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艳红 《当代护士》2013,(10):169-170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共同特征是疱壁薄、松弛易破的大疱,组织病理为棘层松懈所致的表皮内水疱,免疫病理显示角质形成细胞LgG、LgA、LgM或G3网状沉积,血清中存在针对桥粒成分的天疱疮抗体,其中落叶型天疱疮多累及中老年人,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见,即使发生也较轻微.水疱常发生于红斑基础上,尼氏征阳性,疱壁更薄,更易破裂,在浅表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疏松的剥脱表皮、痂和鳞屑,如落叶状,痂下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与寻常型天疱疮相比,本型病情较轻,偶有因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1].本科于2012年7月收治1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经过精心治疗与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和粘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病,患者出现广泛性水疱、表皮大面积剥脱,常伴有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脓毒血症等并发症。1997年4月~2003年10月,我院共收治天疱疮患者5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28例;14~65岁;均符合《现代皮肤性病学》关于天疱疮的诊断标准,其中寻常型天疱疮39例,增殖型天疱疮2例,落叶型天疱疮4例,红斑型天疱疮6例;按朱学骏等提出的病情分类方法,有9例属于轻症(皮损面积<体表面积的10%),25例属于中症(皮损面积在30%左右),17例为重症(皮损面积>50%)。住…  相似文献   

3.
重症天疱疮1例护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层松解性大疱性皮病,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水疱壁薄易破,露出糜烂面,且面积较大,加上长期大量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患者抵抗力极低,极易继发感染,因此,加强创面护理,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对天疱疮的护理极为重要。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2008年1月30日收治1例天疱疮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和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水疱病,为最常见而较为严重的一种天疱疮。我科于2008-08-06晚收治了一例全身糜烂的寻常型天疱疮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疱性疾病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及表皮松解型药物疹等,是皮肤科较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初起为皮疹水疱形成,继而出现表皮松解、破溃渗出及结痂。由于大疱性疾病患者皮损程度较重、范围较广,故在为其行小静脉穿刺时,应采取与其他患者不同的方法。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6.
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水疱形成而发生的免疫性皮肤病。做好护理工作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我科2007—01/2009—02共收治重症天疱疮患者20例,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未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疱疮是一种由于表皮棘层细胞松解所致的慢性、复发性、表皮内大疱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在正常皮肤、黏膜上出现难以愈合的松弛性大疱。大疱性类天疱疮是类天疱疮的一种,是老年人发生的以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1]。我科成功救治1例糖尿病并发大疱性类天疱疮患  相似文献   

8.
正天疱疮是以大疱为基本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正常皮肤或黏膜上成批出现松弛、极易破裂的水疱、大疱,疱壁薄,尼氏征阳性,以皮损瘙痒、灼热及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常见的类型分为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1])。重症患者并发感染、败血症可危及生命;同时,天疱疮患者由于表皮受损,疼痛及瘙痒明显,情绪易低落,出现身心健康,需要加强患者皮肤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2])。本科对8例天疱疮患者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天疱疮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2008年31名天疱疮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自2009年至今实行品管圈活动后的26名天疱疮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实行品管圈活动前、后天疱疮患者满意度、水疱干涸时间、住院时间及感染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水疱干涸时间、住院天数、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品管圈管理提高了天疱疮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凡直径大于0.5公分的水疱称为大疱。大疱性皮肤病是指基本损害以大疱为主的一组重症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疮、类天疱疮、大疱型药物性皮炎等,由于这类疾病患者多数病情较重,有的还可危及生命,因此应该掌握早期诊断,做到及时治疗。天疱疮多见于中年人。是一组较少见、以表皮细胞松解所致表皮内大疱为特点的重症皮肤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很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天疱疮有四个临床亚型,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对表皮自身抗原的耐受性遭到破坏,导致机体产生了针对表皮连接结构(桥粒)自身抗原的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导致免疫反应,产生棘层松解,角质形成细胞彼此分离,从而形成表皮内水疱[1]。寻常型天疱疮的基本皮损表现是在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的水疱,容易破裂而形成糜烂面[2]。  相似文献   

12.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棘刺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皮损为外观正常的皮肤发生水疱或大疱,或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的浆液性大疱,易破溃形成糜烂面[1].寻常型天疱疮是在天疱疮中预后最差的一型,绝大部分死亡病例因并发感染所致.2009年3月我科收治1例寻常型天疱疮伴败血症病人,经GSX高效辐射烧伤治疗机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者认为,寻常性天疱疮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患。本病多发生于中年人,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患者最先在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或在正常体表上成批出现直径1~2厘米之水疱。随病情进展,水疱增多、变大如鸡蛋大小,疱壁薄而松弛,极易破裂。疱液最初清亮,继因渗血或感染而变混浊。疱破后形成糜烂面,易出血,有腥臭味。由于表皮棘层细胞松解,疱壁易被擦掉,水疱间外观正常的表皮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85岁.左侧胫前反复起水疱伴痒痛3月余.皮肤科检查:左侧胫前可见直径约6cm大小界清类圆形暗红斑块.组织病理:部分表皮坏死,表皮下大疱形成.直接免疫荧光:IgG和C3沿基底膜带呈线状沉积.诊断: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给予除湿胃苓汤加减及外用激素治疗一月皮损完全好转.  相似文献   

15.
1例天疱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疱疮是一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黏膜疾病。其特征是皮肤成批出现极易破裂的松弛性水疱,依皮损特征,常分为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和红斑型四型。寻常型天疱疮最严重也最常见。本病病因不清,患者血液循环中有抗表皮棘细胞间物质抗体(主要为IgG)。某些药物可以诱发天疱疮,伴发于肿瘤者称伴瘤性天疱疮,但多见于30~50岁人群,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天疱疮的护理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 2 0 0 1年收治了 2例病情严重、治疗困难的天疱疮患者 ,常规治疗无效 ,采用特大剂量CTX治疗并精心护理 ,使病情得以控制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男 ,6 0岁 ,干部。因全身皮肤反复发生水疱、糜烂 5a,于 2 0 0 1年 5月第 6次入院。患者于 1995年开始 ,反复全身出现水疱、糜烂及口腔溃疡 ,1996年 8月第 1次入院 ,皮损病理 :表皮内疱 ,棘细胞松解 ,棘细胞间IgG、C3 呈网状沉积。诊断 :寻常型天疱疮。经激素及CTX等治疗 ,病情缓解 ,皮损全部消退出院。 1998年底喝酒后病情复发而再次住院 ,经 3个疗程小剂量激素冲击并…  相似文献   

17.
李勤  曾斌 《全科护理》2011,(29):2723-2724
天疱疮是一组累及皮肤黏膜的自身免疫性表皮内大疱病,共同特征是疱壁薄、松弛易破的水疱或大疱。2010年9月30日,我院收治1例高龄天疱疮并发Ⅲ期压疮的病人,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住院68d后天疱疮好转,压疮转为红期,边缘上皮爬行,出院。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是一种以表皮内棘细胞松解为特点的大疱性皮肤病,以大小不等的水疱散布全身,疱壁较薄,易于破溃,尼氏征阳性为主要表现。2007年至今我院共收治重症疱疮患者19例,皮损为全身泛发,水疱及糜烂面均达体表面积的60%以上,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天疱疮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的一种免疫性皮肤病。病人全身或部分皮肤起水疱,破溃后渗血渗液,极易合并感染导致死亡[1]。我科1994年5月~1998年12月共收治重型天疱疮病人47例,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无1例出现并发症而死亡。1 临床资料47例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8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者为5岁,平均年龄48岁。经临床和病理检查确诊为寻常型44例,均有尼氏征阳性体征,落叶型3例。47例病人除2例病情稳定中途出院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2 临床表现表1…  相似文献   

20.
正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是一种表皮下水疱性皮肤病,好发于胸腹、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屈侧,严重时可泛发全身,8%~39%患者同时伴有黏膜损害。典型皮损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黏膜或红斑基础上出现半球形的紧张性水疱或大疱,直径在1~2 cm,尼氏征阴性。疱壁较厚,不易破,疱液内含浆液,少数呈血性。水疱破溃后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