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分析该院2016年1—12月前来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液采集部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集末梢血液和静脉血,对比两组样本血常规检验后RBC,WBC,PLT,HCT,HGB,MCV,HCH以及MCHC结果 .结果 采集静脉血的实验组资料RBC为(6.58±1.43)×1012/L,WBC为(5.63±1.01)12/L,PLT为(231±25.00)×109/L,HCT为(0.45±0.83),HGB为(14.82±3.18)g/L,均高于采集末梢血的对照组资料[对应分别为(5.72±1.33)×109/L,(3.28±1.39)×1012/L,(208±17.00)×10%,(10.12±2.83)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CV为(89.33±7.91)fL,MCHC为(309.3±21.83)g/L,与对照组资料(对应为[(91.93±10.85)fL和(306.8±13.86)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采集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到血常规检验的结果 ,末梢血液的实测值与稳定性显著低于静脉血的实测值,因而采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就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CELL-DYN1700型全自动血球计数分析仪的性能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应用临床标本测定该仪器的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结果: 各项目的批内CV值:白细胞(WBC)1.9%,红细胞(RBC)1.65%,血红蛋白(Hb)1.35%,红细胞比积(HCT)2.0%,平均红细胞体积(MCV)0.93%,血小板计数(BPC)3.2%。批间CV值:高值WBC 2.7%,RBC 2.21%,Hb 1.86%,HCT 2.8%,MCV 1.9%,BPC 6.0%;正常值:WBC 2.1%,RBC 1.9%,Hb 1.7%,HCT 2.3,MCV1.8%,BPC 3.6%;低值WBC 2.0%,RBC 2.1%,Hb 1.68%,HCT 2.4%,MCV 1.92%,BPC 6.8%。线性范围较宽WBC(0.5~90.0)×109/L,RBC(1.0~7.0)×1012/L,Hb(25.0~200.0) g/L、BPC(10.0~999.0)×109/L;携带污染率低:WBC 0.1%,RBC 0%,Hb 0%,BPC 0.5%;准确度高,EDTAK2抗凝的静脉血仪器法和常规手工法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该仪器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易于掌握,检测速度快,交叉污染小,且易于保养。静脉血、末梢血均能检测18项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LYMP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并行生存情况随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PLT≤200×109/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PLT>200×109/L患儿(P<0.05),RBC≤4.0×1012/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RBC>4.0×1012/L患儿(P<0.05),HGB≤110 g/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HGB>110 g/L患儿(P<0.05)。而WBC、LYMPH、NEUT对预后风险评估意义不明显(P>0.05)。K-M生存分析:PLT≤200×109/L、RBC≤4.0×1012/L、HGB≤110 g/L是独立评价NB患儿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而WBC、LYMPH和NEUT对NB患儿预后生存的判断意义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简便易行,化疗前血细胞分析结果对NB患儿初步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合血常规结果制定化疗方案,对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计数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WBC计数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AMI早期就诊患者47例(胸痛时间<2h,肌红蛋白阴性,无其他炎症相关疾病),分别于入院即刻和胸痛发生后4~8h、12~24h采集静脉血,分别检测WBC、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肌红蛋白(Mb)。并于出院后3~12个月,跟踪监测WBC 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自身对照。同时检测健康人群WBC和CRP作正常对照。结果:AMI胸痛发作2h内,在Mb阴性时,WBC即开始升高(9.12±2.18)×109/L,显著高于自身对照(6.49±1.09)×109/L和正常对照组(5.97±1.24)×109/L(P<0.01)。但中性粒细胞与自身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b和cTNI阳性后WBC和CRP显著升高(P<0.01),在12~24h达峰值,分别为(12.46±5.28)×109/L和(50.9±21.3)×109/L,同时中性粒细胞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AMI发作早期,Mb和cTNI阴性时,WBC即显著升高,因此WBC计数对早期AMI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0岁,室内装修工人,因头昏、头痛、全身不适、精神不振来我院就医。查体:一般情况可,对患者血液进行血细胞计数检查RBC 1.05×1012/L,WBC8.5×109/L,Hb 80g/L,PLT1132×109/L,结果显示血小板过高,怀疑仪器检测有误,另取血用血球计数仪反复检测5次,血小板计数差异不大。随将患者的血液重新采集,分别加入生理盐水稀释液中、血细胞分析仪使用的稀释液及血小板稀释液中,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用手工方法分别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5次平均结果为:RBC3.00×1012/L,PLT220×109/L。但在计数时却发现患者的红细胞在生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间充质干细胞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2例A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42例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治疗为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变化、肝功能水平变化、血沉指数、夜间疼痛VAS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变化.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分别为[(3.20±0.24)×1012/L]、[(893.65±121.85)×109/L]、[(192.64±7.68)×109/L]、[(106.84±12.35)g/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40,30.14,7.08,5.34;P<0.05),且治疗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别为[(17.24±4.96)U/L]、[(28.03±4.96)U/L]、[(10.07±1.42)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t=3.44,3.74,3.0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BASFI评分以及BASDA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采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水平,且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本地区成人静脉血分析参数的参考范围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SYSMEX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正常成人静脉血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其他化验各项检查正常,实验前未服任何药物且居住在包头市内的正常人群1614例,空腹8h,采取静脉血2ml放入含EDTA-K2的抗凝管(含抗凝剂3mg)迅速混匀,室温条件保存,用SF-3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统计各项参数结果。结果:白细胞计数(×109/L):男性(5.90±2.50)、女性(5.89±2.40);红细胞计数(×1012/L):男性(4.96±0.96)、女性(4.38±0.64);血红蛋白(g/L):男性(157±22)、女性(135±23):血小板计数(×109/L):男性(213±102)、女性(239±106),红细胞压积(%):男性(44.7±5.98)、女性(39.6±6.70)。结论:本地正常参考范围与其他地区静脉血参考范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不同采血方式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比较.方法:选取该院门诊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260例患者,先后接受末梢血及静脉血抽血检查,将静脉血数据作为观察组,末梢血数据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采血方式本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WBC(6.89±2.13)×109/L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BC(5.83±1.23)×1012/L、HGB(135.3±15.3)g/L,PLT(200.4±60.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静脉血和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获得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促使临床诊断结果更加准确,临床建议以静脉血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宜宾地区健康新生儿的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健康新生儿与正常成人之间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新生儿26例作为新生儿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成人组.采集新生儿足跟血60μL,成年人全血2~3 mL,所有标本均在24 h内用BD 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完成检测.结果 与成人相比,宜宾地区新生儿末梢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81.40±6.04)%vs(70.10±5.83)%]、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57.50±8.38)%vs(38.90±4.83)%]及CD3+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07.50±945.57)×106个/μL vs(1429.50±376.44)×106个/μL]、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2396.00±671.27)×106个/μL vs(791.70±237.18)×106个/μL]、CD3-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407.60±281.40)×106个/μL vs(249.50±92.46)×106个/μL]、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980.40±396.68)×106个/μL vs(531.70±155.51)×106个/μ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3.20±6.64)%vs(26.20±4.27)%]、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6.00±2.91)%vs(16.50±5.64)%]及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252.90±151.38)×106个/μL vs(325.80±129.25)×106个/μL]显著降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末梢血CD3-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成人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宾地区健康新生儿末梢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正常成年人之间存在差异,呈现了淋巴细胞随着人类的生长发育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川崎病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结果,探讨其对川崎病的诊断及预测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5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将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25例)与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31例);选取40例同期间发热5~7 d的肺炎住院患儿作为感染组;另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2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全自动白细胞计数法、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魏氏法,检测各组WBC、CRP、PCT、ESR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CAL的关系。 结果 川崎病组患儿的WBC、CRP、PCT及ESR水平均明显高于感染组和对照组[WBC(×109/L):19.22±6.43 vs. 10.89±4.56、8.48±2.15,CRP(mg/L):100.29±75.86 vs. 17.03±18.79、3.94±1.91,PCT(g/L):3.22±6.83 vs. 0.69±1.06、0.14±0.25,ESR(mm/h):73.36±28.57 vs. 27.45±13.37、8.59±4.32,均P<0.05];CAL组患儿WBC、CRP、PCT、ESR水平均明显高于NCAL组[WBC(×109/L):23.26±6.19 vs. 15.96±4.53,CRP(mg/L):161.11±73.15 vs. 51.24±26.45,PCT(g/L):5.59±9.54 vs. 1.30±2.06,ESR(mm/h):95.20±23.23 vs. 55.74±18.62,均P<0.05]。 结论 血WBC、CRP、PCT及ESR早期升高与川崎病密切相关,检测该炎症指标水平对预测CAL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CA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分为继发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40例和血小板不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5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GGT、T-AOC及血小板GGT、T.AOC的水平。结果CAP患者人院时血清GGT活性和血小板GGT活性[(45.6±25.4)U/L;(179.9±41.3)mU/10^9pit]均较对照组[(17.9±3.7)U/L;(49.5±8.0)mU/10^9pit]高;血清T—AOC入院时[(12.6±1.6)U/mL]比对照组[(17.8±2.1)U/mL]低;血小板T-AOC入院时[(61.6±21.5)mU/10^9plt]高于对照组[(48.6±9.9)mU/10^9plt];血小板T-AOC出院时[(40.7±14.2)mU/10^9plt]比入院时[(61.6±18.3)mU/10^9plt]和对照组[(48.6±9.9)mU/10^9plt]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清T.AOC血小板增多组[(12.9±1.1)U/m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2.3±1.7)U/mL]高;血小板T—AOC血小板增多组[(53.0±12.0)mU/10’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68.6±19.7)U/10^9plt]低,血清GGT血小板增多组[(52.5±31.6)U/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39.7±15.8)U/L]高,血小板GGT血小板增多组[(166.4±39.3)mU/10^9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90.6±39.9)mU/10^9plt]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T-AOC、GG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P=0.003),-0.308(P=0.002)。结论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小板活化与氧化应激有关;血小板在炎症反应过程及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和顺铂(FP)联合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F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时间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分别为(72.2±4.1)分、(72.4±4.4)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3±1.9)×109/L、(6.1±2.2)×109/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分别升高至(85.3±5.0)分、(79.3±5.2)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减少至(5.0±1.6)×109/L、(3.1±1.3)×109/L,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与KPS评分,抑制白细胞减少,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康汉族人外周血中CD4+CD8+双阳性(double positive,DP)T细胞和CD4-CD8-双阴性(double negative,DN)T细胞的分布频率。方法: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健康成人(〈65岁)、34例健康老年人(≥65岁)和22例免疫抑制者外周血DP T细胞和DN T细胞的分布。结果:老年组外周血DP T细胞比例1.93%±1.52%显著高于免疫抑制组1.23%±0.81%(P=0.05);但与成人组1.54%±1.24%相比,老年组外周血DP T细胞比例虽然有增高的趋势但未见显著差异。老年组、成人组和免疫抑制组外周血DP 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028±0.022)×109细胞/L、(0.024±0.017)×109细胞/L和(0.021±0.019)×109细胞/L,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成人组外周血DN T细胞比例为8.81%±5.56%,明显高于老年组的5.52%±3.49%和免疫抑制组的3.72%±1.21%(P值分别为0.012和0.000);老年组DNT细胞比例也高于免疫抑制组(P=0.025)。老年组、成人组和免疫抑制组外周血DN T细胞绝对计数分别为(0.083±0.069)×109细胞/L、(0.150±0.111)×109细胞/L和(0.057±0.027)×109细胞/L,成人组外周血DN T细胞的绝对数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1)及免疫抑制组(P=0.000),而免疫抑制组与老年人比较则未见显著差异(P=0.155)。成人组外周血更常出现CD3分子表达增高(CD3high)的T细胞。与CD3分子表达正常(CD3norm)的T细胞相比,CD3highT细胞群体中包含大量DN T细胞。结论:年龄≥65岁的健康汉族老年人外周血DP T细胞未见明显增多,但外周血DN T细胞随着年龄增高而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两种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惠尔血和特尔津,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的动员疗效.方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52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的同胞供者52例,随机采用两种rHuG-CSF特尔津和惠尔血分别进行供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对供者千细胞动员参数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惠尔血组和特尔津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峰时间均为第4天(38.9±3.0)×109/L和(37.8±2.9)×109/L(P>0.05).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参数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4.8±0.7)×108/kg vs(5.1±0.4)×108/kg;CD34+(1.6±0.3)×106/kg vs(1.9±0.7)×106/kg;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对供者骨髓血造血干细胞参数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采集物MNC计数(3.8±0.5)/L vs(3.9±0.7)/L;CD34+(1.3±0.7)×106/kg vs (1.5±0.4)×106/kg(均P>0.05).特尔津和惠尔血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其结果分别为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4.6±0.9)d vs(15.2±1.6)d;血小板的植活时间(18.1±0.8)d vs(17.0±1.9)d(P>0.05);两种动员剂对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惠尔血和特尔津两种动员剂分别对供者外周血及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动力学,以及对患者造血重建影响均无显著性差异.特尔津能可靠用于造血干细胞供者的动员及患者移植后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21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外周血液检测数据的研究,动态监测H1N1患者的血液指标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临床意义。旨在初步探讨甲型H1N1患者血液学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评估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本文收集黑龙江省医院2009-09~2011-01期间,确诊H1N1流感重症病例21例,对其外周血液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入院时,2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09±2.61)×109/L,随后WBC渐升高,至治疗第3 d,90%的病例WBC计数恢复正常;入院时,淋巴细胞<0.8×109/L者占71.4%(15/21),计数为0.16~0.73×109/L,平均0.51×109/L;入院治疗3 d后,淋巴细胞计数至(0.58~2.94)×109/L,平均1.07×109/L,比率至0.13~0.47,均值为0.22;入院治疗6 d后,有86%患者淋巴细胞绝对数恢复正常。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下降,占28.6%。其他细胞分类及血红蛋白无明显异常。结论白细胞降低及淋巴细胞降低可视为H1N1重症感染的早期临床特征,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恢复,可作为判定疗效的参考指标;淋巴细胞的降低,显示H1N1病毒严重侵害患者免疫系统,淋巴细胞的转归正常,可作为监测患者免疫功能重建的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血小板减少症患者D-二聚体及剖宫产前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维吾尔族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6例,根据PLT分为血小板减少症(LP)组和血小板数量正常(NP)组,每组58例,对术前的凝血4项及D-二聚体进行比较,并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小板变化趋势.结果 LP组术前D-二聚体[(5.4±5.6)mg/L]明显高于NP组[(2.3±2.7)mg/L,P=0.0188];LP组术后第1天、第3天血小板数量持续升高,第3天血小板数量达正常范围(70.5×109/L升至118.1×109/L),且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具有更明显的高凝状态,血小板数量术后第3天升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王艳  王阿梅 《海南医学》2016,(17):2759-2761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ChE)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需经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4例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按是否需要行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入、出院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blChE)、红细胞胆碱酯酶活力(eChE)、血浆胆碱酯酶活力(pChE)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9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的blChE、eChE、pChE分别为(3.82±1.26)×1012/L、(3.08±0.76)×1012/L、(0.56±0.21)×1012/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8±1.35)×1012/L、(3.72±0.83)×1012/L、(0.83±0.26)×1012/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的blChE、eChE、pChE分别为(4.96±1.33)×1012/L、(3.69±0.84)×1012/L、(0.71±0.25)×1012/L,与对照组的(5.12±1.27)×1012/L、(3.81±0.72)×1012/L、(0.75±0.29)×1012/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blChE、eChE、pChE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而对照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ChE水平有明显降低,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呈现明显的升高趋势,故ChE可作为判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将473例肌酐正常的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DNl组,246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DN2组,227例),结果显示,DN2组WBC、单核细胞、CRP较DNl组显著增加[(6.8±1.7)×109/L比(6.3±1.5)×109/L,(0.49±0.23)×109/L比(0.32±0.21)×109/L,(4.1±1.1)mg/L比(1.7±0.3)mg/L,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WBC、单核细胞、LDL—C和淋巴细胞是尿白蛋白/肌酐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血糖的浓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SIRS组(78例)和非SIRS组(35例);SIRS组分为生存亚组(37例)和死亡亚组(41例);在SIRS组中随机选择血糖水平〉6.1mmol/L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测定IL-6、IL-10、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血清浓度和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强度。结果入院5d后,血清IL-6、TNF—α及血糖水平SIRS组较非SIRS组明显增高,分别为(80±38)×10^3μg/L与(42±7)×10^3μg/L、(52±20)×10^3μg/L与(17±6)×10^3μg/L、(11.9±1.1)mmol/L与(6.5±1.5)mmol/L;死亡组较生存组患者亦明显增高,分别为(108±21)×10^3μg/L与(66±22)×10^3μg/L、(28±8)×10^3μg/L与(16±9)×10^3μg/L、(14.4±2.1)mmol/L与(7.0±1.0)mmol/L。IL-10、IL-13和HLA—DR表达强度的变化却相反。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扭转上述变化,降低死亡率。结论SIRS患者的血糖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危重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和介人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可行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脉高压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对照组32例(行介入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细胞分析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各血细胞及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10^9/L)、血小板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x10^12/L)比较,观察组为(9.53±2.99)、(272.38±80.31)、(6.13±1.80);对照组为(8.02±2.58)、(168.43±50.64)、(5.22±1.8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蛋白(g/L)、谷丙转氨酶(u/L)、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μmol/L)比较,观察组为(36.56±12.87)、(42.36±9.20)、(75.01±19.89)、(24.08±5.91);对照组为(31.07±7.76)、(48.09±10.16)、(64.82±18.79)、(27.43±6.6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静脉断流治疗硬化门脉高压,临床疗效优于介入栓塞,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