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 目的: 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对于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该治疗对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初步探索rTMS影响患者认知功能的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名,按照病情、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配对,随机分配每对病人接受rTMS真刺激治疗和伪刺激治疗4周,应用应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 PANSS)和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 RBANS)在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其血清CRP水平。 结果: (1) 治疗后,真刺激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假刺激组则无变化;(2)与治疗前比较,真刺激组4周治疗后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前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则无差异;(3) RBANS总分、视觉广度分、注意分、延时记忆分较前均有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RBAN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无统计学差异;(4)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PANSS总分差值”与“即刻记忆分差值”、“阴性量表分差值”与“RBANS总分差值”以及“ 阴性量表分差值”与“延时记忆分差值”之间均有负相关关系(P<0.05);(5) 真刺激组内患者的RBANS总分变化值(ΔRBANS)、Δ即刻记忆、Δ注意和Δ延时记忆与ΔCR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rTMS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rTMS治疗缓解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方法7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比组,每组36例。参比组患者单独使用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参比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低于参比组的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分别为(7.21±1.01)、(9.21±1.23)、(11.21±3.11)分,均低于参比组的(13.56±2.32)、(17.35±3.44)、(24.15±4.25)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注意、言语、视觉广度、即刻记忆、延迟记忆评分均高于参比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活力、健康变化评分均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采用利培酮合并氯氮平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入院顺序分层随机法,将8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拉莫三嗪+利培酮)和对照组(利培酮+安慰剂)。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8、12周末,用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分析量表中各领域的计分。结果两组PANSS总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率72.5%,显效率20%;对照组有效率52.5%,显效率12.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言语量表、操作量表、全量表和记忆量表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8、12周末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合并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对认知功能的改善彻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于北京市大兴区心康医院就诊的77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中文版缺陷型精神分裂症诊断量表分为缺陷型(24例)和非缺陷型(53例),同时选择社区及广告募集的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研究对象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损害的情况。结果缺陷组与非缺陷组患者在总病程、起病年龄、发作次数、吸烟量、一般精神病理评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阳性症状量表(SAPS)评分以及抗精神病药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陷型组的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明显高于非缺陷型组(P<0.05)。缺陷型组、非缺陷型组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测验在注意、语言、视觉广度、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的5个认知领域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缺陷型组的RBANS测验在注意、语言、视觉广度、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的5个认知领域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缺陷型组(均P<0.05)。缺陷型组、非缺陷型组的Stroop色词测验、听觉惊跳反射指标知觉空间融合前脉冲抑制(PSC-PPI)、知觉空间分离前脉冲抑制(PSS-PPI)和感知空间分离-知觉空间融合(PSS-PSC)评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且缺陷型组的Stroop色词测验、听觉惊跳反射指标PSCPPI、SS-PPI、PSS-PSC评分均明显低于非缺陷型组(均P<0.05)。结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听觉惊跳反射以及认知功能方面明显较非缺陷型严重,而缺陷型与非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阳阴性症状无明显差异,提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标注法为准分组,两组各31例。对照组用基础护理,研究组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及依从性。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延时记忆、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能力、注意力各认知功能指标评分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依从性为87.09%、比对照组的64.52%高,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能改善认知功能、提升依从性,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精神科干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肇庆复退军人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同院身体健康精神正常者1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可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等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及临床分型等影响因素与RBANS评分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 0.05),而病程、婚姻状况及职业与RBANS评分未见明显线性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住院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广大精神科医师在治疗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时,应更多关注和有意识干预其认知功能障碍,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6~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合并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观察组)和齐拉西酮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SSPI)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经12周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情况。(1)两组患者WCST测验各项成绩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WCST各项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SSPI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SSP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PANSS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联合齐拉西酮更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于治疗前、治疗1、2、4和8周后,以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及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以包含7个认知领域(词语流畅、抽象/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工作记忆、学习、延迟回忆和运动功能)的神经心理成套测验评定患者认知功能。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8周后的CGI、PANSS、PSP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8周后神经认知评定中WAIS-Ⅲ符号搜索、RBANS即刻记忆、语言和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家庭式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抽取2010年曾在我院住院治疗,现坚持在家中服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同时进行为期6个月的家庭式康复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SDSS总分﹑MMSE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访前后SDSS总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式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于替换治疗前和替换治疗12个月后采用华文认知能力量表(CCA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对其认知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替换治疗第12个月末,患者的各项认知功能检查结果均优于替换治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临床疗效基本稳定,PANSS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总不良反应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喹硫平替换氯氮平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后,其认知功能、不良反应明显改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研究组进行药物自我管理和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共16周,对照组开展常规的精神卫生康复服务(物理治疗及工娱治疗)16周,然后随访观察12个月。采用社会功能量表PSP、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PANSS(45.92±15.03)、PSP(70.31±8.65)明显优于对照组PANSS(53.32±16.21)、PSP(61.9±10.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14.6%低于对照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再就业率12.5%高于对照组再就业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会独立技能训练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再就业面临无职业康复机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20,(1):194-197
目的探讨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训精神症状(PANSS评分)、社会功能(SSPI评分)以及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训练后的PANSS评分均较训练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训练前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后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组训练后的SSPI评分均较训练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训练前的SS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训练后的SS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会工作联合综合精神康复训练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效果优于单纯的精神康复训练。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奈哌齐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立敏  平红姣  杨海波  陈夫银 《医药导报》2012,31(10):1307-1309
目的 探讨多奈哌齐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口服阿立哌唑10~20 mg.d-1,治疗组联合盐酸多奈哌齐5~10 mg.d-1,对照组联合安慰剂(盐酸多奈哌齐模拟片).共治疗24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临床记忆量表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同时观察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观察前后各项记忆力活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各项记忆力活动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项记忆力活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ANSS 评分由(91.7±17.6)分减至(45.9±15.2) 分,对照组由(92.4±16.9)分减至(45.1±15.3)分.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对照组为 5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多奈哌齐具有一定的改善精神分裂症记忆功能的作用,安全性较高,是当前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波西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瑞波西汀+氟哌啶醇)和观察组(氟哌啶醇+安慰剂)。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末分别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NA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韦氏记忆量表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为:(9.5±2.3)、(10.8±1.7)、(103.7±12.9);观察组分别为(8.4±1.5)、(9.1±1.6)、(90.5±1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4、8、12周末TES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观察组,且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波西汀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研究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参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7.36±2.36)分低于参照组的(9.04±2.47)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60.47±8.58)分高于参照组的(56.39±7.9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治疗14 d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14.39±3.09)、(22.46±3.27)分,均高于参照组的(12.26±2.79)、(19.85±3.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奥拉西坦治疗,可有效缓解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头针配合电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6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执行功能评分及精神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完成分类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评分、WCST完成分类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AN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CCB评分(46.2±9.3)分、WCST完成分类数(2.4±1.2)分高于对照组的(42.1±5.5)分、(1.8±0.9)分,PANSS评分(57.2±13.1)分低于对照组的(62.1±1.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给予头针配合电针治疗,能够改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和精神状态,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重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52例,分别采用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76例)或利培酮(利培酮组,76例)治疗;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做出评价,应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利培酮在重症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上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可作为临床较理想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近远期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氮平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治疗总效率为9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奥氮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阿立哌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身体功能问卷(MGH-CPFQ)评分、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用药依从性。结果治疗前,对照组患者PANSS评分为(90.41±12.78)分,观察组为(90.52±12.4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NSS评分为(56.41±11.58)分,观察组为(50.52±2.62)分;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MGH-CPFQ、QOL-BREF评分分别为(32.38±5.73)、(45.06±0.2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32.36±5.77)、(45.07±0.22)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GH-CPFQ、QOL-BREF评分分别为(10.19±2.22)、(80.53±4.6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5.02±4.21)、(60.99±2.35)分,两组患者MGH-CPFQ、QOL-BREF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率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治疗,其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播音技能训练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社会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的康复治疗项目;研究组在其基础上效仿播音学领域中播音员技能训练方法开展播音技能训练,每周3次,每次训练40min,共进行4周的训练.在入组时、第4周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ITAQ)、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结果 干预前两组在BPRS、ITAQ、SDSS评分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BPRS、ITAQ、SDSS得分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播音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改善其部分社会功能,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