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检测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814例有黄疸症状的新生儿的1 814份血清进行ABO血型、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不规则抗体鉴定.结果:A型596份、B型419份、O型642份、AB型157份;Rh阳性1 809份、Rh阴性5份;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31份,经鉴定31份均为Rh血型抗体,其中抗D抗体 21份,抗E抗体 8份,抗c抗体和抗Hro抗体各1份;其对应的31例患儿胎次多为第2胎、第3胎,无1例为第1胎,其中20例患儿符合换血指征,换血治疗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对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Rh血型抗体检测有助于明确病因,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
1例母婴Rh血型不合的家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资料 产妇,汉族,27岁,2002年4月怀孕待产,检查血型"AB"型RhD阴性.1998年5月曾人工流产一胎,1999年7月26日顺娩一胎女婴,不到8小时死亡,当时没有检查Rh血型.第3胎出生后临床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Rh-HDN),同时,临床对出生后的新生儿及时采用了少量多次换血疗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常州地区Rh、MN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分布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常州地区2013-2019年由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筛查试验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由不规则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致病抗体来自Rh和MNS两个血型系统,其中由抗-E引起的溶血病13例,由抗-D引起的溶血病8例,由抗-M引起的溶血病2例。有7例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治疗后患儿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常州地区抗-E是Rh血型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中最常见的抗体,且患儿母亲均有多次妊娠史。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有妊娠史和输血史的孕妇,要加强产前不规则抗体血清学检测,并合理制订个体诊疗及换血方案,这对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及早诊治新生儿RhD溶血病(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的意义。方法收集2名疑似RhD-HDN换血术后合并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男性患儿(患儿1、2)的病历资料,检测母亲及患儿的ABO、Rh(D)血型及HDN相关试验,比较患儿换血的详细过程、换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总胆红素(TBIL)值,换血后白蛋白(ALB)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体重变化值。评估RhD-HDN及CLS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1、2母亲血型均为A Rh(-),患儿血型均为A RhD(+),均诊断为RhD-HDN,患儿1、2分别于出生后4 h及产时出现黄疸,遂均做换血治疗。患儿1:换血2次,第1次换血157 mL/kg,A型RhD(-)悬浮红细胞470 mL,同型血浆240 mL,换血时间3.5 h,第2次换血换血种类同第1次,悬浮红细胞462 ml,血浆231 ml,换血时间3 h 20 min。两次换血前后Hb(g/L)为113 vs 146(第1次)、106 vs 146(第2次),TBIL(μmol/L)为331.1 vs 245.1(第1次)、351.5 vs...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一例抗-E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进行换血治疗,并观察换血前后患儿血型抗原抗体水平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等疾患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使用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法 ,则有效地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临床观察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外周动静脉换血 15例 ,其中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12例 ,男8例 ,女 4例 ,血清间接胆红素值均在 340 μmol/L以上。黄疸出现时间为出生后 2d内 5例 ,3d内的 7例 ;Rh血型不合重度溶血患儿 2例 ,新生儿败血症 1例。新生儿 2~ 7d ,体重2 3~ 3 7kg ,早产儿 3例 ,其它均为足月儿。2 换血前的准备2 1 血源选择及换血量 均选择患儿同型的新鲜血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疗效及其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且达换血指征(但入院时总胆红素<500μmol·L-1)的患儿随机分为单倍剂量组、1.5倍剂量组和双倍剂量组,每组30例。3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换血容量:单倍剂量组为80~100 mL·kg-1,1.5倍剂量组为120~140 mL·kg-1),双倍剂量组为150~180 mL·kg-1。分别测定3组患儿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血气、血常规和CD3、CD4、CD8、NKCD16值,计算各组胆红素换出率;同时选取3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D3、CD4、CD8、NKCD16检测作为免疫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患儿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换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儿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下降(P<0.05)。单倍剂量组胆红素换出率低于双倍剂量组(P<0.05)。3组患儿换血后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与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pH及HCO-3值较换血前下降,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血钙较换血前明显下降(均P<0.05)。3组溶血病患儿换血前CD3、CD4、CD8、NKCD16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双倍剂量组患儿换血后CD3、CD4、CD8水平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5)。1.5倍剂量组住院时间最短、住院费用最低(P<0.05)。3组患儿换血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换血术均能有效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双倍剂量换血可以改善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改良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对 5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恒速换血疗法 ,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监测。结果 5例患儿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平均换出率分别为 6 2 .4 9%与 6 2 .12 % ,在换血量达到一半时 ,其胆红素定量下降超过4 0 % ,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换血前、换血中、换血后分别两两配对t检验 ,均有显著性差异 (P值均 <0 .0 0 1) ;血常规、血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监测比较平稳 ,无不良反应 ;5例患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 ,疗效确切 ,安全 ,简便 ,还可提高换血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方法对58例新生儿分别开放外周动静脉,按20ml/2~3min的速度进行换血,同时另建一静脉通路,给予补钙及补液护理。结果换血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明显降低,平均换血量150~180ml/kg,有2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高血糖,4例患儿出现血红蛋白轻度降低,其余监测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良好的护理是提高新生儿换血成功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廖克准 《临床医学》2011,31(11):26-27
目的通过观察新生儿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及电解质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全自动封闭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所收治重症新生儿黄疸32例,全部采用全自动封闭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结果 32例重症新生儿黄疸患儿全部换血成功,均无并发症,其血清胆红素下降明显,而电解质表现各异,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重症新生儿黄疸通过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后,胆红素下降显著,K+略有下降,但电解质变化对患儿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年卧床鼻饲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我科采用经头皮动脉与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成功为1例ABO血型不合导致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了换血治疗,换血过程操作简单顺利,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脱管、堵管造成放血不畅、感染等问题,现将换血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症的有效、迅速的方法。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06年4月~2007年1月采用换血疗法治疗有换血指征的17例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2例进行2次换血,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若不及时处理,对新生儿危害极大,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病死率高。即使幸存,大多数也会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1],为新生儿时期重要的致残病因,严重时可致死亡。换血疗法是给患儿输入成人的新鲜血,从患儿血管抽出血废弃,能部分置换出血中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等,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2],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目前,有关换血疗法的报道很多,为探讨一种安全、简便、经济、减少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换血疗法,现将出血路径、换血方法、血液选择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符婵  韦拔  蒋永江  陈继昌  谭璇 《全科护理》2012,10(32):3011-3012
在心电监护下对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输血泵全自动控制同步换血,并加强换血前、换血中和换血后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是由于游离间接胆红素通过新生儿未成熟的血脑屏障渗入脑组织,沉着在脑细胞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仍存在高胆红素血症,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减轻患儿的脑损伤。新生儿换血技术是降低胆红素水平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换血前患儿已有神经系统受损表现如嗜睡、昏迷或抽搐,换血过程中患儿存在血压波动、栓塞、感染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因此加强对胆红素脑病的新生儿换血的临床护理极为重要。本研究回顾分析了24例早期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换血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周围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在严密监护下,对2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泵替代人工反复抽血控制换血治疗。结果新生儿黄疸治疗效果好。结论换血前精心准备,换血中相互配合,正确操作,密切监测,换血后继续观察、加强护理是换血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65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经验。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进行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疗效、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65例患儿100%顺利完成换血,换血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患儿均好转出院。结论 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技术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换血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是顺利有效换血的关键,换血过程中对患儿病情及不良反应的密切观察、维持出入量平衡则是保证换血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重症新生儿溶血症同步换血疗法的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6例重症新生儿溶血症同步换血疗法的手术配合。方法 重症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换血前血源准备、患儿准备及器械物器准备;术中采取台下和台上密切配合直至换血成功。结果 6例患儿换血成功与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不仅防止了并发症发生,而且便于患儿各种指标监测,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采用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重要方法之一。手术的密切配合,加强患儿保暖措施,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是  相似文献   

19.
欧阳燕  曾新华  王菲  赖慧虹  李婷 《全科护理》2016,(28):2946-2947
[目的]探讨无肝素化改良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护理。[方法]对43例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使用无肝素化改良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换血过程中输血、排血出入量的平衡、有无排血过程中血液凝集情况及术后患儿生命体征、血清胆红素、血常规变化。[结果]43例患儿换血后血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较换血前降低显著(P0.05),换血后血红蛋白较换血前升高(P0.05);未发生低体温、血容量不足、心力衰竭、排血管路血液凝集、血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无肝素化改良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总结45例应用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经验.换血治疗前详细评估患儿的病情,准备好换血用物,以熟练的穿刺技术成功留置动脉留置针是全自动换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换血过程中注重换血通路的观察,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便能及时排除换血过程中出现的报警故障,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并于换血前后留取血标本;换血后予患儿继续蓝光治疗,密切关注黄疸程度,并保证患儿喂养的量与次数.本组患儿换血效果显著,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