疗咳嗽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半夏泻心汤现广泛用于治疗以“痞、呕、利”为主证的脾胃中焦病症,目前对于该方的病机认识仍较多停留于寒热错杂、升降失常、中焦痞塞。笔者在《伤寒论》相关条文的启发下,从五脏的生理病理联系、方义配伍、煎煮方法、近代医家的临床运用等方面,认为半夏泻心汤以抑木扶土法为治法,可用于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的土虚木乘之证,并多伴见胆热胃寒之证及其类似证。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其方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的组方格局,符合脾胃病邪陷胃肠的病机特征,是治疗中气虚弱、寒热错杂、升降失常而致胃肠不和病症的常用方。沈舒文教授临床运用半夏泻心汤随证化裁治疗脾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是出自《伤寒论》中的名方,主要治疗少阳病误下,中焦之气所伤,升降失调,使气机瘀滞而不疏,而成心下痞,症状为但满而不痛,寒热互结于心下者.文中通过笔者对半夏泻心汤组方的研究,所致之证病因病机的了解,通过对本方的加减划裁和在临床中的应用,体现本方在治疗脾胃疾病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调节脾胃气机的代表方,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互结、虚实夹杂所致的各种疾病。吴文尧教授从医数十年,治疗脾胃病经验丰富。总结半夏泻心汤基本病机,分析其辨证思路及临证经验,以期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半夏泻心汤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属于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反流性食管炎凡属于以脾胃升降失常,寒热错杂于中的证治皆可使用,以和中降逆消痞是其辨证治疗的核心。文章以临床病案诊治经验为依据,在临证中,谨守其病机,以和中降逆消痞为基础佐以理气,降气之药,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寒热错杂证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之一,寒热并调法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证、乌梅汤证等条文中对寒冷与温热药物共同运用的方法,临床上运用有很好的疗效。本文主要介绍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吴耀南教授如何用寒热并调法治疗脾胃病寒热错杂证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脾胃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祖国医学对此类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论述甚详。梅国强教授善治脾胃病,笔者侍诊梅师多年,耳濡目染梅师治疗脾胃病千余例。现从寒热错杂于胃肠、痰(水)饮阻滞胃肠、瘀血阻滞胃络、太阳少阳同病四个病机及半夏泻心汤证等十一个证候方面,总结梅师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出现的病证,乃机体阴阳失调所致。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使其在辨证与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黄缨在辨治该证时重视阴阳的平衡,认为脾胃为阴阳升降的枢纽,治疗喜从脾胃入手,寒温并用,临床上常选用经方半夏泻心汤及乌梅丸加减治疗。文章总结了黄缨对寒热错杂证的病机认识、用药习惯及临床经验,并列举了相关案例。  相似文献   

12.
孙婧月  张佩青 《光明中医》2023,(7):1261-1264
张佩青教授临证多年,坚持辨证论治,古方今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善用经方治疗肾脏病。对寒热错杂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竭应用半夏泻心汤皆收到满意的疗效,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此文系统阐述了半夏泻心汤的遣方特点,急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以及张佩青教授应用该方的学术思想,并选取张佩青教授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验案3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策  王继合 《河北中医》2008,30(5):493-494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治疗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另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脉证并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半夏泻心汤用药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能调和脾胃气机,治疗上寒下热,寒热互结于中焦之痞塞。临床上只要辨证准确,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病的名方,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胃不和,寒热错杂,升降失常所致痞证。半夏泻心汤的创立,为脾胃病的治疗开辟了法门。笔者结合个人临床体会和现代研究成果,对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作一探讨,以交流并救正于同道。1 半夏泻心汤辨“证”论治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属中医脾胃病范畴,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呃逆嗳气,胃脘部胀闷不适纳呆乏力为主要表现,病程较长,病症一般有虚弱征象,正为半夏泻心汤主治证。因为从病证看,半夏泻心汤以心下痞,呕逆,肠鸣下利,苔腻,脉濡为辨证要点,从病机看,凡病程较长疾病,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少…  相似文献   

15.
童俊生  李玉明  覃小兰 《新中医》2023,55(16):21-25
泻心汤类方是张仲景专为痞证而设,五个泻心汤均可治疗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相互之间存在差 异和联系。现通过论述病机,分析方药及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剖析五个泻心汤,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无形邪 热痞结于心下之痞,附子泻心汤治疗无形邪热互结兼下焦肾阳衰败之痞,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 汤均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痞证,在病机上,半夏泻心汤证兼有痰浊,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气,甘草泻心汤证为脾 胃虚盛,三者脾胃虚弱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消化系统肿瘤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肿瘤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就是乏力、食欲不振、心下痞满、呕吐、泄泻等,既有肿瘤疾病的全身表现,又有脾胃不和的消化系统症状。半夏泻心汤源于汉代张伸景《伤寒杂病论》,是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代表方剂。笔者依据中医对消化系统肿瘤病因、病机的理解,紧扣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辛开苦降、祛邪不伤正的病机属性,灵活的和方运用,随证加减,有效的减轻了肿瘤患者的胃肠症状,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 半夏泻心汤系医圣张仲景所创制,原为治痞之主方,家传以之治疗小儿暑泻,经世代验证,疗效确凿。吾父王武振老中医尝指出:半夏泻心汤虽为痞证而设,然其临床运用,大不必拘于痞之一证。考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指征,当不越寒热互阻与虚实夹杂两端。凡辨证为中焦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者,可径用之。大量的病例表明,小儿暑泻之病机,多为脾胃气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享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经验。从半夏泻心汤方解入手,针对脾胃疾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的病机,分享运用半夏泻心汤的临床辨证、药物配伍、药物计量大小以及与经方、时方合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痞证以心下痞为主症。临床上痞证可以分为热痞证、寒热错杂痞证和虚痞证3种,其病机均与心相关。热痞证与寒热错杂痞证皆由心中有热所致,治疗采用泻心汤类方,清泻心中热邪以消痞。热痞证如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亢盛,附子泻心汤证则兼有肾阳虚衰;寒热错杂痞证如半夏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火上炎、脾胃虚弱,生姜泻心汤证的病机为心热脾虚、水气内停,甘草泻心汤证的病机为脾胃虚弱、心中有热。虚痞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脾不足,治以温补心脾为主,旋覆代赭汤证属于心阳不足、脾虚有痰,桂枝人参汤证属于心脾两虚兼有表证。  相似文献   

20.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具有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能,用治寒热错杂痞证。该方为调和寒热,辛开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剂。在临床应用半夏泻心汤时,应重点掌握寒热虚实四要点,寒为胃阳不足,热为脾胃运纳不健、食积化热上蒸,虚为脾气虚、胃阳弱,实为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详审其病因病机,其不仅可用治脾胃系疾病,还广泛用于多种疾病,本文就其临证应用做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