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脑CT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8例经临床和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有6~40年不等的高血压痛史,伴有多年吸烟史或糖尿病史,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及脑梗塞。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直接病因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伴多发性腔隙性卒中者,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2.
王琪  张丽  宁霞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27-727,823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钱邦春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81-1981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CT表现,提高SAE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93例皮层动脉硬化性脑病,行CT检查男56,女37。结果: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脑病CT表现,GOTO分型I型者为多。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有显著特点,CT可对SAE有效诊断。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临床及脑CT诊断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 32例 ,结果均为 5 5岁以上患者 ,有多年高血压病史 ,部分有多年糖尿病史 ,反复脑卒中 ,智能渐衰退 ;脑CT表现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大致对称的弥漫性低密度改变 ,边缘模糊 ,并存多发性腔隙性梗塞。提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直接病因为高血压病 ,对反复卒中、智能减退病人 ,脑CT改变者可考虑本病 ,及时给予治疗可延缓病程 ,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30例临床及头部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患者。结果  (1 )均有 5~ 4 4年不等的高血压病史 ,部分伴有多年吸烟史或伴Ⅱ型糖尿病史者病情较重 ;(2 )脑CT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白质疏松 (LA)及深部白质软化灶、侧脑室扩大。结论 Binswanger(BD)病的直接病因即是高血压。对有长期高血压和进展性痴呆 ,伴有多发性腔隙卒中者 ,结合脑CT改变可考虑本病诊断 ,应强调智能障碍 ,而不应过分强调痴呆。及时给予治疗 ,可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7.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9,15(2):42-43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和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SAE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SAE早期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非特异性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临床上可表现为渐进性智能障碍,68例中痴呆患者仅8例,表明痴呆并非诊断SAE的必备条件。本病还常伴有脑卒中样表现。CT表现根据Goto等分型分为Ⅰ型43例,Ⅱ型20例,Ⅲ型5例。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和CT对SAE能明确诊断,特别能早期发现,对本病的早期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CT和临床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有完整CT和临床资料的SAE 112例,回顾性分析其螺旋CT平扫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CT特点为双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低密度影,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练掌握SAE的CT和临床表现,对诊断SAE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多数有思维迟钝、记忆障碍,严重者可有精神错乱和情绪不稳等痴呆表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0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总结了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影像特点,以期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其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表现为:①脑深部对称性的低密度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③脑萎缩。结论结合临床资料CT能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最早是在1894年由Binswunge首先描述8例为慢性进行性痴呆病人尸检的脑病理改变,因而被命名为Binswunge病。近年来,人们发现此病不一定都发生在痴呆患,且可能与皮层下髓质动脉硬化有关,故称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简称SAE。该病常见于6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及其他动脉硬化征象。我院自CT开展以来,诊断了30例较典型的病例。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现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CT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其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表现为:①脑深部对称性的低密度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③脑萎缩。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CT能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陈阳美  魏运枝 《重庆医学》1996,25(4):205-206
Binswanger's病(BD)又称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是一组以高血压动脉硬化、痴呆、脑室周围白质低密度区为特征的综合征。以往本病的诊断依赖于尸检,至1987年止,世界文献报道经病理证实的还不足50例。但随着CT的应用,CT报告为白质低密度的逐渐增加,且有人仅以此诊断Binswanger's病,我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庭屋工动皿厘化性脑病舶CT征氛评价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年来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讨论它的诊断价值。结果:根据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分为3型居多。讨论:通过CT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CT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及预防治疗有很重要的俭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MR的影像表现特点,以便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CT、MR诊断该病的影像典型表现。结果:105例中CT检查55例,MR检查30例,CT及MR均检查20例。CT及MR所见:①侧脑室旁脑白质斑片状或蝶翼状低密度灶,边界模糊,呈对称性,可融合,CT值为20~25 HU,增强后无强化。MR表现为对称性的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后不强化。病变累及额叶白质53例,体部32例,三角区及半卵圆中心22例,同时累及15例。②双侧或单侧基底节区多发或单发的腔隙性脑梗塞91例,5例伴有范围不等的血肿。③105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结论:根据CT、MR典型影像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可以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inswanger病的临床与CT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2例患者的症状与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2例症状多样,均有眼底动脉硬化Ⅱ级以上,CT也有某些特异性改变。结论:本病发病形式多样,症状多样,以智力障碍为突出,但诊断必须结合CT改变。  相似文献   

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临床特点及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选择经头颅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的相关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60岁以上人群,CT特点为两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等对称性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可伴发脑萎缩或腔隙性脑梗死,有的可伴发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结合临床资料,头颅CT检查等可以对该病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以及病理基础和诊断分析。方法搜集具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76例,分析其B超、CT及MRI表现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上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呈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上表现为侧脑室旁、两侧半卵圆中心、深部脑白质之对称或不对称的长T1长信号效应,部分患者脑萎缩。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表现更优于CT表现,其能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自1990~1994经CT证实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病发病机理主要是脑深部白质深穿支动脉硬化引起血液准流量减少,导致深部白质缺血性脱髓鞘和微梗塞。智能障碍往往为首发症状,CT、MRI是本病诊断理想方法,控制和预防高血压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