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和分析赣南地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间赣南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中分离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80株,同时应用K-B法对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开展药敏试验,并应用PCR法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基因检测,分析其基因检测结果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0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中,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其检出率为86.25%,其中NMD型17株占24.64%,IMP型31株占44.93%,KPC型9株占13.04%,VIM型12株占17.39%;另有NMD型合并IMP型1株(1.25%);80株中膜孔蛋白基因OprD2全部缺失;除69株检出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外,其余11株均未检出SPM型金属酶、GIM型金属酶。结论:产碳青霉烯酶在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耐药中具有重要意义,NMD酶、IMP酶、KPC酶、VIM酶基因为赣南地区碳青霉烯类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主要基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陶春梅  龚雅利 《安徽医药》2019,23(5):1032-1035
目的 分析临床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型别、耐药特点以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2011年6月至2017年7月共6年分离的2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和ICU病房的痰液标本,进行ERIC-PCR(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型及药敏试验分析,并检测12种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分型结果表明主要存在A、G、H三种优势型别的流行,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普遍低于全国耐药监测数据,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平均不敏感率分别为10.4%和7.1%。在3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碳青霉烯酶IMP和VIM的携带率分别为8.57%和5.71%。结论 肺部感染以及A、G、H三种优势型别细菌是铜绿假单胞感染防控的重点对象,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株中主要携带IMP和VIM两种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但阳性率较低。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逐年升高,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类相关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的携带情况.结果 PCR法检测出携带OprD2基因5株(33.3%)...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分子流行病学规律及耐药机制,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多中心收集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carbapenems-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CRPA)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遗传信息研究,并对碳青霉烯酶基因与外膜孔蛋白OprD编码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将81株CRPA分为36个ST型,总体以ST3390(41.98%,34/81)为主,其中有5种为新发现的ST型别;CRPA菌株中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出率较高(65.43%,53/81),尿液标本检出率最高(80.00%,28/35),其中IMP、VIM和NDM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7.04%、27.16%和1.23%,未检测到KPC、GES、SPM和OXA-40型碳青霉烯酶基因;oprD基因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高达96.29%(78/81)CRPA临床分离株发生了各种类型的突变,以单个或者多个碱基的插入或缺失为主(76.54%,62/...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铜绿假单胞菌因其固有与获得性耐药,使抗菌药物的选择成为困惑医师的一大难题。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抗菌优势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但随着使用的日益广泛,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也日益增多。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耐药机理:①β-内酰胺酶的水解作用(碳青霉烯酶、AmpC酶和ESBLs);②外膜通透性下降(OprD2突变或缺失);③主动外排机制;④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造成的,且不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间耐药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控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舟山地区3家三级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114例,从其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共计114株,分析菌株耐药特征及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多样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以同期住院的对亚胺培南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10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产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情况以IMP、VIM基因为主。长时间住院、机械通气、之前使用过亚胺培南及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是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舟山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避免长时间住院、早期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等可降低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医院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被认为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最佳选择.然而,随着药物滥用导致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的广泛流行,其治疗面临更大的挑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各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性呈现显著差异.结合近期研究成果,本文阐释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主要机制,包括碳青霉烯水解酶、通道蛋白的失活、外排泵的过表达.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往往由多种机制介导,各耐药机制间还存在复杂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PRPa)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对60株临床分离的IMPRPa,采用聚合酶链(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IMP、VIM、OprD2,并对部分IMP、VIM基因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0株受试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检测阳性为:IMP7株,VIM18株,有3株菌同时携带IMP、VIM基因,IMP、VIM基因序列分析为IMP-1型和VIM-2型,OprD2基因缺失29株。结论:OprD2蛋白通道缺失和产金属β-内酰胺酶是IMPRPa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测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米诺环素的体外抗菌活性;从中选取不同耐药表型菌株8株,以标准株PAOI为对照,凝胶电泳分析外膜蛋白;用荧光定量RT-PCR测定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结构mexA、mexC和mexE的表达,并对其调控基因进行测序。结果3株细菌金属酶测定阳性;敏感菌株与PAOI外膜蛋白图谱相似,耐药菌株尤其是对亚胺培南耐药株OprD2量减少或消失;随着细菌耐药性增强,主动外排系统表达逐渐增加。5株细菌发现mexR,nfxB突变。结论外膜蛋白D2缺失、主动外排系统表达增加、产生碳青霉烯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但细菌对不同药物耐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耐药的筛选方法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114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法筛选出亚胺培南耐菌株、可疑耐药株和敏感株;然后提取部分菌株外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比较三组菌株外膜蛋白的差异。结果11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3株耐药,37株可疑耐药(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小菌落)3株中敏,61株敏感。在外膜蛋白SDS-PAGE电泳图谱上发现敏感株存在OprD2、OprE带,但耐药株、可疑耐药株缺乏OprD2;OprE带缺乏或者染色较淡。定量分析发现耐药株和可疑耐药株OprD2、OprE含量明显低于敏感株。结论KB法可以筛选出IMP可疑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IMP抑菌圈内出现散在菌落的菌株是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对IMP耐药的主要原因与外膜蛋白OprD2和OprE缺失或含量明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耐药性以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ICU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标本,采用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MBL)IMP、VIM、GIM和SPM耐药基因和Ⅰ类整合子,并回顾性分析引起IRPA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检出60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对亚胺培南敏感20株,耐亚胺培南40株,其中OprD2基因缺失36株,是耐亚胺培南的主要原因。产MBL 4株,Ⅰ类整合子阳性36株。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住院时间>2周、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以及2周内接受过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治疗与IRPA感染有关。结论 ICU IRPA的耐药率维持较高水平,OprD2基因缺失及其产MBL是细菌对亚胺培南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对IRPA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建立耐药监控体系,控制耐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茵的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临床分离的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及oprD基因;氰氯苯腙检测主动外排情况及其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很高,其中,5株产VIM-2型金属酶,11株oprD基因检测阴性.2株在有氰氯苯腙存在时对亚胺培南的MIC降低至原值的1/4,表明这2株有主动外排系统参与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结论 OprD2蛋白表达缺失是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产VIM-2型金属酶和主动外排系统,且至少有4株存在两种以上耐亚胺培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 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8株,经K-B法检测耐药性,根据耐药性分为耐亚胺培南菌组12株和敏感菌组6株。另设1标准菌株ATCC27853。采用PCR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探讨OprD2基因突变与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12株耐药菌经OprD2基因扩增,8株阴性,4株阳性;6株敏感菌株及标准菌株扩增全部为阳性。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对亚胺培南耐药菌组和敏感菌组OprD2基因阳性率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在耐药菌中发现了新的OprD2基因突变方式。 结论OprD2突变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突变的方式有缺失突变与插入失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社区与医院感染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主要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军区门诊部和华西医院分离到的597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医院感染339株,社区感染258株。MIC 法检测其药敏结果。对105株细菌利用PCR法扩增耐药相关基因,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普遍低于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如哌拉西林(20.4%,10.1%)、头孢他啶(21.5%,11.6%);医院感染组 OPRD2, VIM, OXA-10基因检出率为60.0%、44.3%、88.6%,社区感染组基因检出率分别为34.3%、14.3%、71.4%,两组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高于社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而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霉烯水解酶的产生和OPRD2缺失是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亚胺培南的主要机制,所以合理选择用药,加强医院的感染监测是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变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呼吸道内耐药性的动态改变.方法 以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下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E-test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水解实验检测目标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特征;普通PCR检测ESBL、AmpC、碳青霉烯水解酶、膜孔蛋白OprD2等耐药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菌的AmpC和OprD2的表达情况.结果 筛查到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3次入院、下呼吸道分离的属同一克隆的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提示细菌的药敏谱存在由单一耐药逐渐转化为泛耐药的模式.三维水解实验显示,5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高产AmpC酶.所有9株菌的ampC和oprD2基因都为阳性,碳青霉烯水解酶均为阴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ampC基因表达量是单一耐药株的1.7~18.7倍;亚胺培南耐药株的oprD2表达量则是敏感株的1/10~1/2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耐药性,其中ampC高表达和oprD2表达下降是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广谱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致病菌,其耐药性强,耐药谱广。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近年来治疗铜绿假单胞菌疗效较好的药物,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等产生了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有β-内酰胺酶的水解、外膜通透性降低和主动外排系统的排出等,这些耐药机制之间相互协同作用而产生高度耐药。针对这些耐药机制,开发活性更高、安全性更好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显得极为迫切。本文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年间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和流行病学变化特征.方法 收集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病人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菌株的基因型差异,PCR扩增测定菌株的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007—2008年和2017—2018年间从呼吸科住院病人分别收集134株和85株铜绿假单胞菌,其检出率为4.3%和2.0%.2007—2008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普遍耐药,高于2017—2018年间菌株的耐药率(P<0.01).MLST结果 显示2007—2008年间菌株具有15个基因型,2017—2018年间菌株具有9个基因型,其中ST235、ST111和ST175为最流行的基因型,菌株的基因型1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2007—2008年间共有14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IMP-4,5株携带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VIM-2,而2017—2018年间仅2株菌携带IMP-4基因,无其他金属酶基因存在.结论 该院呼吸科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MLST基因型谱稳定遗传,且IMP和VIM仍是铜绿假单胞菌的一个重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亚胺培南耐药性分析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建敏 《海峡药学》2008,20(10):117-118
目的 探讨患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11株.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 检测ESBLs和AmpC酶.采用外膜蛋白图谱,紫外吸收法测定OprD2含量.采用Etest试验观察氰氯苯腙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研究细胞内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果 1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中检出单产ESBLs 4株,单产AmpC酶3株,其中同时产AmpC酶和ESBLs共1株.耐药株OprD2相对含量明显低于敏感组(P<0.01).有27.3%菌株存在主动外排泵出机制.结论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产生、OprD2的减少及存在主动外排泵出机制是我院住院患儿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铜绿假单胞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广范的机会性感染不断增加 ,对抗生素的高度固有耐药性以及多药耐药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治疗问题。广谱β-内酰胺类如碳青霉烯是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亚洲、欧洲、加拿大均已有报道 ,但随着频繁使用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发展 ,耐药株产生了IMP型金属 β -内酰胺酶 ,马来西亚药物中心报道对筛选的 5 0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分离株的研究 ,并监测了金属 β -内酰胺酶的流行。由Senda等的方法筛选blaIMP特异性引物的分离株 ,5 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仅有 1株 (I…  相似文献   

20.
1995~ 1997年在加拿大几家医院出现碳青霉烯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爆发 ,获得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表现出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 ,而对哌拉西林敏感。通过对 bla IMP和 bla VIM的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 ,表明耐药菌株产生了一种新的整合子相关性金属β-内酰胺酶 ,但用标准bla IMP特异性引物不能扩增其耐药基因。尽管 bla IMP特异性引物最初是为扩增 bla IMP-1而设计 ,但也能用于扩增 bla IMP-2 、bla IMP-3 和 bla IMP-4。通过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证实 ,该耐药基因编码一种 B组β-内酰胺酶 ,与已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