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合成了7-氯和-6-氯-7-甲氧基-3′-(N,N-二乙胺甲基)-4′-羟基异黄酮(1478和1481)。它们的合成是由间-氯苯酚或3-羟基-4-氯苯酚与对-硝基苯乙酰氯反应,制得取代的脱氧安息香。它们与原甲酸乙酯环合得到取代的-4′-硝基异黄酮,再将化合物中的硝基用锌粉还原成氨基,再经重氮化和水解,得到取代的-4′-羟基异黄酮。它们经Mannich反应,最后制得7-氯和6-氯-7-甲氧基-3′-(N,N-二乙胺甲基)-4′-羟基异黄酮。它们耐氧作用不如已合成的7-甲氧基-3′-(N,N-二烷胺甲基)-4′-羟基异黄酮。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异黄酮衍生物1528和1519.1528的合成是由1,2,3-三羟基苯经Hoesch反应,制得2,3,4-三羟基-4′-硝基脱氧安息香。参照合成1441方法,合成了7,8-二甲氧基-3′-N,N-二乙胺基甲基-4′-羟基异黄酮(I).1519的合成是由2,4-二羟基-4′-硝基脱氧安息香与醋酸钠在醋酐中缩合,再水解制得2-甲基-7-羟基-4′-硝基异黄酮,参照合成1441方法合成了2-甲基-7-甲氧基-3′-N,N-二乙胺基甲基-4′-羟基异黄酮(Ⅱ)。药理实验证实,它们抗缺氧作用不如1441。  相似文献   

3.
我所设计合成的7-甲氧基-4’-羟基-3’-(哌啶-1-基)甲基异黄酮(1461)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且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而于2-氨基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位引入不同的胺甲基,其生物效应差别较大。为此我们再设计合成3’-位引入不同胺甲基的化合物,并比较2-位甲基存在与否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新化合物的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4.
金雀根中的异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豆秋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的根(中药金雀根)中分得5个异黄酮类成分,分别鉴定为flemichapparin B(1);5-羟基-7-甲氧基-3′,4′-二氧亚甲基异黄酮(2);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3);芒柄花素formononetin(4)和赝靛黄素pseudobaptigenin(5);其中化合物2为新的天然异黄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芳氧基环氧丙烷与胺发生开环、胺解时生成的低极性化合物的结构.方法以兰地洛尔的合成为例,分离得到了该低极性化合物4,其结构经SCI-MS、HR-MS和NMR谱分析确证.结果与结论此化合物系原料1分子伯胺连续两次与2分子芳氧基环氧丙烷反应,生成的含有双药效团的双取代产物,命名为:N-{2-[(4-吗啉基)甲酰氨基]乙基}-3,3′-亚氨基双{3-[4-(2-羟基丙氧基)苯基]丙酸(2,2-二甲基-1,3-二氧戊环-4-甲基)酯}.化合物4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该发现对这类药物的合成工艺优化、质量监控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异黄酮衍生物1458,1441和1461。它们的合成是由间-苯二酚与对-硝基苯乙腈经Hoesh反应,制得(Ⅱ)。化合物(Ⅱ)与原甲酸乙酯环化成7-羟基-4′-硝基异黄酮(Ⅳ)。化合物(Ⅳ)中的硝基还原成氨基,再经重氮化,水解生成化合物(Ⅷ)。化合物(Ⅷ)经Mannich反应,合成了1458、1441、1461。合成的异黄酮衍生物对小鼠所做耐氧试验表明,1461具有明显的小鼠耐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花岩黄芪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β-谷甾醇(1),芒柄花素(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2),白桦脂酸(3),1,7-二羟基-3,9-二甲氧基紫檀烯(4),5,7-二羟基-4′-甲氧基-8-异戊烯基异黄酮(5)和金雀花异黄素(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6)。结论化合物4为新化合物,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作者等用2-取代基-7,10-二氯苯骈[b]1,5-萘啶分别与取代氨基烃基胺和取代胺在苯酚中作用,合成了2-取代基-7-氯-10-(取代氨基烃基氨基)苯骈[b]1,5-萘啶(Ⅱ1~10,表1)和相应的10-(取代氨基)-苯骈[b]1,5-萘啶(Ⅱ11~14,表1);将2-取代基-7,10-二氯苯骈[b]1,5-萘啶与取代苯酚的钾盐作用,又合成了相应的10-(取代苯氧基)苯骈[b]1,5-萘啶(Ⅲ,表2)。在具有取代氨基烃基胺侧链的化合物中,以Ⅱ2,6,10对血液转种的Plasmodium berghei和子孢子诱发感染的P.yoelii两种鼠疟原虫的作用最显著;具有N-甲基-N′-氨基哌嗪侧链的Ⅱ11,经后一种鼠疟试验,也呈现了优于伯喹的显著的疗效;化合物Ⅲ1,3,4,7,8仅对后一种模型呈现较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甘草异黄酮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黄甘草(Glycyrrhiza eurycarpa P.C.Li)根及根茎中分得五个异黄酮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UV,MS,1HNMR,13CNMR,NOE,HMBC)数据分析,化合物I的结构推定为7,2′,4′-三羟基-3′-异戊烯基异黄酮,为一新化合物,命名为黄甘草异黄酮A(eurycarpinA)。化合物I的结构推定为7,2′-二羟基-(2″,3″∶4′,3′)-6″,6″-二甲基吡喃异黄酮,为一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黄甘草异黄酮B(eurycarpinB)。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licoisoflavone A(III),毛蕊异黄酮(calycosin,IV)和芒柄花素(formononetin,V)。化合物II~V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滇产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干花豆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3-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1),3-甲氧基-6-(3-甲基-2-丁烯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2),3,6-二甲氧基-6″,6″-二甲基吡喃(2″,3″∶7,8)黄酮(3),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4),7,4′-二羟基异黄酮(5)和水黄皮素(6)。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以2-硝基-4-甲氧基-5-溴乙酰苯胺为原料,经6步反应,合成了7个4-甲基-5-取代苯氧基伯氨喹类似物(Ⅱ2~8)。抗疟活性的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对鼠疟 Plasmodium yoelii 的病因性预防作用明显优于伯氨喹.可达伯氨唪的4~8倍;同时,Ⅱ2~8还有较强的杀血液裂殖体作用.Ⅱ2,5,6,8在0.781 mg·kg-1 的剂量对原虫的抑制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陈昌  郑贤育  郭惠珠 《药学学报》1993,28(8):594-598
合成了咯萘啶(Ⅰ)的有关化合物Ⅱ~Ⅴ,以探讨抗疟药咯萘啶化学结构中母环1位上氮杂原子及吡咯烷基Mannich碱侧链的存在,对该化合物抗疟作用的关系。经对有抗药性的疟原虫体内试验,合成的有关化合物Ⅱ~Ⅴ以及抗疟药氯喹和阿的平等的抗疟作用,均不如咯萘啶。提示上述氮杂原子及Mannich碱铡链的存在,对咯萘啶的抗疟作用,起着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6个4-甲基-5取代苯氧基-6-甲氧基-8-(1-甲基-4-氨基丁氨基)喹啉(Ⅲ)的合成。除Ⅲ3外,所有化合物对鼠疟P.berghei的抑制性治疗作用和对鼠疟P.yoelii的病因性预防作用均优干伯喹,其中以Ⅲ1最强。Ⅲ1口服治疗作用的SD50和SD90分别为0.65 mg/kg和1.60 mg/kg,口服预防作用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小完全有效剂量(MFAD)分别为2.5mg/kg和5.0 mg/kg。对这类化合物的根治作用和毒性试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4.
陈昌  高芳华  王灵 《药学学报》1983,18(12):965-968
前文报道了一类具有对-氨基酚双Mannich碱的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以4-[3,5-双(次甲基四氢吡咯基)-4-羟基苯胺基]苯骈[g]喹啉(I)对鼠伯氏疟原虫的作用最显著;鼠疟试验,未发现它与氯喹有交叉抗药性。这个化合物的母核是苯骈[g]喹啉,它与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一种抗疟新药dabequing的母核类同,前者为苯骈[g]喹啉环4位上接有双Mannich碱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22个7-三氟甲基和2-甲基-7-三氟甲基氨酚喹类似物的合成。用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ANKA正常株感染小鼠作抑制性治疗试验,在剂量为(10 mg/kg)/d×4和(20 mg/kg)/d×4时,有11个化合物(Ⅰ1~9,Ⅱ3和Ⅱ6)对疟原虫完全抑制。其中3个化合物(Ⅰ2,Ⅰ6和Ⅰ7)在剂量为(5 mg/kg)/d×4时,就能对原虫完全抑制。12个化合物(Ⅰ1~10,Ⅱ3和Ⅱ6)用伯氏疟原虫ANKA抗氯喹株感染小鼠作治疗试验,剂量为(20 mg/kg)/d×4,2个化合物(Ⅰ4和Ⅱ3)在受试的5只小鼠中,原虫完全被抑制的鼠分别为3和4只,用相同剂量的对照药物盐酸氨酚喹治疗,原虫仍为阳性。  相似文献   

16.
抗疟新药咯萘啶及其类似物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等根据一些抗疟药的构效关系,合成了一种新化合物2-甲氧基-7-氯-10-[3′,5′-双(四氢吡咯次甲基)一4′-羟基苯胺基]苯骈[b]1,5-萘啶(Ⅰ),代号7351,定名咯萘啶。它对红内期裂殖体的作用显著,毒性低。之后,又合成了它的类似物Ⅱ,这些类似物大多数对鼠疟Plasmodiumberghei的红内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Ⅱ1~6,9.10等的作用与Ⅰ相当。对子孢子诱发感染的鼠疟P.yoelii的作用以化合物Ⅰ、Ⅱ1,3,5,6,9,10,12,15等为最强,优于伯喹对照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化合物既对血液转种的鼠疟P.berghei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对子孢子感染的鼠疟P.yoelii也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夏文水  段廷汉  李明华 《药学学报》1986,21(11):816-822
本文报道了以7-或8-取代香豆素-3-羧酸为侧链酸,用酰氯法和Vilsmeier试剂法与7-ADCA,7-ACA和7-ACT缩合,合成了17个7-或8-取代香豆素-3-甲酰胺头孢菌素类衍生物,通过有机溶媒、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及离心薄层层析纯化精制,得到纯品。初步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V2,V3,V8,V9,V14和V15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5-(对-氟苯氧基)-6-甲氧基-8-(4-氨基-1-甲基-丁氨基)喹啉(Ⅰ1)(表1)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作用略优于伯喹而毒性较低的报道,合成了化合物Ⅰ1(代号M7844),同时还合成了衍生物5-取代苯氧基-6-甲氧基-8-(4-取代氨基-1-甲基丁氨基)喹啉(Ⅰ3~17)(表1)以及其同分异构体5-取代苯氧基6-甲氧基-8-(5-取代氨基戊氨基)喹啉(Ⅱ13~28)(表2)。药理研究证明化合物Ⅰ1~7、Ⅰ16及Ⅱ18等对鼠疟P.yoelii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化合物Ⅰ1(M7844)的毒性甚低,对小鼠的毒性比磷酸伯喹低20余倍,对家兔的溶血反应也明显低干伯喹。但在相同剂量下,对猴疟P.cynomolgi的作用不及伯喹。对鼠疟红前期的作用比伯喹低4~5倍。  相似文献   

19.
靳立人  王锐  彭司勋 《药学学报》1986,21(3):170-176
本文合成了吡喹酮的3-位、6-位甲基取代衍生物(Ⅱ),2-位酰基、4-位内酰胺基还原产物(Ⅲ),以及C环开环化合物Ⅳ。并将合成的21个化合物进行了抗日本血吸虫的小鼠筛选,结果表明:3-位或6-位有甲基取代的化合物具有抗日本血吸虫活性,而当3-,6-位同时引入甲基,则活性大大下降,2-位酰基换成烃基或4-位内酰胺基还原成胺基均失去活性;部分C环开环化合物仍有活性,但较弱。  相似文献   

20.
1.由3β-溴代-△5-胆甾烯与β-氨基乙醇反应,分离得到三种产物:3β-(2′-羟乙基氨基)-△5-胆甾烯;3α-(2′-羟乙基氨基)-△5-胆甾烯与6-(2′-羟乙基氨基)-3:5-环胆甾烷。2.3β-(2′-羟乙基氨基)-△5-胆甾烯经亚硫酰氯作用后,与异硫脲反应可获得3β(2′-异硫脲代乙氨基)-△5-胆甾烯。继续水解得3β-(2′-巯乙基氨基)-△5-胆甾烯。它们可分别视为N取代的半胱胺或β-氨乙基异硫脲的衍生物。3.由3β-巯基-△5-胆甾烯与β-溴代乙胺作用,制得3β-(2′-氨乙基巯基)-△5-胆甾烯。后者可视为S取代的半胱胺衍生物。3β-(3′-邻苯二甲酰亚胺丙基代巯基)-△5-胆甾烯与3β-(3′,4′,5′-三甲氧基苯甲酰巯基)-△5-胆甾烯也由类似方法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