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2001~2006年在46例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4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32翻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93.8%),感觉异常3例(6.2%);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4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4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2010年在46例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4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30例(93.8%),感觉异常3例(6.2%);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14例病人均有感觉异常.随访1~5年,46例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 在Ⅰ、Ⅱ期乳腺癌的淋巴结清扫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9~2003年322例Ⅰ、Ⅱ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ICBN 102例,切除ICBN 220例,术后对病人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102例中病人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9例(8.8%),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220例病人术后感染异常192例(87%)。随访2~5年,未见局部复发。结论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ICBN是可行的,能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Ⅰ、Ⅱ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21例,切除肋间臂神经52例,术后对病人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3例,而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2例病人有感觉异常。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周权  任宏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2):1668-1668,1676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5例,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切除15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50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46例(92.0%),感觉异常4例(8.0%);切断肋间臂神经15例均有感觉障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随访1年,50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106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保留情况,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72例,切除3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72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72%(7/72);切除肋间臂神经的34例中,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1.18%(31/34),P<0.001.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早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腋窝及上肢感觉异常.  相似文献   

7.
郭雁翔 《甘肃医药》2009,28(6):442-443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19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肋间臂神经保留情况,其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5例,切除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随访。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15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正常13例,异常2例;4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4例有感觉异常;随访36个月,保留肋间臂神经的15例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玉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9):3019-3020,3022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上臂内后侧的感觉功能。结果 术后上臂内后侧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5%(2/56),3周后症状消失,经3-12个月随访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 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后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的临床意义。方法:66例行根治术的Ⅰ、Ⅱ、Ⅲa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行腋窝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对照组(39例)行腋窝清扫术时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两组患者术后按乳腺癌治疗,进行严密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术后1个月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8.52%、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9.62%、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5年随访均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腋静脉分支可明显减少患者上肢内侧感觉障碍和上肢水肿发生率,并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方法选择94例乳腺癌患者在行腋淋巴结清扫时,游离并保留腋下脂肪组织中的肋间臂神经,术后观察患侧上臂的感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后上臂感觉异常发生率为8.51%,4周左右症状消失,在1年的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局部复发。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85例行Ⅰ、Ⅱ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切除24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61例中,术后患者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58例(95.08%)、感觉异常3例(4.92%);切除肋间臂神经24例均有感觉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7.71,P〈0.001)。随访1-5年,85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既保存了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49例Ⅰ、Ⅱ、Ⅲa期乳腺癌中,30例保留肋间臂神经,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测试患侧上臂内侧感觉并随访.结果 保留肋间臂神经30例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正常27例,异常3例;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患者术后18例有感觉异常.随访2年,保留肋间臂神经的30例患者未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在乳腺癌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不影响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Ⅰ、Ⅱ期乳腺癌保乳保留肋间臂神经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术中完整保留肋间臂神经19例,切除肋间臂神经18例.术后对两组患侧上臂感觉功能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随访1、6、36个月,2组患者局部均未复发、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上臂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18例,上肢出现感觉减退1例,切断肋间臂神经组患侧上臂内侧均发生麻木.12例上肢有烧灼样疼痛,上肢沉重,有蚁行感,6例感觉减退.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保乳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可明显降低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和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78例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78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较对照组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经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及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价值。方法:选择I、Ⅱ、Ⅲa期乳腺癌病人65例行改良根治术,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成功保留肋间臂神经60例(成功率为92.3%),随访无局部复发和转移,保留肋间臂神经病人能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结论:对乳腺癌腋窝清扫术保留肋问臂神经可明显减少上臂内侧和术区皮肤感觉障碍及疼痛,也不增加腋窝肿瘤的复发,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Ⅲa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拟施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常规手术而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进行观察并随访。结果:实验组术后发生上肢感觉障碍7.2%,而对照组高达8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且经随访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对于Ⅰ、Ⅱ、Ⅲ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价值与可行性进行多因素分析。方法随机选择27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施行完整保留ICBN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时选择22例切除ICBN的患者作为对照。对手术时间、术中清扫和术后复查的淋巴结数目、术后主观感觉与客观神经检查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组与切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2周和6个月B超复查腋淋巴结均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5d(P〈0.05)、30d(P〈0.05)、3个月(P〈0.05)的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麻木与疼痛感发生率、神经检查阳性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Ⅰ、Ⅱ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不影响清扫效果,不增加局部复发率,可减少患者术后的局部麻木与痛感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ICBN)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Ⅰ、Ⅱ期乳腺癌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行腋窝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48例,行腋窝清扫时切除肋间臂神经。2组术后治疗措施相同,进行严密观察随访。结果:2组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均未见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的感觉功能,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0例Ⅰ、Ⅱ期乳腺癌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人被分为两组,其中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2例,肋间臂神经切除组38例.术后对病人上臂内侧感觉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保留肋间臂神经与不保留肋间臂神经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切除ICBN者36例均有上臂内侧和腋部皮肤麻木,其中12例有持续疼痛;而32例保留ICBN者中仅4例产生麻木,2例疼痛.结论:在早期乳腺癌(Ⅰ、Ⅱ期)改良根治术中施行保留肋间臂神经是可行的,它保存了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功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方法在96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术后对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患者上臂内侧皮肤感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96例患者随访1~29月,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中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部皮肤感觉正常21例(84%),感觉异常4例(16%)。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腋淋巴结清扫时保留肋间臂神经可以减少术后患侧上臂内侧皮肤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