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翔泰  陈铎  李钢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6):1099-1101
目的:对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大盛京医院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病例57例.所有患儿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男33例,女24例.年龄9个月至14岁.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本组手术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42例,无明显改善或加重5例;10例术后7d-2个月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46例患者获得随访3-40个月,32例生活或学习良好,其中随访期内复发7例.对3岁以上的20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切除术后行小剂量X线全脑脊髓神经轴放疗,6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切除术后加化疗.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见,其次为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早期正确诊断,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恰当处理和有选择性放疗是影响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28例颅脑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28例颅脑内生殖细胞瘤,12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13例位于鞍区,3例位于丘脑。男性1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18岁。临床表现:肿瘤位于松果体区者常有颅内压增高,位于鞍区者主要表现为尿崩症,视力受损等。组织学上与睾丸的精原细胞瘤相似,其中5例瘤组织内有HCG阳性的合体滋养层巨细胞,12例伴有肉芽肿。随访22例,17例手术切除或活检加放疗者,3例复发死亡,其中2例为生殖细胞瘤伴合体滋养层巨细胞;5例仅手术切除及未放疗者均死亡。结果表明:颅脑内生殖细胞瘤是否伴有合体滋养层巨细胞及肿瘤侵犯扩散范围是影响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和目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是一特殊病理类型的星形细胞瘤,本文结合我们的临床病例,探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学和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7年来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20岁,大多位于小脑,临床表现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症和共济失调,CT和MRI可分为囊性伴囊壁结节、假囊性伴囊壁结节、实质性3种影像学表现。病理以镜下见到大量Rosenthal氏纤维为特征性改变。预后与手术切除程度有关,全切组(11例)无肿瘤复发;部分残留组(6例)肿瘤易复发(2例)和恶性变(1例),未放疗组1例肿瘤复发,为次全切除组。结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好发于年轻人和小脑,有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应争取外科全切除。对未全切病例术后应行放疗,化疗可作为预防肿瘤复发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脂肪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和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在侧脑室的脂肪神经细胞瘤的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脂肪神经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绝大多数位于小脑,侧脑室也可以发生。形态学上是一个小细胞肿瘤,由神经细胞和散在或成簇的脂肪样细胞组成,核分裂象少见,预后较好。免疫组织化学示:GFAP、SYN、NSE、S-100均阳性。细胞增生指数(Ki-67)3%阳性,NF、CgA均阴性。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脂肪神经细胞瘤是一种罕见肿瘤,小脑好发,小脑外也可发生,诊断依赖其独特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表型,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分析7例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7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近期患者症状均好转。6例随访2个月~3.5年,1例失访。有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亡。结论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属于高度侵袭性肿瘤.此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儿童第四脑室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策略和技巧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大盛京医院1993年1月至2008年12月儿童第四脑室肿瘤手术病例57例.所有患儿均经显微手术治疗.男33例,女24例.年龄9个月至14岁.所有患儿术前、术后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结果:本组手术全切除34例,次全切除20例,大部切除3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42例,无明显改善或加重5例;10例术后7d-2个月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46例患者获得随访3-40个月,32例生活或学习良好,其中随访期内复发7例.对3岁以上的20例髓母细胞瘤,6例室管膜瘤切除术后行小剂量X线全脑脊髓神经轴放疗,6例星形胶质细胞瘤切除术后加化疗.结论:儿童第四脑室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见,其次为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早期正确诊断,术中恰当的手术策略选择及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恰当处理和有选择性放疗是影响儿童第四脑室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枢神经细胞瘤1 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1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结合文献讨论并总结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0月17例神经细胞瘤,并复习文献。结果:17例肿瘤14例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死亡1例。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结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星形细胞瘤术后放疗疗效,研究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1978年至1999年共收治资料完整的星形细胞瘤272例.其中男167例,女105例;中位年龄38岁;肿瘤体积中位数80cm^3。病理分级Ⅰ级73例,Ⅱ级120例.Ⅲ级60例,Ⅳ级19例。肿瘤全部切除161例,次全切除61例,部分切除50例。术后放疗应用6Mv-X线或^60Co外照射,中位剂量50Gy。使用SPS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性别等9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寿命表法统计生存率并绘制曲线,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Ⅰ级星形细胞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91.4%、73.4%,Ⅱ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72.6%、61.5%,Ⅲ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7%、36.9%、26.9%,Ⅳ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5%、25.7%、12.9%。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理分级、肿瘤体积、肿瘤位置、手术方式等因素与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肿瘤体积等4个因素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结论:星形细胞瘤术后应辅助放疗,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肿瘤体积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是制定综合治疗计划时应重点考虑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自中央性神经细胞瘤和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mors,DNT)被确认以来,脑室外小圆细胞组成的肿瘤受到重视,又报道了乳头状胶质神经元肿瘤(papillary glioneuronal tumor,PGNT)和节细胞神经细胞瘤等新肿瘤。本文报道一例PGNT,复习其临床病理特征和文献,对此类肿瘤的特征进行探讨。方法:观察一例新病例的临床和病理表现,包括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复习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例(男性,32岁)肿瘤位于大脑顶叶,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及少突胶质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区交织构成,其中有小圆神经细胞、中等大的神经细胞和大的双核节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中显示大多数瘤细胞和神经毯呈现S-100和Syn阳性反应,有些瘤细胞呈现GFAP阳性反应,本例病理诊断为PGNT。对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作了讨论,认为PGNT为较良性的肿瘤。结论:PGNT为一种低级别的胶质神经元肿瘤,以特异性乳头状胶质血管结构为特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做NSE,Syn和GFAP等有助与中央性神经细胞瘤、DNT及其它胶质瘤相鉴别。PGNT这一新的肿瘤实体有可能成为神经元和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脑室内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的难点,本文探讨了神经内镜在脑室内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本组病例20例,术前进行CT和MRI检查。应用神经内镜,根据术前诊断运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对侧脑室、第三脑室内生长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同时手术中应用第三脑室底部造瘘术或者透明隔穿通术.术后辅以放疗。术后出院前及3个月后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术后1年进行随访调查。结果:20例患者均行神经内镜辅助或者单纯神经内镜切除肿瘤,其中3例术后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入路根据病变的位置选择.全部病例均无明显的手术并发症,随访1年症状明显改善,仅有1例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部分脑室内肿瘤较传统的开颅手术有较大的优势,符合微创的原则。该方法其优点在于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 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 ,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 7例颅内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特征。结果  7例肿瘤均获全切除 ,无特殊并发症 ,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行放疗。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手术结合放疗为最佳治疗方法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探讨可供临床预测患者预后和选择治疗方式的病理形态学指标。方法:从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骨巨细胞瘤病例41例,分复发和无复发两组,分析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形态学测量、免疫组化CD68和Ki67双重表达以及手术方式(病灶内刮除、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核分裂数和Ki67的阳性细胞数以及手术方式有关,而与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和形态、单核基质细胞的核周长、核长/短径比值无关。结论:组织学分级对预测肿瘤的预后仍有一定意义,值得保留供临床参考;组织形态学测量将细胞形态指标量化,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对预测本瘤的预后意义更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单核基质细胞的异型性和Ki67阳性表达的细胞数与肿瘤复发有关,同时支持单核基质细胞是肿瘤细胞成分的学说;病灶内刮除的术后复发率较高,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手术方式,尤其是对于Jaffe分级为Ⅱ或Ⅲ级的肿瘤、组织细胞形态学测量显示单核基质细胞的细胞面积、核面积及核分裂数高的病例、Ki67免疫组化显示阳性细胞多的病例,应更多选择肿瘤完整切除或广泛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病理学分类标准,分级为胶质瘤Ⅲ级。美国NCCN2007指引(Guideline)中,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治疗策略是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病灶,术后需要给予放疗和化疗,对于脑室开放者需要全脑放疗。我们收治一例肿瘤位于侧脑室旁的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该患者系年轻患者,手术时打开了侧脑室,行肿瘤全切除后未予放疗,而是结合肿瘤耐药基因MGMT检测结果(±),给予了12疗程的替莫唑胺化疗,该患者随访至今,无瘤生存已超过2年。本文就此病例的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黄中  鲍伟民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2):887-889
目的:探讨低级脑星形细胞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1986~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级星形细胞瘤的69个病例,采用COX模型分析有关预后因素与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手术前后神经机能状态、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手术后放射治疗等因素与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结论:对低级脑星形细胞瘤的患者(尤其是青壮年者),应在尽量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争取做到肿瘤全切除、次全切除,手术后辅以放射疗法等,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脊髓胶质瘤的治疗一直为临床难题,对分化良好的低级别髓内星形细胞瘤手术治疗依然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但分化差的高级别髓内星形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预后很差,放疗效果不确定。本文旨在探讨脊髓质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本文总结了56例脊髓髓内胶质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类型、性别比例、年龄构成、发生部位、影像特征、手术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术后并发症、疗效预后等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肿瘤近全切除及大部分切除为26例(46%),其余病例(54%)为部分切除或活检。55例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1例肿瘤边界清楚,镜下全切除肿瘤,术中行椎板复位。术后随访资料显示:星型细胞瘤Ⅰ~Ⅱ级,术中肿瘤边界相对清楚且近全切除的26例患者,术后3个月运动、感觉等功能有明显改善,其余肿瘤部分切除或活检的患者神经功能无显著改变。55例患者在术后3周至3个月内行普通放疗。脊髓圆锥部位的肿瘤,术后大小便困难发生率高达60%。结论:有相对边界的髓内星形细胞瘤手术治疗为最佳选择,术后辅助放疗,预后良好。恶性髓内胶质瘤手术以明确诊断,部分切除加脊髓减压为原则,手术难以改善神经功能状况,总的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阐明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Lhermitte—Duclos disease,LDD)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结果:LDD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共济失调;MRI呈特征性条纹状改变;组织学表现为小脑叶片增大,板层结构异常,分子层增宽,蒲肯野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内散在分布形态异常、发育不良的神经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NSE、Syn、NeuN、CgA阳性,GFAP阴性,Ki-67增殖指数〈1%。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正确诊断必须依赖于MRI、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首选治疗是肿瘤全切手术,部分病例可伴有Cowden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髓母细胞瘤、幕下室管膜瘤等由于有沿蛛网膜下腔随脑省液循环播散的倾向,在放射治疗中常需要行全中枢神经系统即全脑、全脊髓照射。我院1988年4月至1991年6月共治疗7例,现就治疗技术和疗效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6~36岁,中位年龄21岁,10岁以下2例。肿瘤类型与部位:髓母细胞瘤5例,其中小脑蚓部2例,小脑半球2例,右侧杨叶1例。室管膜瘤2例,位于第三脑室和右侧脑室1例(室管膜母细胞瘤)和第四脑室1例。肿瘤完整摘除1例,部分切除5例,穿刺活极1例。全部病例放疗前均穿刺抽吸脑脊液细胞…  相似文献   

18.
放疗一直是脑干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EBI)或放射外科 (SRS)能够在不增加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基础上增加靶区剂量 ,因而具有潜在的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的可能性。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38.5岁。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颅神经症状。症状出现到就诊时间平均 3.5个月。治疗前KPS评分 4 0~ 10 0分 ,平均 75分。有 4例患者行手术活检或部分切除 ,其中星形细胞瘤2~ 3级 1例 ,纤维性星形细胞瘤 1例 ,星形细胞瘤 1例 ,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1例。本组 9例患者肿瘤位于桥脑 ,…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24例儿童髓母细胞瘤显微外科治疗分析,总结儿童髓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9-2007年我院经手术证实的儿童髓母细胞瘤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7.5岁,常见症状和体征为高颅压征和共济失调,全部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19例随访6个月至6年。结果:全组病例中,肿瘤全切2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死亡率4.2%(1/2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结论:掌握显微手术方法和手术中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肿瘤切除程度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手术后辅助放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膜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发病率低,临床诊治困难,本研究旨在提高对颅内H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总结6例颅内HP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以及手术切除和预后情况,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2例;术后5例行放射治疗,1例拒绝放疗。术后随访1~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颅内HPC生长活跃,血供丰富,尤其是位于大脑镰及矢状窦旁时,因此要明确诊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应尽量全切,切除范围要广泛.放射治疗是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