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医古方阳和汤"异病同治"的机理。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从阳和汤的来源、组成、方解、现代药理研究和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探讨阳和汤"异病同治"的临床病证,以分析其临床应用该方的机理。结果阳和汤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原方所治疾病为鹤膝风、贴骨疽及其阴疽,现代文献报道阳和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临床各科的多种疑难杂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骨科疾病、皮肤科疾病及其他杂病,远远超出其最初的适应症。结论阳和汤所针对的病证的共同特点是缠绵难愈,辨证属于阳虚阴盛,痰瘀内阻。病证特点与阳和汤创立时一致,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的《外科证治全生集》,但明·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已见阳和汤。(1)阳和汤的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较早认为阳和汤的功效是温阳补血、散寒通滞。现代认为其主要功效是温补肾阳并基本成共识;(2)阳和汤所治疮疡的主要病机是肾阳虚;(3)阳和汤所治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一般认为阳和汤所治的肾阳虚性疮疡是机体整体的肾阳虚,疮疡局部的"虚、寒"只是整体肾阳虚的表现,体现在强调机体整体的肾阳虚表现;但实际上机体局部与整体的病理在性质和程度上也可以不一致,所以阳和汤所治的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特别是相对于内、妇、儿科疾病,外科疾病"病因主要作用于局部"的现象更加突出;阳和汤可单纯外用治愈疮疡更证明肾阳虚性疮疡可以是局部的肾阳虚;(4)机体的任一局部均可"肾虚",说明肾虚证是非定位的。  相似文献   

3.
李秀丽 《国医论坛》2006,21(3):28-28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全生集》,由熟地黄、白芥子、鹿角胶、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常用治外科疾病.该方补而不滞,温而不燥,对气血虚寒凝滞之疾有"阳和一转,寒凝悉解"之效,不仅可治外科阴疽,也可用于内科、妇科疾病,只要掌握"阴证"、"虚证"的特点,尽可放胆选用.近年来,笔者据其和阳通滞、温补气血的特点,用治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病,收效良好,现择验案2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系清代医家王洪绪之名方。阳和汤是由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生甘草组成,其功用是温补和阳,散寒通滞。阳和汤擅治阴疽,亦善治各科的阳虚寒凝证。笔者查阅20篇资料,综述阳和汤的临床运用。 1.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动过缓型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其临床表现是脉迟、畏寒、胸闷,手足厥逆、汗出肢冷,精神萎糜。按八纲辨证,此乃心阳不振,心脉阻滞。17例病窦患者,以阳和汤为主方,振奋心阳,温通心脉,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阳和汤具有温补精血,破阴通阳,消痰散滞的作用,为治阴疽而设。笔者用于阴症之气血虚弱,寒痰凝聚之内科杂病,随证加减,常应手见效。麻黄不可少,因能辛散开腠,通阳散滞,有助宣通气血解寒凝。阳和汤创立者王洪绪曰:“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  相似文献   

6.
阳和汤化裁治疗骨转移疼痛验案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和汤出自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名方,有温阳散寒通滞之效,世有"阴疽活命丹"之称.今用其治疗骨转移疼痛,疗效满意.现略举一则示之.  相似文献   

7.
阳和汤出自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有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等组成.主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后世根据本方具有温阳养血化痰之功,将本方应用于临床各科.现就阳和汤在骨伤科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笔者运用于治疗因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所致的内科杂病,临床只要抓住虚寒之病机特点,便可灵活治疗各种同类病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集》,由熟地、鹿角胶、炮姜、肉桂、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具有温阳通脉,散寒化淤之功,用于外科治疗阴疽寒证.笔者用此方治疗疑难病证,每获异病同治之效.兹介绍治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阳和汤系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方,为治痰淤凝结之阴疽而立。笔者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临床随证加减,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脊椎骨质增生病等属于虚寒者,每多获效。(一)温肾化饮祛顽痰  相似文献   

11.
阳和汤首载于《外科证治全生集》,是治疗阴疽的经典方剂。导师殷海波教授结合方药,依据“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的思想,审察病机,灵活化裁,标本兼治,临证取其温阳散寒通滞功效,治疗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凡辨证属阳虚寒凝为主者,以阳和汤为主方,随证加减,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振龙 《新中医》1997,29(2):18-19
运用阳和汤随症化裁,治疗6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结果:痊愈38便,有效17例,无效7便,有效率为88.7%认为本我系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蕴结为患。治当使痰消瘀化方能收功。阳和汤有温经散结之功,与其证无舛,故能取效。  相似文献   

13.
阳和汤治疗乳岩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峰 《四川中医》2008,26(12):30-32
清&#183;王维德所创之阳和汤具有温阳散寒通滞,化阴凝而布阳和之效,被广泛用来治疗“气血寒而毒凝”之阴疽。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阳和汤可用来治疗乳岩。而古今医家对此皆有不同看法。乳岩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乳腺癌,目前临床鲜见阳和汤治疗乳腺癌的报导。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乳腺癌治疗,将阳和汤分别应用于乳腺癌术前术后,并就其治疗乳岩之机理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英斌 《浙江中医杂志》2004,39(11):490-490
阳和汤为清代全生派医家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所发明,方由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组成,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效,主治一切阴疽,可化阴凝而使阳和故名.数年来,笔者通过化裁,广泛运用于临床杂病,每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阳和汤临床应用举隅广西柳州市中医院(545001)杨海魁关键词阳和汤白淫遗尿不育阴茎痰核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系王洪绪为治阴疽所设,具有温阳补血、宣通血脉、散寒祛痰之功。笔者在治疗泌尿、男科疾病中辨证应用该方,每显良效,故择其数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14.《加減古方贵有法度》李士材云:用古方,治今病,譬如拆旧料,改新房,不再经匠氏之手,其可用乎?此首是也。临病用方,斟酌去取,左宜右有,如珠走盘,经营改造,得魚忘筌,医家之上乘也。然必有法度,有精义存乎其间,乃为可耳。曾见将济生肾气丸去桂附,名为加减肾气丸;将阳和汤去麻黄芥子,名为加减阳和汤;以及将理中汤去姜、小建中汤去桂枝、六味地黄去丹皮泽泻、桂苓甘露飮去桂之类,无不以“加减”二字冠于方首,而名之曰加减某某汤,竟至不胜枚举。名实俱亡,进退失据,于古人立方之  相似文献   

17.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治疗阴证疮疡的名方,主治阳虚寒凝痰滞之阴疽,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闫德喜先生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抓住"阳虚寒凝"之病机,灵活加减,用以治疗多种妇科杂症,疗效显著。介绍经典医案二三,以飨大众。  相似文献   

18.
1"治未病"思想的概念及内容 "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既病防变"3个方面. 1.1未病先防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于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淮南子·卷十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即是主张常治无病之病,即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相似文献   

19.
阳和汤出自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由熟地、鹿角胶、肉桂、姜炭、麻黄、白芥子、甘草组成,有和阳通滞、温补气血之功。是治疗阴疽的名方。遵“异病同治”之古训,笔者临床内外结合治疗坐骨神经痛、慢性鼻炎、阳痿等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是现代常见的恶性疾病,属于中医“积聚”“癥瘕”等范畴。温阳法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阳虚寒凝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从“阳非有余”与“阳常有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体真阳不足致正虚,妄动相火致病理产物积聚。应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一方面重在阴中求阳以补阳,另一方面重视用阳化阴以温阳,使君火充盛,相火以位。阳和汤是温阳法治疗肿瘤的基本方,该方广布阳气,有温阳补血、行气活血、散寒通滞之效。《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阳和汤主治阴疽等,而阴疽与恶性肿瘤关系密切,阴疽与部分恶性肿瘤在病因病机、病程等方面均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名老中医应用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以及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均提示阳和汤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进一步深入研究阳和汤、认识温阳法,对临床指导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