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1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1月,我院共施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85例,其中有14例出现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9%,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8~65岁;风湿性心脏病10例,其中二尖瓣狭窄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例,法氏四联症1例;左房粘液瘤1例。术前心功能Ⅲ级以上者8例,占571%。1·2 手术类型 本组行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51例再次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ss,CPB)管理体会。方法正中切1:1经升主动脉插管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28例,右胸外侧切口经升主动脉插管和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CPB18例,右前外侧切1:3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CPB5例。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18例常温不停跳,其余病例均采用中度低温下手术。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跳液或晶体停跳液。结果本组心脏自动复跳27例,采用心内、外除颤6例,自动复跳率达80%。其中1例试停机后低心排,立即行辅助循环15min,再缓慢停机,其余都顺利停机。术后早期死亡3例(5.9%),1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突发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因重度低心排死亡,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再次心脏手术患者具有病程长、心功能差、CPB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加强CPB管理以提高手术效果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观手术在国内陆续展开。我院自 1995年 7月至 1999年 6月 ,应用本方法纠治心内畸形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 ,男性 7例 ,女性 8例。年龄最大 58岁 ,最小 5岁。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8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术 1例 ,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术 1例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膜置换术3例 ,动脉导管结扎术 1例。1·2 手术方法 气管内插管 ,静脉复合麻醉。正中劈开胸骨 ,切开心包。肝素化 ( 3mg/kg)后建立起体外循环。心肺转流后 ,不用降温 ,必要时适当升温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及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心脏复苏水平.方法 1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后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应用药物辅助心脏复苏(恢复心脏跳动、调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结果 心脏自动复跳52例(43.3%),电击除颤复跳68例(56.7%),复跳困难(除颤3次以上)3例(2.5%).全组病例心脏复苏后0.5~2.0h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送ICU继续观察治疗.共死亡3例(2.5%),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合理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有效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体外循环设备的完善度、转流技术的提高与改进,瓣膜适应证不断扩大,使一些重病人得到良好的救治。自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共施行心脏瓣膜手术64例。现将瓣膜手术体外循环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的解剖、生理功能与成人差别甚大.特别是体重在10k异以下先心病患儿因其本身特殊性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术中体外循环管理要求更细致而严谨。建立更实用于婴幼儿非生理状态下的体外循环过程,是提高围手术期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我院自1999—03—2003—04共施行10kg以下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67例,效果良好。现将术中体外循环管理总  相似文献   

7.
从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看体外循环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循环(CPB)是将人体静脉血液引至体外运行人工氧合成为动脉血,再依靠血泵将氧合血送入体内,以维持心脏外科手术期间各器官和组织的正常灌注。1953年,Gibbon利用垂屏式氧合器和滚压式血泵进行体外循环,为一例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手术修补。从而心脏外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56年美国、瑞典、英国和日本等国相继开展了心内直视手术。至1957年体外循环便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我国在1958年开展第一例体外循环心脏外科直视手术。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而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总结6月龄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及管理策略,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7例6月龄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CPB转流时间13~126(48±28)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92(34±21)min,心脏自动复跳率86%,全组患儿均顺利脱离CPB,无与CPB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发生.本组有3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小婴儿CPB宜选用优质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实施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HCT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均匀降温和复温有利于脑保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6月龄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特点及管理策略,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7例6月龄以下婴儿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CPB)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本组CPB转流时间13~126(48±28)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92(34±21)min,心脏自动复跳率86%,全组患儿均顺利脱离CPB,无与CPB相关的故障和并发症发生.本组有3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结论 小婴儿CPB宜选用优质人工心肺机和婴儿型膜肺、管道,尽量减少预充量,实施适中的血液稀释,维持HCT在合适范围.超滤可减轻组织器官水肿,采用冷晶体停搏液灌注取得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均匀降温和复温有利于脑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兔体外循环微型氧合器的改装和使用,利于推广。方法:对健康家兔14只、野兔8只,随机在西京氧合器改装后的微型氧合器下完成CPB并行心肌保护和血液保护研究,发泡板在尿激酶浸泡后重复使用,分别在CPB前、中、后测动脉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相关指标。结果:比较CPB前、中、后的动脉血气及血液动力学的相关指标,结果满意。结论:该微型氧合器性能稳定,能建立完善的CPB模型,且制作简便,发泡板用尿激酶浸泡后可重复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SDD)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炎症介质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CPB病人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DD组各1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肠道准备,即饮食准备和清洁灌肠;SDD组在常规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术前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干预。检测2组病人在诱导麻醉、CPB结束、CPB后2 h、24 h共4个时相点循环D-乳酸、内毒素、TNF-α、补体C3值、临床生化指标,和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天数等临床结果。结果⑴SDD组病人循环D-乳酸水平在诱导麻醉和CPB后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⑵2组病人CPB后体内内毒素水平皆显著增高(P<0.05),而SDD组在CPB结束(P<0.01)及CPB后24 h(P<0.05)的内毒素水平皆显著低于对照组。⑶2组病人TNF-α、补体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生化指标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内直视术引发内毒素血症,而SDD干预是预防内毒素血症的有效肠道准备方法,但可能对炎症介质激活及临床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危重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共分析164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危重冠心病患者151例,占92.05%。均具备重要危险因素≥2条,或者具备次要危险因素≥3条。结果全组共搭动脉桥144支,静脉桥353支,同期行室壁瘤切除11例,瓣膜置换5例,瓣膜成形5例,室间隔穿孔修补术1例。围术期发生低心排2例、呼吸衰竭1例、肾功能不全1例,脑梗死1例。死亡2例,死亡率1.22%。结论搭桥手术治疗危重冠心病患者效果满意。周密的术前准备、术中充分恢复心肌血运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心脏外科2001年1月-2009年6月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1743例成年患者进行分析,根据SSI发生与否将其分为SSI组及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中SSI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心脏直视术后SSI总发病率2.87%,SSI组平均住院时间及30 d再入院率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心功能NYHA≥Ⅲ级、合并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脉手术、术前血浆白蛋白低、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血液制品的用量、切口缝合方法、二次开胸止血、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及ICU入住时间与SSI的发生有关(P<0.05或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手术(OR=4.724,P=0.014)、手术时间(OR=1.008,P=0.024)和术后12 h血糖平均值(OR=1.023,P=0.000)是SSI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切口皮下间断缝合(OR=0.326,P=0.002)可减少SSI的发生;27例送检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72.7%,革兰阴性菌6株,占27.3%。结论冠状动脉手术、心脏手术时间长及术后高血糖是体外循环心脏术后SSI发生的危险因素,改进缝合方法可减少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希  秦新刚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22-1824,182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心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拟行择期心脏手术的中高危患者(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EuroScore≥4)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于麻醉诱导后和CPB开始时分别给予乌司他丁总量(30kU/kg)的1/2,C组于相同时间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于术前、手术结束后8h、1d、3d和5d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同时测定动脉血气,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U组患者术后带管时间、ICU住院时间、心梗发生例数及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术后8h起U组CK-MB、cTnI、A-aDO2和RI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中高危心脏手术患者CPB术后心肺损伤,改善心肺功能,降低围术期心梗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常规超滤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持续超滤,对照组作常规体外循环,不应用超滤.两组分别在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后、转流结束前抽取患者动脉血液样本,测定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等指标,并进行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的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浆胶体渗透压在转流结束前均有显著提高,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缩短、术后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外循环中采用超滤,可有效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少呼吸机的使用时间;提高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提高了血小板计数和血浆蛋白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hypothermia (HCPB) is a procedure commonly used during heart surgery, representing a risk factor for the patient by promoting extensive haemodilution and profound physiological changes. Cefuroxime is used for the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following heart surgery, and several dose schemes have been suggested for prophylaxis with cefuroxime.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in a comparative manner, the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cefuroxime administered intravascularly as a bolus dose of 1.5 g to 17 patients having heart surgery with or without HCPB. Plasma cefuroxime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and the following values, expressed as medians, were obtained for the study group compared with controls: 69.1 vs. 62.7 mg/L (1st h), 35.8 vs. 26.0mg/L (3rd h), 14.6 vs. 8.7 mg/L (6th h, P<0.05), 6.1 vs. 3.0mg/L (9th h, P<0.05) and 2.6 vs. 1.0mg/L (12th h, P<0.05).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recorded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as a consequence of HCPB, low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s were found as early as 6h post dose for both groups investigated. Thus, the low systemic availability of cefuroxime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 1.5-g dose may not protect against postoperative infections. The data obtained permit us to recommend a change in the dose scheme in order to maintain adequate plasma levels of cefuroxime.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高危因素,为CVC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留置CV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4例,未感染组103例;对感染组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CVC感染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检出病原菌34株,阳性率为24.82%,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占50.00%,革兰阴性菌13株占38.24%,真菌4株占11.76%;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00%,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66.67%;感染组置管时间、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有导管接头、三腔导管比例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体外循环时间、股静脉穿刺、置双腔导管、置管时间是CVC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及置管时间过长、股静脉穿刺、双腔置管等容易引发CVC感染,临床应规范操作,预防性使用高敏抗菌药物,减少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中的发病率,分析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以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最高(33例占45.21%),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22例占30.14%),不明原因心律失常(14例占19.18%),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占4.11%),心肌炎(1例占1.37%)。心功能Ⅰ~Ⅱ级与Ⅲ~Ⅳ级比较,妊娠孕周、新生儿平均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剖宫产率90.41%,围产儿死亡率为0。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在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病率中居首位,而在农村边远地区,风湿性心脏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心功能状态影响孕周及新生儿体重,适时剖宫产术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