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现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方法:5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疾病不同阶段特点和中医分型进行辩证施治;对照组20例,仅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O%(p<0.05).2组经Ridi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的临床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狼疮性肾炎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常规治疗狼疮性肾炎优于单独西医治疗组.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索2000至2009年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实验研究及中医症候的微观研究等方面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治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狼疮性肾炎的发生率与病程长短有关,确诊4年以上者狼疮性肾炎发生率高达92.3%[1].西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以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内学者研究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已有较长的时间,笔者现对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荟萃分析,为临床上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指导。方法:通过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1997—2007年的相关文献,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中脏腑复合虚证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居多,分别占30.5%和22.7%,与其他各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进而向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发展。整个分型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且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具有以肾虚为中心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与治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临床对狼疮性肾炎的病机与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水湿、湿浊和溺毒则是病变进展之危象。在病变活动期以热毒、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脏腑虚损为主,而在疾病后期则是虚中挟瘀、挟湿浊。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解毒、护肾化瘀活血为大法,活动期强调解毒清利湿热,缓解期重视扶正,病后期则应护肾培元化瘀泄浊。  相似文献   

6.
<正>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常见且严重的系统损害,也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积极的免疫治疗[1]。25%的SLE患者以肾脏受累为首发症状,约50%SLE患者在病程发展中会导致肾脏损害,最终逐渐发展为狼疮性肾炎,而经肾活检,几乎所有的SLE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2]。现代医学中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显著延缓了患者的病程进展,但也只有70%~80%的患者显效,同时  相似文献   

7.
狼疮性肾炎中医临床证候分型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研狼疮性肾炎(LN)中医临床证候分型的现状。方法:通过光盘检索和追踪查寻入选文献18篇,收集到979例LN,进行资料汇总,分析LN中医证型的临床分布情况一结果:热毒炽盛证、阴虚内热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是目前L、的主要临床证候类型,但上述分型存在着以下不足:(1)未把握LN不同阶段的主要病机特点及其演变;(2)未强调邪正虚实间的相互转化;(3)未重视“湿热”与“瘀血”等标实证候在LN辨证治疗中的地位、结论:分期辨证能更好地反映LN的病机演变规律和临床证候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林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2,(10):1617-1618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脏器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患者的肾脏受累的时候即称为狼疮性肾炎(LN),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甚至肾功能衰竭,是SLE患者3大死亡病因之一。L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2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亡原因,约占SLE的40~78%。我们运用中医中药为主治疗狼疮性肾炎28例,取得初步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是在SLE确立后,临床具备下例1项以上者:持续尿蛋白在( )以上,或镜下血尿(>10个红细胞/高倍视野),管型尿和肾功能损害。SLE的确立是按1982年我国风湿病学专题讨论会拟订的SLE诊断参考标准进行。本文28例狼疮性肾炎均为女性,年龄在21~43岁。病程为5个月~8年。其中尿蛋白持续在( )以上者23例,肾功能减退者6例,表现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名老中医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现状,吸取经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了2002~2012年公开发表的名中医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经验、体会等文献,最终纳入分析的文献29篇,涉及26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文中涉及的邪实因素、中医辨证治疗中各证型及用方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专家认为狼疮性肾炎病变过程中涉及邪实因素以热毒、瘀血、湿热出现频率最高,三者分别占34.92%、30.16%及14.29%。②辨证分型中以热毒炽盛、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占有主导地位。③方剂使用频率排在前八位的分别为知柏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六味地黄丸、二至丸、清瘟败毒饮、真武汤、金匮肾气丸、参芪地黄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3年中医治疗狼疮肾炎的文献,分析探讨中药治疗狼疮。肾炎的用药规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文献中,涉及中药196味,累计使用1276次;使用频率超过1%的中药共29味,累计使用频次702次,累计频率55.02%;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5类药使用较多,累积频率达84.41%;清热药中以清热凉血药和清热解毒药为主,补虚药中以补气和补阴药为主。结论狼疮性肾炎多用清热药凉血解毒、补虚药益气养阴.兼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收敛药等共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主方加减及专方治疗、中药制剂等多方面阐述了狼疮性肾炎的研究概况,分析了狼疮性肾炎的常见中医证候以及相关中药治疗作用机理,列举出临床常见证型、常用方剂及具体药物。  相似文献   

13.
介绍曹式丽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临床应辨证施治,重视感染的控制,主张从络论治,治宜分清层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医体质方面讨论慢性胃炎的辨证护理。方法分析总结古籍经典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和现代医学对体质的研究,找出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探究慢性胃炎病人的体质特点,并对其进行辨证护理,能够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时间,从而使病人尽早恢复健康。结论疾病与体质是不可分割且密切相关的,体质也是可以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体质学与肿瘤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与健康、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提高肿瘤的治疗水平、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关键。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医体质学说的不断完善,我们发现对恶性肿瘤的体质研究在临床上有一定意义,这对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也是一大促进。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进展概况,发现中医治疗LN多以调补肝肾,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如能够配合用免疫抑制剂或分阶段治疗等方法,疗效则更理想,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LN将是今后临床研究的方向,而中药作用的机理尚有待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医体质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认识中医体质研究的概况。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8-2007年国内正式发表的345篇中医体质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中医体质文献总体呈一上升趋势,已形成核心期刊及核心作者,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地对其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中医体质在国内研究的水平呈逐年增长趋势。国内对其认识不断提高,但对其在分类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探讨,同时有必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陈薇薇  苏晓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982-1984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补肾化瘀法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比较方法,分中医组、中西医组两组,均为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科门诊和住院病人。每组各30例,共60例,疗程6个月,对蛋白尿及免疫指标进行观察。结果:(1)总有效率分别为中医组96.7%,中西医组93.33%。(2)两组在治疗蛋白尿方面均有疗效(P0.05,P0.01)。(3)中西医结合、中医治疗均能降低血沉(P0.01,P0.05)。(4)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降低dsDNA(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升高C4(P0.05)。结论:滋阴清热、补肾化瘀中药联合CTX能改善蛋白尿、调节免疫的作用,减少激素用量。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国内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评述。中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通过探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复方治疗和单味药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有许多的不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