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石学敏针刺治神学术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鹏飞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1):1515-1516
石学敏院士在针刺中强调"治神"的应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指出脑主神明对治神有重要的意义,并根据此观点提出了达到治神的具体要求,形成了其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石学敏经筋刺法临证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筋是中医学对人体运动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概括。十二经筋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连缀四肢关节,约束骨骼,维络周身,主司运动的功能,其病变主要表现为经筋循行所过部位筋肉、关节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十二经筋只有在经脉气血濡养以及经气的正常调节下才能发挥其综合生理效应。石学敏院士根据经筋病候特点,设立经筋刺法,临床治疗屡获量效,形成了其独特的临证特点。  相似文献   

3.
石学敏院士立足"治神"学术思想,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的针灸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重视中风病的整体治疗,开发了丹芪偏瘫胶囊,建立中风单元。近年来,又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中风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的治疗,创立了以人迎为主穴、有规范手法量学标准的针刺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在中风病治疗方面的贡献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结合石学敏院士调神降逆针刺治则,从中风后呃逆病变与脾肺肝肾及脑的相互关系立论,对中风后呃逆的立论依据及发病机制作了新的理论探析,认为治疗本病重在调神,调神是降逆的基础,降逆有利于调神,提出其病机理论为"窍闭神匿,胃气上逆",并制定了调神降逆针法的处方和量学规范。  相似文献   

5.
马岩璠 《中国针灸》2001,21(7):421-424
系统地记述了石学敏教授的学术思想。在中医理论上,弘扬针灸,倡导正统,首次对14经脉361个穴位的功效主治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完善了腧穴学的理论体系;阐发经旨,明辨病候,科学地对十二经脉的病候体系进行了破译和阐发,确立了治疗大法和针灸处方,发展了经络学理论。在临床上,倡用“醒神”、“调神”法治疗急危重症、;推崇泻血、祛邪扶正;选穴精当,讲究配伍;以神统针,注重感传,针药合用,力求实效;坚持中西医结合,用夏变夷,融西贯中。  相似文献   

6.
石学敏院士御神思想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智龙 《中国针灸》2005,25(12):867-869
石学敏院士强调神在针术中的运用,认为针以守神为首务,效以神应为保证,针刺施术务求神应;并提出神之所在、所主、所病、所治,从神的生理、病理、治疗上剖析了神的内涵,形成了其治神的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介绍石学敏院士在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中的"调神"思想和临证经验.石学敏院士认为脑主神明,并根据中风病的病机提出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机为"脑髓空虚,神机失用",治以益精填髓,调神益智.治疗重点在于"调神",分醒神(内关、水沟、三阴交、太冲、丰隆),养神(百会、四神聪、神门、四白、风池、完骨、天柱)两部分取穴,具有严格的手法量学标准,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临床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石学敏院士经几十年来的古医籍考证,重审经络辨证,对六经之"厥"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究《灵枢.经脉》"是为……厥"的本意,通过"厥"之临床考证,总结其辨证施治的具体应用,并以此指导临床循经取穴,拟定补泻手法。证之临床,确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石学敏教授刺络疗法临证经验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鹏飞 《新中医》2009,(9):10-11
石学敏教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著述颇多。今仅就导师临床刺络疗法的学术思想和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是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放射性、烧灼样的抽掣疼痛为主症的疾病,是临床上最典型的神经痛。石学敏院士创立的醒脑开窍法,独具匠心地提出调神导气以止痛,治疗当先调神,令气易行,以意通经,使气机条达,血脉调和,通则不痛。  相似文献   

11.
施沛是明代的一位重要医家,对他的了解,中医界大多来自其代表作《祖剂》。随着中医善本古籍的海外回归,《藏府指掌图书》、《经穴指掌图书》、《说疗》、《医医》、《素问逸篇》、《脉微》等施氏著作已然面世。以此为据,从方剂来源、脏腑经穴、脉学理论、医德医风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施沛的主要学术思想,以期为现今医学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烨  范小雪  魏绍斌 《光明中医》2016,(17):2472-2473
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妇女不孕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中医在治疗不孕症方面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总结张景岳在《妇人规·子嗣类》中的思想,结合人体气血阴阳,气机升降,以及情志因素等各方面分别对情动气至阴辟吸受进行了系统理论分析,论述了妇女在受孕时会经历的各个阶段,望对临床治疗不孕症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针灸教学质量,培养优秀针灸人才,成为国内各高等中医药大学关注的焦点。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从医50余年,其视野独特、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临床教学中成果卓著,培养大批卓有成就的针灸专业人才。笔者从科学教育理念与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与基地建设;注重临床技能培养及应用;提高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国外交流合作方面探讨石院士中医教育学理念,将对发展当代中医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健  许霞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9-1280
目的:探析明代医家马莳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搜集并整理马莳有关针灸的论述及针灸治疗经验,分析并归纳马氏针灸学术思想。结果:马莳娴熟经脉针灸,根据不同时令感邪,阐发了四时取穴机制,富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结论:马氏针灸学术思想博大精深,对临床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锡纯为民国时期名医,《医学衷中参西录》为其一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其中对于血证的论治颇具特色.张锡纯对血证病因病机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提出血证总与气机升降失调相关,并结合西医生理病理提出脑充血证实属中医血证范畴,重视通过双手各部脉象审察一身气机升降.治疗上反对见血止血,审慎使用炭类药,主张以...  相似文献   

16.
王翘楚治不寐学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翘楚教授从医50余年,长期从事科研和临床工作,擅治内科杂病,近10年来,对失眠症颇有研究.形成了一整套诊治体系.吾随王师临诊,从问病、观色、诊脉、理方及案后医话中,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系统回顾了历代医家对淋证学术思想特点的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在唐以前对淋证的病因病机与分类已有较为完整的认识。由宋元至明清,一方面突出了热邪、热毒、湿热在致病的重要作用,充实了淋证的病因病机理论;另一方面,在治疗上确立了辨证论治和治病求本的原则,从而对淋证形成了从病因到证治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秀莲 《天津中医药》2006,23(4):294-296
温疫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进行探讨,经历全新认识和创新过程,使中医对传染病的理论与诊疗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对疫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擅用攻击性疗法、专方为主,随证变化、强调顾护胃气,重视后期调理,以及重视机体的抗病能力,调动机体内在因素,驱除疫毒等经验值得借鉴。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探讨新发传染病、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发病规律,创新和完善辨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洁 《中国针灸》2002,22(9):13-21
孙外主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倡导针灸处方规范化,并探索性地提出了“腧穴疲劳性”这一新观点,本文旨在探析其学术思想及专病专治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