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在胎盘形成过程中是否有作用及其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自然流产组及正常妊娠组蜕膜和绒毛中埃兹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蜕膜及绒毛组织的蜕膜细胞以及滋养层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均可见深浅不一的棕黄色颗粒沉着。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蜕膜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自然流产组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流产组较正常妊娠组蜕膜及绒毛组织中埃兹蛋白的表达减弱,推测埃兹蛋白低表达可能与胚泡植入过程中胚泡不易黏附、滋养层细胞侵袭力下降、胎盘形成不良有关,提示埃兹蛋白可能在胎盘形成及妊娠的维持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模型CBAXBALB/c和自然流产模型CBAXDBA/2。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两组模型孕13 d绒毛组织Bcl-2、Bax、Fas、FasL 4种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并以MBI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织化学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用平均灰度值表示。结果自然流产模型小鼠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Bax表达亦高于正常妊娠模型(P<0.05);FasL表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P<0.01);Fas和Bcl-2表达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异常是自然流产机制之一,Bcl-2/Bax,Fas/FasL途径可能是诱导早孕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正常妊娠模型小鼠CBA×BALB/c与自然流产模型小鼠CBA×DBA/2某些生物学特性对比研究,探讨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或缺陷等与原因不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CBA×BALB/c和自然流产小鼠模型CBA×DBA/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因子与受体【(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其受体(TNFR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Fas、FasL和细胞增殖与黏附相关蛋白PCNA、OPN、Survivin)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测定两组模型血清sTNFR的表达,采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两组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结果自然流产模型蜕膜组织中TNF—a、MCP-1和TNFR1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血清sTNFR亦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自然流产模型明最高于正常妊娠模型;自然流产模型绒毛滋养层和蜕膜组织中PCNA、OPN和Survivin表达均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结论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的发生与胎盘单位免疫异常、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失衡以及细胞的识别和黏附能力下降缺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胚胎停育(MA)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河北石家庄第六医院门诊就诊的260例MA患者(孕周<12周)作为研究对象(MA组),选择该院自愿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孕妇(孕周<12周)作为对照组,共396例。取MA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胎盘绒毛组织送至北京龙迈达科技公司制成组织阵列芯片,样本按≤25岁、26~30岁、31~34岁、≥35岁年龄区间分组,每组随机挑选10对(病例及对照)进行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反映胎盘血管发生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映滋养层细胞和间质细胞分布情况的细胞角蛋白(CK19)和波形蛋白(Vimentin)在MA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差异;通过Tunel法检测MA组和对照组患者早孕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早期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VEGF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而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中CK19及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MA组绒毛滋养层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中VEGF的低表达及细胞凋亡指数的增加与胚胎停育发生密切相关,提示胎盘血管生成减少和滋养层细胞过度凋亡是造成早期胚胎停育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米非司酮对早孕猕猴蜕膜及绒毛组织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β(β CG)和Ⅳ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与健康雄猴自然交配的、处于月经周期第 38~ 4 5d的经B超确诊受孕的雌性猕猴 18只 ,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 [米非司酮 ,15mg/ (ml·kg) ],空白对照组 (不做任何处理 ) ,赋型剂对照组 (0 .5 %羧甲基纤维素钠 ,1ml/kg ,1次 /d ,连续 3d)。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研究早孕猕猴蜕膜和绒毛组织中 β CG和Ⅳ型胶原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米非司酮组早孕蜕膜组织中基质、腺上皮、蜕膜细胞胞质内 β CG免疫反应强度均明显减弱 ,绒毛组织中合体滋养层细胞胞质内 β CG免疫反应强度也明显减弱 ;Ⅳ型胶原在蜕膜组织的腔上皮、腺上皮基膜、蜕膜细胞周围、血管周围、绒毛组织中合体滋养层细胞周围免疫反应强度均明显减弱。 结论 :米非司酮具有强效促蜕膜组织 β CG生物活性下降、绒毛组织β CG合成下降和促绒毛、蜕膜组织Ⅳ型胶原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P53表达的关系。方法采集2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和20例早期自然流产的蜕膜组织,应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蜕膜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蜕膜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P53的表达。结果(1)早期自然流产组蜕膜与正常早孕蜕膜组织相比,凋亡显著增加(P〈0.01);(2)蜕膜组织中HSP70、P53表达,自然流产组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结论蜕膜组织凋亡过度可能为自然流产发生机制之一,蜕膜细胞凋亡的增多与P53表达上调具有一致性;HSP70不能抑制蜕膜细胞凋亡,可能对蜕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辅助性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分泌的Th1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在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例正常早孕及30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外周血IL-2I、L-4的表达及含量。结果IL-2I、L-4主要分布于早孕绒毛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和蜕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早孕绒毛、蜕膜中IL-2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早孕妇女(P<0.01,P<0.05),IL-4蛋白质含量低于正常早孕(P<0.01,P<0.01)。血清IL-2含量极低,绝大部分早孕未测出(52/54)。而血清IL-4含量复发性流产显著低于正常早孕,分别为2.79(0~37.46)μg/L和4.19(2.08~30.07)μg/L(P<0.01)。结论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发生与早孕母胎界面Th1/Th2平衡向Th1偏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与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HOXA-10反义核苷酸为探针检测51例URSA患者及38例正常生育(NF)组的分泌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 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灰度阳性单位(PU值)表示。结果NF组子宫内膜分泌早期HOXA-10mRNA表达的PU值腺体为(6.66±0.11),间质为(6.76±0.15);分泌中期分别为(10.95±0.90)及(11.46±1.08);分泌晚期分别为(11.05±1.12)及(11.54±1.10);蜕膜组织分别为(11.55±1.14)及(11.93±1.92);分泌中晚期及蜕膜组织的PU值显著高于分泌早期。URSA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及早孕蜕膜组织中HOXA-10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及早孕期峰,并且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的PU值明显低于NF同期组。两组各期腺体和间质的PU值无显著差异。结论子宫内膜HOXA-10基因在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和孕卵着床及妊娠维持密切相关,其表达缺陷可能是导致URSA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正常早孕期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妇女蜕膜组织中CXCR6~+单核-巨噬细胞比例及表型差异。方法收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手术室正常早孕期(40例)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0例)妇女的蜕膜组织,分离蜕膜免疫细胞群,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正常早孕组及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蜕膜免疫细胞中单核-巨噬细胞所占比例的差异;比较两组妇女蜕膜单核-巨噬细胞(dMΦ)表面CXCR6~+、CD80、CD206的表达差异。结果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14+dMΦ在蜕膜免疫细胞群(DIC)中所占比例为(9.9±1.63)%,正常早孕期组CD14+dMΦ在DIC中所占比例为(8.9±0.88)%,两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正常早孕组CXCR6~+在dMΦ的表达率为(40.0±1.90)%,而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表达率为(31.22±2.38)%,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正常早孕组CD206、CD80在CXCR6~+dMΦ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XCR6~-dMΦ(P0.05),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206在CXCR6~+dMΦ的表达显著高于CXCR6~-dMΦ(P0.01),CD80并无显著变化(P0.05);与正常早孕组相比,不明原因自然流产组CD206在CXCR6~(+/-)dMΦ中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CD80在CXCR6~-dMΦ中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在CXCR6~+dMΦ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明原因自然流产妇女中,蜕膜单核巨噬细胞数量并无显著的变化,CXCR6~+dMΦ、表面分子CD206的表达明显降低及CD80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CXCR6~+dMΦ可能参与了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局部绒毛、蜕膜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辅助性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进一步探讨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发病机制。方法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以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为代表,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和蜕膜中iNOS、IL-2、IL-10的表达(试验组)进行检测,利用计算机CMIAS系统,表达指标以阳性数密度(N/S)计算,并与40例正常人工流产的绒毛和蜕膜组织(对照组)比较。结果试验组iNOS、IL-2、IL-10原位杂交显示绒毛、蜕膜组织分别为(0.082±0.026)、(0.0026±0.0007)、(0.036±0.011)vs(0.10±0.03)、0、(0.02±0.006),对照组分别为(0.022±0.007)、(0.0028±0.0007)、(0.042±0.011)vs(0.03±0.009)、0、(0.032±0.006);两组比较iNOS、IL-1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结论INOS和ThI/Th2型细胞因子与自然流产相关,可能是介导流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