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 22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 22例AD患者造影结果分析出分为A型13例,B型9例,所有病例均显示主动脉夹层典型征象;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6例,穿透性溃疡征4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1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6例完全吸收,3例部分不典型吸收,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2.
唐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106-107
目的:回顾性分析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多层螺旋CT造影结果,然后通过正确率来探讨螺旋CT诊断AD的价值。方法:50例AD患者全部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等方法来显示AD及穿透溃疡,根据Stanford分类法分型。结果:对50例AD患者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分为A型27例,B型23例,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夹层典型征象;主要CT表现为主动脉壁呈新月型或环形增厚,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增强扫描假腔无强化;内膜钙化向内移位14例;穿透性溃疡征6例;并发心包、纵隔及胸腔积液和积血共30例。结论: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夹层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可作为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3.
赵保安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063-306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影像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2例AD患者均行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2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17例(77.3%),腔内血栓形成9例(41%).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AD准确、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诊断的影像学特点及AD破裂或慢性渗漏时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 27例患者24例有高血压史.全部患者均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作表面阴影显示(SSD)及二维多平面重建(2DMPR).结果 按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8例,Ⅲ型16例.平扫显示点片状钙化内膜片内移11例,增强扫描后查见真、假2腔27例,其中2例真腔外侧血管壁又有撕裂呈3个腔2个内膜片.AD撕裂内膜呈螺旋形上下伸展.不强化之附壁血栓位于假腔8例,真、假腔均有5例.5例急性或慢性AD破裂渗漏均有主动脉周积液或轮廓不规则,2例胸主动脉夹层伴有纵隔、心包和双侧胸腔积液,3例腹主动脉夹层有弥漫性腹膜后纤维化,双腰肌、肾周间隙有网束影,形态不规则,双侧肾旁筋膜增厚.结论 CT扫描对AD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以及其病理特征的显示具有重要价值.AD慢性渗漏所致腹膜后纤维化有其独特表现与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A、TTE诊断AD的准确率分别为100%、6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314,P<0.01)。结论 MSCTA为AD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在显示病灶的空间关系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及内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3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首发症状多为胸痛,休克亦可为其首要表现;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螺旋CT和MRI,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目标血压降至100~110/60~70mmHg,能明显提高AD的生存率。结论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AD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71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的临床特征、误诊和治疗情况.方法 对710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710例AD患者中,男女比为3.55:1,平均年龄为(51.52±14.5)岁.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剧烈的胸痛和/或背痛,Ⅰ型和Ⅲ型者可伴有腰、腹痛,Ⅱ型很少伴有腹痛.AD患者可有多器官受累,包括心、脑、肾、胃肠道、四肢及心包和胸腔积液.超声对Ⅲ型AD诊断较差,螺旋CT和MRI对AD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本组误诊率30.2%(115/381).在91例误诊病例中,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死者为44.0%(40/91),误诊腹部疾病为29.7%(27/91).总病死率为12.8%.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误诊率高.超声、螺旋CT和MRI三种技术联合应用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正确诊断和积极的内科治疗以及根据临床分型和病情采取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可减少病死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内科治疗.方法 分析总结了1992年至2006年某院48例确诊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评价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最常见的症状,高血压是导致AD的主要原因,心电图(ECG)对AD无诊断价值,CT、MRI及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100%,有助于快速诊断和定位,镇静、止痛、积极降压治疗是最主要的内科治疗方法.结论 CT及MRI对AD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对AD患者,目标血压降至100~110/60~70 mm Hg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吴金星  薛秋礼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544-1545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及主动脉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AD的CT征象进行分析,了解AD的CT征象.结果 CT诊断的直接征象为真、假两腔,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瓣,钙化内移的内膜.结论 CT增强扫描是诊断AD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具有准确、快速、无创伤的特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6层螺旋CT平扫及血管造影扫描(CT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主动脉夹层A型11例,B型14例;经螺旋CT平扫观察到7例出现主动脉直径增大,钙化内膜片内移7例,胸腔以及心包积液7例、新鲜血栓4例;CTA图像观察到内膜破口24例,CTA下内膜突破口显示率为96.00%(24/25),显示内膜片为24例,显示率为96.00%(24/25),显示真假腔25例,显示率达100%(25/25)。结论 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应在临床诊断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严重的急性血管性疾病。本文对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经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为AD的54例患者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128层螺旋CTA在AD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54例,男性40例,女性14例,平均62岁。其中46例患者主述胸部撕裂样疼痛感,10例合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夹层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疗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32例AD的临床资料.结果 70例(53.0%)为DeBakeyIII型夹层;88例(66.7%)合并高血压病,外伤所致9例(6.8%).CT血管造影(CTA)诊断AD准确率为100%.AD伴中重度主动脉辦关闭不全、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肾功能不全、上肢缺血者住院病死率41.6%,高于住院总病死率22.0%(P<0.05).结论 AD患者临床表现与分型明显相关.急性期CTA优于其它检查.合并有心包积液、黑矇晕厥、休克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层CT多平面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提高多平面成像技术在本病诊断的应用。方法对41例主动脉夹层在多层CT多平面成像的表现以及对临床治疗的价值进行总结。结果41例胸主动脉夹层病例,增强扫描显示内膜片41例、平扫显示19例;内膜破口显示28例;真腔均小于假腔;假腔形态多样呈半球形、新月形、环绕形、不规则形。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多维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更直观,对临床治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MRI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AD)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32例。患者行MRI不同方法检查(平扫、增强、电影成像及血管造影),4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医师分别对所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CT、DSA及手术结果对比研究。结果MRI共显示主动脉夹层32例(Ⅰ型6例,Ⅱ型4例,Ⅲ型22例)。结论MRI扫描较其他检查对AD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CT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12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总结。结果 DebakeyⅢ型9例,Ⅰ型3例;增强扫描显示内膜片8例,平扫显示4例;真腔大于假腔10例,真强小于假腔2例,假腔形态多样,常见的有半球形、新月形、环绕行等。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三维重建对主动脉夹层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AD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捕,后期应用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24例患者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其中显示真、假腔24例,显示内膜片22例,腔内血栓形成9例,内膜破口15例。而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安全、准确、迅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 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 ,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 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史特点,诊断过程。结论主动脉夹层分离误诊率高,临床表现多样,胸腹痛为其主要表现,该病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升高和心电图异常,高分辨率CT或增强CT扫描是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PE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按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次大面积PE35例和非大面积PE20例。结果本组患者CT表现中,非梗死性肺渗出影表现率较高,而典型楔形影、马赛克征等的表现率较低。大面积、次大面积PE与非大面积PE的各CT表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的胸部CT平扫以非特异性改变为主,易误诊,但仍可为PE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对耳源性脑脓肿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1例脑脓肿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后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颞叶16例,小脑半球4例,顶叶1例;CT平扫表现为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16例;平扫表现为类圆形囊状低密度影5例,其中2例内有液气平面,注射造影剂后,斑片状、脑回样强化、环状强化17例;无明显强化4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耳源性脑脓肿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沃方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8):1076-1077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双排螺旋cT检查26例AD患者,行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14例行DS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可显示主动脉壁的钙化,主动脉增宽,CT增强扫描及重建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瓣的撕裂的形态,动脉瘤的真假腔的形态及大小,内膜瓣的钙化和移位,部分可见破裂口的位里及大小。根据Debakey分型,本组夹层动脉瘤Ⅰ型8例,Ⅱ型6例,Ⅲ型12例。DSA检查发现动脉瘤破口15个,也可见真、假腔及内膜瓣影。结论螺旋CT的平扫和增强扫描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和可靠的检查手段。DSA在夹层动脉瘤破口的检测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