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于口服非洛地平8周,并服药前后测定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然后计算胰岛素敏感性;采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经非洛地平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分别为(158.0±18.0)mmHg/(120.0±6.0)mmHg、(102.0±12.0)mmHg/(79.0±7.0)mmHg,P<0.001;空腹胰岛素水平较前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较前升高,分别为(12.29±6.08)/(9.20±5.28)、(-4.46±0.51)/(-3.55±0.43),P<0.001;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分别为(3.26±0.48)mm/(3.92±0.38)mm、(3.88±1·98%)/(5.72±2.44%),P<0.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压的同时,能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1 2周,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测定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C肽,并计算各自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伊贝沙坦治疗1 2周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空腹、餐后胰岛素及C肽水平较前降低;空腹、餐后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伊贝沙坦能有效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研究受检者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来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减小(P<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21例高血压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等检测;结果:高血压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5.1±6.1)%与(12.3±3.8)%,P<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早期受损,比颈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10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脉压≥60mmHg组(48例)和脉压<60mmHg组(54例)。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ELISA法测vWF,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D)。结果:与脉压<60mmHg组比较,脉压≥60mmHg组空腹胰岛素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vWF升高,肱动脉flow-MD减低(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 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和 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 结果 :缬沙坦治疗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t=2 .4 2 2 ,P <0 .0 5 ) ,3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 12周后 ,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t分别为 2 .13、2 .2 1,P均 <0 .0 5 )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t=2 .371,P <0 .0 5 )。 结论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急性期降脂治疗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超声法检测 2 0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 2 0例健康成年人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2 0例AMI患者在常规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阿司匹林等 )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 ,8周后复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血脂全套。结果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2 .5 3± 1.18) %较对照组 (8.6 9± 3.31) %明显降低 (P<0 .0 0 1) ,AMI组的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17.2 1± 5 .36 ) %也较对照组 (2 5 .18± 9.34) %明显降低 (P <0 .0 1)。AMI患者服用 10mg d阿托伐他汀钙治疗 8周后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6 .32±2 .86 ) %较治疗前 (2 .5 3± 1.18) %有显著改善 (P <0 .0 1)。肱动脉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7.0 4 %± 5 .2 7%vs 17.2 1%± 5 .36 % ,P >0 .0 5 )。治疗后TC、LDL C和TG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 ,短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钙 (10mg d)降脂治疗对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佩  李锡明  张荣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2):1102-1104,1107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及对左心室舒张功能,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1~2级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氨氯地平治疗组,分别治疗12周,每周测血压2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左心室舒张功能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 结果和结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均可有效地降低1~2级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胰岛素抵抗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 (CHD)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检测通心络胶囊治疗 80例冠心病患者 12周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与对照组 80例比较。结果 治疗组12周前后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增加 [(4 .1± 10 .5 ) % :(8.7± 1.0 ) % ] (P <0 .0 1) ,对照组 12周前后无显著意义 [(4 .1± 1.2 ) % :(4 .3± 1.0 ) % ]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国产新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2-D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300mg)治疗16周前后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的变化。结果 肱动脉加压前后(流量介导的血管舒张,反映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的血管内径变化百分比在治疗后明显增加;而含服硝酸甘油前后(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映非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比在治疗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伊贝沙坦可以改善内皮依赖性舒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6例2型DM患者,在原口服药物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100mg,每日3次,连续1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糖及用高分辨血管外彩色多普勒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治疗后比较治疗前餐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或0.05);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体重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49,P=0.031)。结论 :阿卡波糖可能通过降低餐后高血糖,改善机体胰岛素敏感性 ,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 ,延缓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磊  刘学杰 《中原医刊》2005,32(17):32-33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0)%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0)%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氟伐他汀对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纯收缩期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和血压的作用。方法 :应用随机、交叉设计的方法 ,纯收缩期高血压 I级 2 6例接受 3个月氟伐他汀 (2 0 mg/d)治疗和 3个月安慰剂。采用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与安慰剂相比 ,氟伐他汀能明显提高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氟伐他汀 vs安慰剂 :6 .32± 0 .71vs2 .96± 0 .32 ,P<0 .0 5 )。氟伐他汀亦能明显降低肱动脉收缩压 (14 8± 2 mm Hg vs15 4± 3mm Hg,P<0 .0 5 )及肱动脉舒张压 (78± 2 mm Hg vs81± 3mm Hg,P<0 .0 5 )。结论 :降脂治疗能改善血脂正常的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清NO浓度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用高分辩超声技术检测各组对象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血清NO浓度,药物干预8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减退(P<0.01),血清NO浓度降低(P<0.01)。辛伐他汀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8.12±4.26)%vs(2.64±1.35)%,P<0.01],升高血清NO浓度([68.35±18.34)μmol/Lvs(48.64±15.97)μmol/L,P<0.01],并且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与血清NO浓度的增加正相关(r=0.82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减退,血清NO浓度降低。辛伐他汀通过增加血清NO浓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该作用可能是他汀类调脂药防治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普伐他汀降脂治疗对冠心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 ,对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普伐他汀降脂前后和 7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高胆固醇血症组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 ((3.5± 2 .8) %和 (14 .5± 3.4 ) % ,P<0 .0 0 1) ,而 2组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0 .5± 7.2 ) %和 (2 2 .9± 4 .3) % ,P >0 .0 5 )。 70例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服用普伐他汀 10mg治疗 (3.8± 0 .8)个月后 ,血浆总胆固醇从 (6 .31± 0 .70 )mmol/L降至 (5 .0 6±0 .6 3)mmol/L ,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10 .0± 3.2 ) %和 (3.5± 2 .8) % ,P <0 .0 0 1) ,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明显改变。结论 :冠心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经普伐他汀降胆固醇治疗后 ,受损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EH患者分为两组:I组(口服辛伐他汀和利尿剂)、II组(口服利尿剂)各20例,治疗12周前后高频超声观察肱动脉内皮依赖性扩张(DIRH)及非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DING)。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II两组患者的血压增高,而DIRH减小(%:5.83±2.44;6.43±3.05 VS 13.12±2.89,P<0.05),DING、年龄、血脂、血糖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I组患者DIRH增大(%:5.83±2.44 VS 12.58±2.65,P<0.05),而II组DIRH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患者的血压下降至正常。I、II两组相比,血压、血糖、血脂无显著差异。结论:辛发他汀可以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52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30 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结果:叶酸干预组治疗12周后肱动脉FMD为(11.37±4.22)%,较治疗前的(7.13±3.36)%及对照组的(8.58±3.48)%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EI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为(12.66±3.20)μmol/L,较治疗前的(16.63±3.48)μmol/L及对照组的(14.54±4.77)μmol/L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血浆Hcy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探讨胰岛素抵抗(IR)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R组(24例)和非IR组(21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反应(EDD,EID).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一氧化氮(NO),并采用稳态模式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IR组和非IR组糖尿病患者的EDD、EID、N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IR组的EDD、EID、NO明显低于非IR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有受损,胰岛素抵抗是导致损害加重的高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密度脂蛋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60例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相对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脂水平和在反应性充血时、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接受辛伐他汀10 mg/d治疗组(A组,n=30)和未接受辛伐他汀治疗组(B组,n=30).3个月后A、B两组再次检查血脂水平及反应性充血、含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接受辛伐他汀治疗前,A、B两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含硝酸甘油所致的舒张均低于对照组.A组分别为(2.90±2.83)%比(8.93±5.12)%(P<0.05)和(16.35±6.41)%比(24.65±9.41)%(P<0.05);B组分别为(2.83±2.70)%比(8.93±5.12)%和(15.03±7.49)%比(24.65±9.41)%(P均<0.05).而A、B两组之间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和含硝酸甘油所致的扩张无差异.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A、B两组之间存在差异[(5.39±3.81)%比(3.08±2.95)%(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与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HDL-C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辛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对受损的内皮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无创性高分辨率超声检测 3 6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和 3 2例正常对照者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舒张活性 (FMD)以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活性(NTG -MD) ,同时观察 13例脂质三联症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前后FMD及NTG -MD的变化。结果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组FMD峰值较正常对照组高度显著降低〔(5 .3 9± 2 .2 3 ) % ,(11.79± 3 .5 7) % ,P <0 .0 1〕 ;脂质三联症组经辛伐他汀治疗后其FMD峰值显著增加〔(9.92± 2 .44 ) % ,(3 .0 9± 1.0 6) % ,P <0 .0 1〕 ;各组NTG -MD的峰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辛伐他汀对脂质三联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