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5·12汶川大地震后早期骨科伤员伤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详细的伤情数据,为组织医疗救助提供准确有效的抢救.方法 回顾性分析地震发生后最初1周内收治的骨科伤员伤情,并总结规律.结果 地震后第1周内(5月12~19日)收治的1275名伤员中,四肢与脊柱损伤1179例(92.47%),骨科伤员中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482例(40.88%),其中挤压伤112例(23.23%);有骨折脱位的伤员697例(59.12%)中多发骨折237例(34%);下肢骨折422例(60.55%),上肢骨折183例(26.25%),脊柱骨折142例(20.37%).骨折伤员合并有心、肺、脑、腹部脏器损伤89例(12.76%).所有伤员中死亡24人.结论 在地震发生后,大批骨科伤员同时产生,做好有针对性的准备和救治是改善预后、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地震伤员急性期应激心理状况,加强伤员的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对2008年6月13—20日收治的127例5·12大地震伤员采用90症状清单(SCL-90)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52例伤员SCL-90总分〉160分,最高分达298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症状。结论 震后灾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高度重视急性期创伤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中截肢的问题,分析其病史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大地震中55例截肢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闭合性截肢41例,开放性截肢14例;二次截肢和再次清创16例;截肢伤员死亡1例,其余切口愈合康复出院。结论 截肢伤员符合医疗原则和截肢指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5·12汶川大地震老年脊柱骨折类型构成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将119例伤员按照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78例,≥60岁组41例。收集其骨折类型、神经损害程度、复合伤及多个部位脊柱骨折的有关数据,分析发生地震伤时老年人与中青年人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结果 ≥60岁组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最多见(占所有骨折类型的48.8%),其次是爆裂骨折(占46.3%),仅有2例骨折脱位,未发现有安全带骨折,其骨折类型的总体构成情况与〈60岁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0例伤员伴发了较严重的神经损害(24.4%),29例伴发其它部位损伤(70.7%),16例出现多个椎体损伤,发生率为39.0%,与〈60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60岁组中神经功能发生A级损伤2例,B级损伤2例,C级损伤6例,D级损伤8例,神经功能正常(E级)的伤员有23例。发生复合伤的29例伤员中,并发肢体骨折20例,并发肋骨骨折11例,并发挤压综合征、肺挫裂伤、肠梗阻的伤员各有1例,并发两种以上复合伤5例。发生多个椎体损伤的部位以T12、L1、L2最多见,16例伤员中发生两个以上椎体压缩骨折10例,两个以上椎体爆裂骨折2例,1个椎体爆裂骨折及另1个椎体压缩骨折4例。结论 汶川大地震老年人脊柱骨折类型以压缩骨折和爆裂骨折为主,其类型构成与中青年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与中青年脊柱骨折伤员相比,老年人发生严重神经损伤的比例低,发生复合伤和多个椎体损伤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5·12汶川大地震3月后北川灾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点。方法 对义诊接待的140名灾民利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简易筛查量表(SPAN)进行评分。结果 86例(61.4%)发生PTSD,SCL-90总分lPTSD组为(225.37±41.32)分,非PTSD组为(198.78±43.12)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两组躯体化、抑郁、焦虑、惊恐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TSD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躯体化、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非PTS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PTSD灾民中,抑郁和躯体化是两个突出的表现,抑郁存在自杀的风险,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躯体症状常掩盖了情绪障碍,临床医生在对灾民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到躯体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的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我院作为最主要的伤员救治单位之一,采用自行设计的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应用于临床,为提高群伤伤员的整体救治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诊群伤伤员基本信息卡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地震后1年半,应用德国埃森创伤问卷(ETI)及社会支持评定问卷(SSRS),以震区454名普通群众为被试,对ETI得分和SSR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被试社会支持水平与PTSD整体症状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②被试社会支持各维度的水平与PTSD各症状群均为显著负相关,但相关程度不同。负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对支持的利用度、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结论:社会支持水平是PTSD的保护性因子,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PTSD负相关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的5·12     
5月12日,对我来说,原本就有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是国际护士节,我的节日。我所在的单位是四川乐至县第二人民医院。和往年一样,我收到了许多的祝福,医院里也照例安排了晚上的聚餐。可是谁也不会预料到,在这一天的14:28之后,一切都改变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地震挤压伤一线手术治疗术前准备特殊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地震挤压伤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过充分补液、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心理干预、全面评估等准备后,16例伤员中实施截肢术9例,减压术3例,清创术4例,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恢复较好。结论 术前充分补液、液体复苏、全面监测和评估、早期心理干预等对抢救伤员生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完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地震伤员急性期应激心理状况,加强伤员的心理康复治疗.方法 对2008年6月13~20日收治的127例5·12大地震伤员采用90症状清单(SCL-90)进行心理评定.结果 52例伤员SCL-90总分>160分,最高分达298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及其他症状.结论 震后灾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应高度重视急性期创伤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医疗救援人员常见心理反应形成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我院地震伤员救治病房及未收治地震伤员病房的医护人员分别进行谈话、观察及危机干预评估量表(Rick A. Myer)评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组研究对象出现的各种常见的不同躯体及心理反应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与干预。结果 地震伤员救治病房的医护人员都出现不同程度心理不适,与未收治地震伤员病房的医护人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直接参与灾后救援的医护人员由于极度疲劳、休息与睡眠的不足和对生还者的共情,常常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积极的心理干预能使这些心理创伤减轻,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2.
760例"5·12"汶川地震伤员的直升机转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第3天起,政府和军队每天出动90架直升机,大量伤员采用直升机空中转运至相距仅百余公里的成都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08年5月14日至21日转运接收了来自汶川、映秀、茂县、北川、理县、绵竹等地区近30批次的伤员共760名.直升机转运患者具有快速、灵活、不受地形条件限制,与地面运送相比,空运途中的"致伤性"大为减少.但由于直升机上机舱高度低,医务人员的工作空间非常有限;飞行的不稳定性为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起飞降落时速度迅速变化使得失重与超重给患者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胸腔压力的改变可能加重伤情;且汶川地处山区密林,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有飞行风险.直升机首先转运"潜在可治疗的患者"(没有受到迅速致死性创伤的患者),在转运过程中要防止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如窒息、持续抽搐、休克),同时还要注意气道管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言语安慰等.直升机到达机场后,接机的医护人员先评价气道是否阻塞、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危及伤员生命而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如有上述情况者在现场做紧急处理稳定后,再转送到距机场最近、有救治条件的医院急救.在救护车上除观察病情变化外,还详细登记伤员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一般资料,在未有伤口的暴露皮肤处贴上小标签,简单描述一般资料和初步诊断.现场伤员的拣选以及接机时的紧急处置是短程直升机成功转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冲毁房屋,大量伤员掩埋其中,救援工作十分困难.现对成都市某野战医院在震后2周内收治伤员的伤情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地震创伤的特点,为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述超声影像技术在特大地震伤员的诊断分型和并发症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超声会诊的743例地震伤员分为四类,即胸腔伤、腹腔伤、四肢血管伤和挤压伤,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43例伤员中,有218例出现超声影像学异常,阳性率为29.3%.按损伤类型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序,第一阶段依次为挤压伤类血肿>胸腔积液(血)>脾破裂>肝破裂>四肢血管损伤>肾损伤>肠管破裂及挤压综合征伴肾功能衰竭,第二阶段挤压伤类血肿>胸腔积液(血)>四肢血管损伤>挤压综合征伴肾功能衰竭>脾破裂>肾损伤>肝破裂.结论 地震常造成全身多器官损伤;超声在分析地震伤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震带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方法总结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5·12汶川地震灾害救援中各方面的作用。结果本次地震中该院虽因灾损失严重,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和持续不断的余震中救治2000余人次,收治重灾区重危伤员1557人,安全转运844人次。其中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在震后早期的救援工作作用突出,在急救援队基础上成立临时指挥中心,以点带面推广原有应急救援机制到全院各科室,队员成为救援骨干成为有力的救援者和组织者,安定民心,保障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结论地震带公立医院常设应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救援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幺莉 《中国护理管理》2006,6(6):I0001-I0001
5月10日下午,5·12国际护士节座谈会在卫生部举行,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参加了座谈会,卫生部医政司王羽司长主持会议。国务院法制办、教育部职业教育司、总后卫生部医疗局、WHO驻华代表处、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及专家参加了会议,5位曾获得南丁格尔奖的护理工作者应邀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7.
黄勝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8):I0001-I0001
近年来,我省护理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南丁格尔精神,遵循人道、平等、博爱的准则,奉献爱心,救死扶伤,为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值此“5·12”护士节来临之际,我非常高兴地通过《齐鲁护理杂志》向全省广大护理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震等大型自然灾害中截肢的问题,分析其病史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12汶川大地震中55例截肢伤员的临床资料.结果 闭合性截肢41例,开放性截肢14例;二次截肢和再次清创16例;截肢伤员死亡1例,其余切口愈合康复出院.结论 截肢伤员符合医疗原则和截肢指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及综合分析中医药在抗震救灾中对湿温证的防治,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防疫防病中的作用,提高医疗救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地震灾害后的气候特点和官兵及灾民的体质状况,以中医的因时制宜、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研制了中药外用喷剂“都江堰1号”(治疗烂裆)、“都江堰2号”(治疗蚊虫叮咬、湿疹)和“防暑降温饮”(防治暑湿证)。结果 “都江堰1号”治疗烂裆湿热型、“都江堰2号”治疗蚊虫叮咬湿毒型、“防暑降温饮”防治暑湿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防治自然灾害引起的突发疾病具有现代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绵竹地区"5·12"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早期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绵竹地区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极重灾区之一.作为绵竹地区的医疗救治中心,本院在地震后的24 h内收治了大量伤员,现采用随机抽样对其中的1 37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