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癌(HCC)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因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酶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经启动、促进、演变多阶段的发展过程,其中多种生长因子基因的调控和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基因在胎肝和新生儿肝脏中有大量表达,但出生后基因表达迅速降低直至关闭,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肝细胞癌(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住院病例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51~86岁,平均77岁.  相似文献   

3.
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被公认为是影响健康的常见疾病,而由其引起的肺动脉高压也被逐渐重视,但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已有动物实验证实,低氧是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转录的重要因素,而OSAHS的临床特点就是夜间反复发生程度不同、持续时间不等的低氧血症。本研究旨在观察VEGF、IGF-1在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53抗体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9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5例肝硬化(HC)患者作为对照1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科确诊的72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AFP、VEGF、p53抗体测定,其中AFP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VEGF、p53抗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 1病例组血清AFP、VEGF、p53抗体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1),对照1组血清AFP、VEGF、p53抗体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1)。2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AFP、VEGF、p53抗体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0.738~0.905)、0.827(95%CI,0.731~0.899)、0.634(95%CI,0.515~0.756),AFP-AUC与VEGF-AU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抗体-AUC显著低于AFP-AUC与VEGF-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ROC曲线可知,AFP、VEGF、p53抗体诊断HCC的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97μg/L、233 ng/L、0.63 k U/L,由此得知这3个指标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81%、87.59%,82.28%、89.78%,65.82%、86.13%。结论血清AFP与VEGF诊断HCC的临床性能相当,而p53抗体诊断HCC的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和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测定其血糖、胰岛素、血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结果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IGF-1水平为(135.48±52.78)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89.34±38.65)μg/L;血IGF-1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糖尿病伴视网膜病变组的VEGF水平为(502.12±65.21)μg/L,显著高于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组(356.23±52.31)μg/L;血VEGF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正相关。血IGF-1与VEGF水平正相关。结论糖尿病并视网膜病变时,血IGF-1及VEGF水平均升高,且二者正相关。IGF-1及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分析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胎蛋白(AFP)对肝癌(HCC)的诊断存在着较高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在胎肝和新生儿肝脏中有大量表达,但出生后该基因迅速降低直至关闭,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呈胚胎性过量表达IGF-Ⅱ。研究以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巢式PCR)扩增了肝癌组织及外周血中IGF-ⅡmRNA,并观察它在肝癌诊断、转移预测和鉴别中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手术后新鲜肝组织中,分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肝细胞癌(H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和肿瘤血管形成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40例HCC的HBV感染情况,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法检测HCC中VEGF、COX-2的蛋白表达,用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BV感染组中VEGF、COX-2蛋白以及MVD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HBV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VEGF和COX-2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1).结论:HBV可能通过上调VEGF、COX-2等血管形成因子表达,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Ⅱ表观遗传改变与基因转录、表达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以自身配对法收集肝癌的癌灶、癌周和远癌组织,以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IGF-Ⅱ基因启动子P3的甲基化状态,以逆转录巢式PCR分析IGF-Ⅱ mRNA转录水平,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肝组织IGF-Ⅱ表达、胞内分布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数据采用x 2检验、等级相关等分析. 结果 IGF-Ⅱ基因P3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肝癌组织为0,显著低于癌旁组织(47.5%,x2 - 24.918,P<0.01)及远癌组织(100.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 mRNA扩增阳性率为100.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2.5%,x2=24.918,P<0.01)和远癌组织(0,x2=80.000,P<0.01);肝癌组织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5.0%,x2=12.170,P< 0.01)和远癌组织(0,x2=56.170,P<0.01).癌组织IGF-Ⅱ过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浆膜浸润、瘤体大小和HBV感染相关.结论 基因表观遗传改变调控IGF-Ⅱ的转录和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受体是一种多配体,多功能的膜蛋白,与肝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近年的研究表明,IGF-Ⅱ受体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与HBV-DNA整合及HBxAg的表达密切相关;IGF-Ⅱ受体参与调控癌前病变肝细胞的异常增殖。本文综述了IGF-Ⅱ受体与肝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含3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成员和2种非RTK超家族成员,其与配体以非一一对应形式相互结合,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内化作用介导Raf1→MAP2K1/2→ERK1/2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淋巴管生成。VEGFR在肝癌患者局部癌灶高表达,是介导肝细胞癌恶性增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热休克蛋白90β可上调VEGFR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而miR-203a、miR-378a、miR-199a-3p等可下调VEGFR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浸润。基于VEGFR靶向药物治疗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肝细胞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有近一百万人死于该病。阐明HCC的发病机理和发展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是重要的。Schmitt及其同事题为“肝细胞的紧密连接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所致破裂:肿瘤侵袭的新机理”的章非常有趣,提供了对肝细胞癌侵袭表型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正>淋巴结转移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近来相关研究已证实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是促进淋巴管生成的因子〔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活性由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介导,二者协同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运动〔2〕。目前研究显示HGF/C-met是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因子之一〔3〕,而二者对VEGF-C、-D介导的淋巴管生成作用尚不明确。本文关注胃腺癌中HGF和C-met蛋白的表达,关注二者与VEGF-C、-D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肝细胞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其发生、发展、转移、侵袭都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的生成主要依靠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的调控,其中研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VEGFR在机体内作用不同,参与肝癌血管生长的主要是VEGFR-1(flt-1)和VEGFR-2(flk-1).针对VEGFR的抗肿瘤血管治疗在实验室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部分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Ⅱ/IGFⅡ-ⅠR相关信号通路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GF-Ⅱ活化可经IGF-Ⅰ R传递促有丝分裂信号,增加HCC变可能,近来研究显示靶向IGF-Ⅱ或IGF-Ⅰ R可明显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对肝癌细胞选择性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调解机理。方法采用从孕妇羊水中纯化的磷酸化结合蛋白-1(PBP-1)和非磷酸化结合蛋白-1(npBP-1),自肝细胞癌实体瘤和肝性腹水标本中获取瘤细胞。应用MTT试验,地高辛标记的原位杂交和膜上斑点杂交试验,分别定性和定量测定各实验组中肝癌细胞生长和IGFⅡ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表明,PBP-1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时间细胞生长趋缓,于培养第2天即呈下降趋势(P<0.05);原位杂交显示各组细胞在整个培养期间,均有IGFⅡmRNA阳性信号。膜上斑点杂交经光密度扫描表明,pBP-1组细胞的IGFⅡmRNA表达平均光密度值与对照组和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PBP-1及其他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pBP-1在体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IGFⅡmRNA表达可能与mBP—1的调节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标本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患者、16例肝外伤及肝囊肿患者标本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转移的关系。结果 TGF-β1和IGF-Ⅱ在转移组肝癌组织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在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TGF-β1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IGF-Ⅱ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或几乎不表达。TGF-β1和IGF-Ⅱ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对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预测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已鉴定出数种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或称血管通透性因子,为一种特异的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已糖化的多功能蛋白,它与多种肿瘤的血管形成有关[1]。我们就VEGF的构成、结构特点和在肝癌中的表达特征等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一、VEGF分布及基因构成 VEGF可促进毛细血管生成,可在很多正常组织中表达,但一般水平较低。Northern杂交证实VEGF在一些代谢旺盛、血供丰富的组织如肺、肾、心肌…  相似文献   

18.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相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征是生长快、预后极差.肝癌的治疗正面临挑战,其机制尚未明朗.近来已证实了肝癌的一些靶向分子,正用于肝癌治疗的研究中.肝癌进展与肝中生长因子的过表达密切相关,且这些生长因子可能是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目标.本文总结了肝细胞癌变过程中几种相关生长因子(IGF-Ⅱ、VEGF、TGF-β1和HGF)的动态表达与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产生的异常蛋白(PIVKAⅡ),又称为γ-羧基凝血素,是近年来在日本及美国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敏感指标,但至今仍未用于中国临床。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PIVKAⅡ在中国肝癌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检测60例HCC和30例排除肝癌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PIVKAⅡ和甲胎球蛋白(AFP)水平。结果:在HCC患者中,血清PIVKAⅡ的浓度为784.3±1364.1,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的16.1±31.7(P<0.001)。当将PIVKAⅡ的临界值定为40mAU/ml时,51.7%肝癌患者(31/60)的PIVKAⅡ值高于该临界值(灵敏度);但仅13.3%肝硬化患者PIVKAⅡ值高于此临界值。该指标的特异性为86.7%(26/30);精确度为62.2%(31+26/60+30);其中36.84%的小HCC患者(7/19)的PIVKAⅡ值高于此临界值。在26例AFP阴性的肝癌患者中,有11例(46.2%)PIVKAⅡ值高于该临界值;肝癌患者的AFP和PIVKAⅡ水平未见显著相关(r=0.101,P=0.247)。PIVKAⅡ和AFP联合使用较AFP单独使用灵敏度升高21.6%,较PIVKAⅡ单独使用灵敏度升高26.7%;对小肝癌患者,则分别升高15.8%和21.1%。结论:PIVKAⅡ是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指标,如果与AFP结合使用,其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腹水性质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测定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以及联合检测癌胚抗原 (CEA)的临床意义。方法 于 2 0 0 2 - 0 5~ 2 0 0 3- 0 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 5 8例腹水中的VEGF、CEA质量浓度。结果 恶性腹水VEG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腹水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联合测定腹水VEGF和CEA质量浓度 ,其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较单独腹水CEA检测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腹水VEGF测定有助于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 ,联合检测腹水VEGF和CEA对于腹水的鉴别诊断更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