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楠 《世界感染杂志》2006,6(3):268-271
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以前,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DC)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随着对ADC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HAART在HIV感染者中的广泛运用,ADC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本文就艾滋病痴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本地区艾滋病 (AID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 14例AIDS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AIDS患者 14例中经血液传播 11例 (78.6 % ) ,经性传播 1例 (7.1% ) ,不详 2例 (14 .3% )。临床表现为发热 14例(10 0 % ) ,胸闷、呼吸困难 9例 (6 4 .3% ) ,消瘦 8例 (5 7.1% ) ,肺部感染 14例 (10 0 % ) ,霉菌感染 7例 (5 0 % ) ,合并结核病 3例(2 1.4 % ) ,WBC <4 .0× 10 9/L 5例 (35 .7% ) ,L <0 .2 0 6例 (42 .9% ) ;X线胸片均为双肺中、下部弥漫性斑片状、纤维条索状阴影 ;抗 HIV抗体阳性 14例 (10 0 % )。结论 :AIDS患者以发热、肺部感染、胸闷、呼吸困难、消瘦合并霉菌和结核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 ;应结合流行病学进一步检测抗 HIV抗体 ,防止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流行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金  王兆文 《医学综述》2003,9(8):501-503
艾滋病 (AIDS)由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 1 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以来 ,艾滋病已在全球广泛流行 ,至 1 998年底全球报道的艾滋病患者 2 0 0百万例 ,估计HIV感染人数为 3 340万人 ,目前全球每天 1 6 0 0 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由于艾滋病的病死率高 ,又无有效的疫苗及能治愈的药物 ,给人们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恐慌 ,给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本病传播广泛 ,流行迅速 ,不但造成经济损失 ,还严重阻碍社会发展 ,已成为各国政府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1 ] 。现将艾滋病的流行动态简述如下。1 艾滋病的流行趋势艾滋病正在全球…  相似文献   

4.
1有关艾滋病的基础知识1.1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AIDS),简称艾滋病。1.2艾滋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所致,艾滋病病毒的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在体内的主要靶细胞是C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池州市艾滋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43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人群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43例艾滋病患者中男35例,女8例,男女之比约为4.3:1;年龄3~63岁,其中20~49岁35例,> 50岁7例;经性接触传播33例,静脉吸毒感染4例,母婴传播1例,传播途径不明确5例,无经输血传播。临床表现非特异临床症状和体征:反复发热21例,消瘦18例,反复咳嗽15例,纳差、乏力及长期反复腹痛、腹泻13例,各种皮肤病变12例,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8例,有反复口腔溃疡4例,紫瘢2例。各种机会性感染中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结论: 池州地区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临床表现复杂。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99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患者中男∶女为3.7∶1,20 ~ 40岁为主;新增病例中民工占较大比例;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88.4%,其中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婚内性接触感染者均为女性;无症状就诊者占55.8%,肺部感染为最常见临床表现.本地区HIV感染者及艾滋病初治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外来流动人口成为感染的主要人群及重要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7.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及其健康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调查医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探讨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②方法 参考WHO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问卷,根据医学生实际情况编制调查问卷,以无记名选择答案的方式,对558名医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调查。③结果 100%的医学生知道艾滋病,但只有67.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62.2%的被调查者能正确回答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92.0%的学生对艾滋病病人和HIV感染者表示不歧视,72.4%的学生较关心艾滋病的流行趋势,84.2%的学生认为我国现在广泛地开展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④结论 在医学生中加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病毒性传染病。近几年,AIDS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从2001~2003年我院共发现并确诊艾滋病病人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2年艾滋病疫情及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及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栽”处下载截至2012年底四川省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按现住址、终审日期进行整理并做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四川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3468例,其中艾滋病患者4902例,死亡报告3252例。主要分布在凉山州、成都市、达州市、资阳市4个市、州,共占全省今年新报告疫情的64.39%。以男性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2.64:1。年龄分布以20~49岁年龄段为主。民族分布以汉族、彝族为主,汉族,占63.12%;彝族占35.46%。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59.82%;其次注射吸毒传播占27.32%;同性传播占10.51%。结论四川省新报告HIV/AIDS及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流行严重。青壮年是主要感染人群,老年感染者占一定比例,且呈上升趋势。男性为主,女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性传播、注射吸毒为主要传播途径,异性传播、同性传播上升明显,注射吸毒传播出现下降。要遏制艾滋病疫情,应在加强监测检测早发现HIV/AIDS的同时,针对不同人群、创造性的采取综合干预、治疗、关怀措施,减少传播从而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4 艾滋病毒感染的治疗4.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进展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始于1987年,当时研究提示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BTI)AZT可以减少艾滋病人的发病和病死率。随后又有其它一些核苷类RTI药物相继问世,90年代初,抗病毒治疗主要使用单一核昔类RTI药物,虽然改善了病人的临床状况,但是病毒耐药等问题很快也困扰了疗效的改进。因此,人们尝试把AZT与及其它核苷类RTI药物联合使用,并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独使用AZT有更好的效果,到1995年联合用药很快为发达国家临床广泛采用[8]。 199…  相似文献   

12.
阳桥生 《医学综述》2008,14(24):3772-377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CD4+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各种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眼部并发症多发生在眼后段,包括HIV/AIDS视网膜炎、机会性感染、罕见肿瘤和神经眼科疾病。目前广泛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及更昔洛韦治疗AIDS及其眼部并发症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本文对4种眼部主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除可通过相关表面分子受体主要感染CD4+T淋巴细胞外,还能影响CD8+T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和数量,甚至Th1/Th2的平衡也会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与宿主感染HIV后病情进展的相关机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发现,同时也为疫苗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IV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即使给予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也常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增加患者死亡率。本文将重点讨论艾滋病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以加强对其的识别及防治。  相似文献   

16.
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2005年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咳嗽34例(61.8%)、盗汗29例(52.7%)、体质量下降28例(50.9%)、呼吸困难13例(23.6%)、胸痛11例(20%)。临床类型:单纯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单部位淋巴结核12例,播散型肺结核25例,其他部位结核7例。常见影像表现:肺中下叶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渗出病变、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弥散性粟粒或结节影。免疫功能:CD4+0.002×109~0.164×109/L,平均(0.049±0.043)×109/L。治疗:23例未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12例;27例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5例。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中播散型结核多、临床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及时抗结核治疗和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方法:参阅中外文献阐述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病。HIV通过病毒包膜糖蛋白gp^120/gp^41主要与人体免疫细胞膜上表达的CD4受体和辅助受体结合,进而侵入易感细胞,并且损伤宿主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AIDS的发生。HIV主要通过密切性接触、静脉吸毒经感染者的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结果:自1981年由美国首次报道以来,到2004年底,全球已有190多个国家报道有HIV/AIDS感染者已达3940万人,其中310万人已死于AIDS。疫情蔓延迅速,死亡率极高,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措施。其传播方式已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发病率、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结论:因此,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的研究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就AIDS的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白藜芦醇对小鼠艾滋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中药虎杖提取物白藜芦醇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白藜芦醇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4mg·kg-1·d-1),齐多呋定(AZT)组(剂量为100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小鼠均腹腔接种Friend型鼠白血病病毒(FLV),复制小鼠艾滋病模型;病毒攻击后1 d,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给药,连续21 d;剖杀小鼠,观察白藜芦醇对模型小鼠的脾指数(质量比)及脾指数抑制率、胸腺指数(质量比)、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以及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高剂量组能抑制模型小鼠的脾肿大(P<0.05)和胸腺萎缩(P<0.01),升高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对外周血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230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 /艾滋病 (AIDS)的认识。方法 对 2 30例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HIV/AIDS占被检查者的 3 4 %,2 0 0 3年以来占历年HIV总人数的 76 5 %。男女之比 5. 8∶1 ,年龄 1 8~ 5 0岁占 95 . 2 %(2 1 9/ 2 30 ) ,平均 (34. 2± 5 . 6 )岁。吸毒 5 4 . 3%,性乱 1 9 1 %,两者兼有、其他或不详原因 2 6 . 3%。首诊症状 :发热、消瘦、咳嗽 6 2 . 2 %,以发热为第一症状 82 . 1 %,咳嗽 79 .6 %,消瘦 77 .8%;并发活动性肺结核 (PTB) 87. 0 %,继发肺部感染 4 6 . 5 %。结论 HIV感染呈年递增态势 ,正在向周围人群逐步扩散。重视HIV/AIDS早期发现 ,是防止HIV/AIDS并发结核病传播和保证人民健康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